查文庫>散文> 散文寫作的技巧

散文寫作的技巧

散文寫作的技巧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散文寫作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寫作的技巧1

  散文的技巧,我認為有這樣幾點:

  第一,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還有,可以運用排比、誇張、對比等手法。但是,不要過於注重辭藻華麗,過於言過於實。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麼就要求我們寫作時要有線索,有主線,圍繞主線展開聯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

  第三,構思精巧。好的構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質取勝。

  主要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絡,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鑑賞技法

  散文鑑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絡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佈局本領的鑑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

  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

  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

  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

  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

  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託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

  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髮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

  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讚》;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瞭解情技

  6.瞭解情技

  瞭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鑑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鑑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散文寫作的技巧2

  曾經見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一個人在路上走著,是散文;一個人在路上走著掉進了溝裡,是小說;一個人在路上走著,忽然飛上了天,是詩歌。”這段話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體的特點。小說靠情節,詩歌在於想象,而散文貴在平實而富有情感。或者說情感自然真摯地抒發,是散文的靈魂所在。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道:“聖賢書辭,總稱文章,非採而何?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文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於情性。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認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語言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一篇沒有真摯情感的文章,就沒有了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字是沒有價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們常常困惑於散文的寫作水平無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語言上進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進行結構,或者追求文章內容的新奇刺激。其實,當我們嘗試散文的寫作時,當我們的文字足以恰當地表情達意,我們的語言就足以勝任散文的創作了;當我們用純熟的語言把想要表達的東西條理清晰地呈現出來,說明我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語言組織能力,具備了寫好一篇散文的基礎。如果寫出來的文章還不能令人滿意,可能就不單單是技巧問題,說明文章並沒有把作者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摯的情感,而沒有真情實感的文字就如同沒有了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動讀者呢?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當我們動筆寫一篇散文的時候,我們是否傾注了最真摯的情感?如果我們的文字連我們自己都打動不了,我們又如何希望我們的文字打動讀者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為抒發情感服務的。如果我們不能明瞭這一層,我們就會陷入散文寫作的誤區。讀過很多這樣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達技巧,語言的運用可以說已經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了。可文章就是無法打動讀者,讓人感覺像是一片浮萍,飄在水面,看起來很美,卻缺少內涵,不夠厚重,感情蒼白,沒有靈魂。

  一個人若沒有了靈魂,就是行屍走肉;一篇文章若沒有了靈魂,無異於一堆毫無生氣亂碼。用虛構的人物和編造的情節來欺騙讀者,就違背了散文的創作原則。散文不能真摯地抒發情感,儘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終究還是沒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說,應該時刻記得有一個真我在。用手中的筆,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抒發內心最為真摯的情感,這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可以寄情山水,我們可以託物抒懷,我們可以發思古之幽情,我們可以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無論我們寫什麼,那種感受都是自我而獨特的,那種情感的抒發都是自然而真摯的,這樣的文字就自然會有新意,有真情,有靈魂。

  我們所熟知的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讀來潸然淚下呢?所以南宋謝枋得在其《文章軌範》中引用安子順的話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摯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靈魂,只有有了這樣的靈魂,你的散文有可能達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滿足於熟練掌握了散文寫作的技巧是不夠的,只有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傾注了我們真摯的情感,我們才能創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動手寫文章之前是否問一問自己,所抒發的情感是否發自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的情感是否真摯?否則,我們不要去寫。因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動讀者,首先要感動作者,自己要感動,就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最真摯的情感,否則是難以做到的。蘊含了真摯情感的文章就有了靈魂,有靈魂的文字是會獲得讀者的認可和喜愛的。

  用優美的文筆,抒發真摯的情感,這樣的散文才會是上乘之作。

  散文寫作的技巧3

  對於散文,較寬泛的文體定義是認為文體只有四類:散文、詩歌、戲劇、小說。它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形式精粹親切。表達人們對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散文與記敘文的最大區別在於,散文中所寫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從自身感悟出發,是我們對事物特殊意義和美的發現。這種發現,是知覺、思維、感覺的綜合思維結果,體現著人們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記敘文是記錄生活中的人和事,並不從作者的感悟出發。

  散文的取材十分廣泛,不間永珍、宇宙萬物、各色人等、宏觀微觀無不涉及,而這些材料一旦出現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觀感悟,代表著人們的人生經驗、觀點感受。所以,同樣的材料,不同的人看到的內涵是不同的。我們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寫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體特點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寫法較其他文體更活潑自由,不拘一格。常見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記敘,也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記敘、抒情、議論等融為一體,夾敘夾議。表現手法上能出奇制勝,讓讀者產生新鮮獨特的閱讀感受。散文的結構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選取上,般運用聯想手法。

  總體來看,抒情的散文有時氣勢磅礴,有時低吟淺唱;記敘的散文如詩如畫,曲徑通幽;議論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紛呈……但是,不管大家怎麼樣安排文字,怎樣組織材料,歸根結蒂還是為了表達他對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首先,沒有感情就不成其為散文。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於詩歌的。散文一般的寫作規律是:對事物、人生、景觀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昇華,敷衍成文。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現這樣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記敘、議論都帶有強烈的感情,字裡行間都有滲透著感情。

  其次,散文的立意其實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寫作。可是普通尋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見蠟燭想起老師,看見葵花想起小學生……這些“感悟”已經不再給我們產生美感,而是產生憎惡;這樣寫作已經不再是生產精神產品,而是謀殺我們的閱讀慾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獨特,就是說作者的感悟是體現作者獨特情志、獨特感受、獨特體驗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產生的精神產物。

  如《人類,止步吧!》一文。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對《天淨沙·秋思》一詞的全新詮釋上。分為三個小標題:1、枯藤+才能樹+昏鴉=優質的木材;2、小橋+流水+人家=人類的日用品;3、古道+西風+瘦馬=桌上的美食。這一巧妙的構思,把散文的靈動、形散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對於環境的問題不是什麼獨特的發現,可是作者不是簡單地申明要保護環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們在做什麼、做了什麼、有什麼後果”,提醒人們應該反省。散文以感悟為靈魂,但感悟是什麼,得在文章中說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說感悟,但文章的景緻、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記敘文的主題一樣,要明白暢曉,讓人覺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時要清楚地出現在文章中。

  如《親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體驗“透過大量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幼鳥第一次避開慈母的呵護,飛翔有藍天白雲下,他體驗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場春雨後,綻放笑臉,新奇地看著這個世界,他體驗到了塵世的紛雜;海燕在暴風雨中長鳴,勇敢他宣傳革命聖火的到來,他體驗到了勝利的喜悅;蝴蝶第一次來到大花園,飛東飛西,萬紫千紅的花為她綻放,它體驗到了人世的熱情……”透過這些具體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了。

  總之,含蓄的感情也罷,激昂的感情也罷,都要真實地表現出作者的狀況。散文因為有對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夾敘夾議定書表達方式,引導讀者理解,體味文章的意味。如《百合花的笑容》等文章,把記敘、議論有機結合起來,全文感情真實,渾然天成。望大家在今後的創作或是人生中都能如此。

  散文寫作的技巧4

  1. 理清線索。

  敘事性散文的情節雖不完整,但很有條理。閱讀時,我們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怎樣敘述的。

  2. 巧借聯想。

  充分展開聯想是散文敘事抒情的重要表現敘事散文手法,為此,我們閱讀敘事性散文最重要的抓住聯想的結合點,形與神的結合點,更好地體味散文的感情,領悟散文的意境美。

  寫作要求

  一、材料真實

  允許進行修飾,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加工、刪改。

  二、主旨:去向正確,有真情實感

  所謂取向正確,是要求作者愛該愛的,恨該恨的,批判社會所不能容忍的,讚揚社會所認可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再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文章一經寫成,就成了社會產物,那麼寫作者就要對社會負責任,我們對真情實感的理解不能太狹隘,太個性化。

  三、構思:(又可以叫做結構或模型)

  1、一事+議(①一事+一議;②議+事+議)

  2、多事+議(①事+事+議;②議+事+事+議——③事+議+事+議④(總)議+事+議+事+議)

  四、成功的關鍵

  1、場面。不強調把過程寫得很清楚,只要求會選擇典型場面,寫好一個個場面。

  2、細節。運用細節描寫將細小的行為、語言、神情、心理等寫生動、具體。

  3、感性與理性的融合與統一。記敘文往往是以情動人,大多數同學以為寫記敘文就是寫一件事,事件寫完文章就結束了。這樣只是在感性的層面滑動,沒有理性的深度,只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文章才更有感染力。

  寫作方法:

  敘事散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要內容的散文。它往往透過敘述事情的經過,反映社會生活;或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愛憎感情。好的敘事散文如行雲流水,妙趣橫生,處處充滿美感。那麼,怎樣才能寫好敘事散文呢?

  一、精心構思。

  敘事散文雖然以寫人、記事為主,但它並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擷取幾個生活片斷,或一、二個場景。寫人也比較概括,只是著重突出人物的某一側面,而不需要塑造典型人物。正所謂“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這是散文創作的至高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構思是關鍵。

  如鐵凝的《套袖》意在表現作家孫犁質樸勤勞的品質,但文章並沒有正面描寫他的感人事蹟,而是以小見大,抓住孫犁的套袖來寫,以此作為情感的憑藉,頗具匠心。因為套袖本身就有質樸勤勞的特質,這跟孫犁的人格相似。

  二、線索分明。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也是作者組織材料時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要做到“不散”,就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還要有一條聯綴全篇的線索。敘事散文的情節是不完整的,這更需要有一條內在的線索把材料串聯起來。當然,線索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空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還可以是無形的思想情感。

  又如鐵凝的《套袖》,文章以“套袖”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串起了許多關於“套袖”的事件,重點寫孫犁老師的“套袖”,思路清晰,詳略得當;本文記敘人生不同時段不同場景下關於“套袖”的回憶,互相映襯,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深化主題。

  三、細節生動。

  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細節描寫表面上看似閒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定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敘事散文儘管偏重於對事件的概括敘述及對人物粗線條的勾勒,但並不排斥細節描寫,相反,簡約生動的細節描寫能夠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如馱馱的《半邊錢》(片斷):

  列車緩緩啟動了。這時,爹從上衣袋中摸出一張皺巴巴的10塊錢,遞給站在窗邊的我。我不接。爹將眼一瞪:“拿著!”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剛捏住錢的一瞬間,列車長吼一聲,向前急馳而去。我只感到手頭一鬆,錢被撕成兩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隨父親漸漸遠去。望著手中汙漬斑斑的半截錢,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僅過了半個月,我便收到爹的來信,信中精心包著那張半截兒錢,只一句話:“粘後再用。”

  這是一篇表現父愛的散文,其中站臺遞錢和一封特殊的來信這兩個細節特別感人。試想,父愛如山,卻又家境貧寒,這讓父親、兒子和讀者情何以堪?

  四、善於聯想。

  所謂聯想,是指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想象活動。由一事物過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在這種聯想活動中,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更容易鮮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認識也能不斷提高和深化。作者的知識積累越豐富,則對生活的感受愈敏銳,越易於觸類旁通,浮想聯翩,文思泉湧。聯想是敘事散文的重要表現手法,好的聯想,能開闊意境,昇華主題。如鐵凝的《草戒指》(片斷):

  一簇狗尾巴草為茶道增添了幾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於我跪坐的姿態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我引向了廣闊的冀中平原……狗尾巴草,莖纖細、堅挺,葉修長,它們散漫無序地長在夏秋兩季,毛茸茸的圓柱形花須活像狗尾。那時太陽那麼亮,壟溝裡的水那麼清,狗尾巴草在陽光下快樂地與澆地的女孩子嬉戲——搖起花穗掃她們的小腿。那些女孩子不理會草的騷擾,因為她們正揪下這草穗,編結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搖晃著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也有掐掉草穗單拿草莖編戒指的,那扁細的戒指戴在手上雖不明顯,但心兒開始閃爍了。

  本文要表現的是冀中平原少女的純真與淳樸,但作者並沒有單刀直入切入主題,而是先寫了日本友人茶藝上的狗尾巴草,然後聯想到冀中平原上的狗尾巴草及由狗尾巴草編成的草戒指,讓草戒指成為表現中心的媒介,聯想自然,寓意深刻。

  五、寓情於事。

  情感是散文創作中的重要因素,大千世界中凡可以入筆的東西一旦注入情感便彷彿有了靈性,寄託著作者的某種思想或哲理。敘事散文雖然沒有刻意抒情,但行文的目的同樣在於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用心品味,你就會發現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作者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如張曉風的《有些人》(片斷):

  他蹲在泥地上,揀了一塊碎石子,為特別愚魯的我講起行列式來。我焦急地聽著,似乎從來未曾那麼心領神會過。泥土的大地可以成為那麼美好的紙張,尖銳的利石可以成為那麼流麗的彩筆——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書本的朱注之外瞭解了所謂“君子謀道”的精神。

  代數老師姓什麼,我竟不記得了,我能記得國文老師所填的許多小詞,卻記不住代數老師的名字,心裡總有點內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應該不甚困難,但總覺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許多我記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價值嗎?

  作者敘寫了自己中學時代的代數老師臨考前在泥地上用碎石子教“我”行列式的往事,表面上看,平淡無奇,卻句句含情,充滿了對教師的感激、敬佩之情,又有一種深深的遺憾。

  散文寫作的技巧5

  議論性散文可以包容豐富的內容,便於抒發真摯的情感,表達深刻的思想,顯示出較深厚的文化底蘊,最容易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但是要寫好議論性散文並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寫作此類文章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入題較慢。入題較慢當然不算離題,但卻往往使整篇文章顯得扣題不緊,中心不夠突出,這樣的作文自然不容易獲得高分。選取XX年全國卷高考優秀作文中幾篇比較典型的議論性散文的作文開頭,簡要介紹幾種快速入題的方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以下是幾篇優秀作文的入題技巧:

  一、由新穎形象的比喻入題,直接扣題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及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絃琴)

  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首句入題,就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係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著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動貼切的擬人入題,激發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幹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遊戲花間的浪子。(湖北考生學會歷史的旁觀)

  文章開頭賦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連物都會帶著情感的眼光來評價、認知事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透過生動貼切的擬人手法,將話題的內在含義巧妙點出,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相關聯想,更體現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設問入題,啟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山東考生勿以好惡論斷之)

  一起筆就緊扣情感與認知,以一種假設將讀者的思維引向對本質問題的思索,文章的立意顯得十分深刻。這樣的入題方式,將設問的修辭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簡潔,卻分量十足。

  四、由優美的排比句式入題,先聲奪人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樹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優雅的語言、和諧的音節、豐富的形象還不足以觸動你的情感嗎?還不足以讓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來對美的感知,對人對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響嗎?

  五、由抒情議論入題,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於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鬥爭,我們才詛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正視社會上的毒瘤。 (江蘇考生放下感情的葉片)

  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很容易喚起你的共鳴?這樣的開頭,既飽含著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導我們觸控到了這樣的本質感情的葉片時常遮擋住我們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題,彰顯底蘊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語所說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故而,在認知事物時便不自覺地附著了濃濃的個人情感。於是有了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纏綿,感時花濺淚的悲慼。(山東考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文章開頭即緊扣住一個情字,在三句話中嵌入了三句有關情感的名句,顯示出了考生較為紮實的寫作功底。底蘊說白了就是積累,走上考場的時候,你該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積累的東西不只是為了那道僅值4分的名句填空題吧。

  七、由對比手法入題,表明立場

  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藥,融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裡也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的手裡,縱輕輕揮下也覺得傷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誠可貴 理智價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澀為甘潤的善變的藥,又是可以帶來累累傷痕的雙刃劍。精緻的比喻將情感的兩重性揭示出來,構成巧妙的.對比,非常形象地點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八、由假設情景入題,埋下伏筆

  如果你正趕時間,可是走到路口卻被人告訴前面過不去。如果這個人是你認識的人,你會怎麼辦?如果這個人是陌生人,你又會怎麼辦?

  是啊,假如遇到這種情景,我們該怎麼辦?是從感情親疏的角度出發,對所認識的人相信多一點,對所不認識的人相信少一點,還是反過來?假如其他類似的情景,又該怎麼辦?很自然地,我們便順著作者的思路追尋下去,去看看作者預設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九、由品評時事入題,追蹤本質

  APEC讓全世界颳起了唐裝熱。看著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著一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著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一件衣服,有那麼多過錯嗎?(湖北考生我愛唐裝)

  直接以APEC會議引起的唐裝熱入題,聯絡對唐裝前後情感態度的不同,引出了對本質的追問衣服自然不會有對錯,錯的是人們的情感和認知。假如能在入題時用時事材料來緊扣話題,透過品評時事來追蹤本質,你的作文的開頭是不是也能帶著幾分新鮮,閃爍著幾縷智性的光芒?

  實際上,一篇作文要脫穎而出,僅僅講究寫好開頭的技巧是不夠的。從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這些精巧的開頭並非只是簡單套用某種入題的技巧才顯示出新意來,而是結合了幾種或多種技巧,並且,從優秀考場作文的開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這些考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素養,這才是他們獲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學們在備考過程中,既要有意識地借鑑他人成功的經驗,也要厚實自己的知識積澱。

  散文寫作的技巧6

  現在看見很多人喜歡和讀散文詩,但是有的人對散文詩的基本認識還不是很清楚,所以造成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覺。現就僅僅個人來談談散文詩的寫作和欣賞的方法。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從本質上看,它屬於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但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從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

  散文詩是一種近代文體,是適應近、現代社會人們敏感多思、複雜縝密等心理特徵而發展起來的。雖然中國1000多年前就有類似散文詩的作品,歐洲在16、17世紀不少作家就寫過很有詩意的散文,但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流行起來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第一個正式用小散文詩這個名詞,和有意採用這種體裁的是法國詩人波特萊爾。他認為散文詩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湯,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在中國新文學中,散文詩是一個引進的文學品種。1915年2卷7期的中華小說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譯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詩(當時列入小說欄,譯者劉半農),是外國散文詩在中國的最早譯介。1918年4卷5期的新青年雜誌,發表了劉半農翻譯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譯文,文末所附的說明指出它是一篇結構精密的散文詩。散文詩這一名稱從此開始在中國報刊上出現。對於這一文體的性質和特點,文學旬刊在1922年曾有過理論探討,西諦(鄭振鐸)、滕固、王平陵等人都發表了意見。

  關於散文詩的定義

  一、散文詩,必須有兩個特點:

  其一,散文詩是詩和文的滲透、交叉產生的新文體。

  散文詩是散文與詩嫁接出來的品種,這是沒有疑問的。散文詩具有詩與散文的兩棲特徵,散文詩既吸收詩表現主觀心靈和情緒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隨便抒懷狀物的功能,並使兩者渾然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可以說不熟悉詩與散文這兩種文體,就很難創作散文詩。但是散文詩究竟是一種新的文體,還是如有人說的:散文詩是散文的詩和詩的散文?關鍵要看散文詩是否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徵,或者說散文詩區別與詩和抒情散文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其二,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視人生方式,即運用比較自由的形式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從總體上看來,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主觀情緒的文體。

  波德萊爾是散文詩的最初創造者之一。他說過:當我們人類野心滋長的時候,誰沒有夢想到那散文詩的神秘,--聲律和諧,而沒有節奏,那立意的精闢辭章的跌宕,足以應付那心靈的情緒、思想的起伏和知覺的變幻。。他還說:散文詩這種形式,足以適應靈魂的抒情性的動盪、夢幻的波動和意識的驚跳。動盪、波動、驚跳,這說出了散文詩的主要藝術特徵。

  要說明上述兩點,必須進一步區別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處。

  二、散文詩與詩、與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區別。比如結構、語體、節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詩與抒情詩的區別。抒情詩由於要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大體整齊和音樂韻律,因此,即便是自由體的抒情詩,在表現心靈或情緒時也不能不受到較多限制。正是為了突破限制,更舒捲自如地寫出心靈的真實狀態,於是才有散文詩這一文體的誕生。

  散文詩與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散文詩經常運用描述和議論的表現手段。

  與詩相比,散文詩沒有詩的韻腳、節奏、音節、行數、排列,即沒有詩歌的外形式的羈絆。散文詩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幾種:散文的形式,散文與詩交錯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與單句(詩句)的交錯。這是抒情詩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詩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體,但散文詩獨特的藝術特徵是它的動盪、波動、驚跳。

  承認散文詩是抒寫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文體,這與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難區分了。抒情散文總是離不開紀實,更不用說那些以記敘真人真事為主的敘事散文了。而散文詩幾乎沒有原原本本地記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的。即使我們稱為紀實的散文詩,究其實也是抒寫的內心對現實生活的印象,不過這印象很少變形很少對現實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罷了。

  在結構上,有人說,詩是以線抒寫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詩是以點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時空長度,都有線索;散文詩無需線索,篇幅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燒的那一點輻射開來,而內在情緒則形成環環相扣的情感衝擊波,衝動讀者的心絃,進入詩的境界。

  在語體上,散文詩的語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語言,散文的語言是敘事性的現實的語言。散文詩的語言具有散文語言無法比擬的彈性美、豐富性和不確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較大。散文為文,語言要求簡潔灑脫,更多一些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繫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較緊密。散文詩為詩,語言要求濃縮、跳躍,一般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句與句之間,尤其是段與段之間,往往是似斷實連的關係,這就留下較多的可供讀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詩既不是散文的詩,也不是詩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獨立性的文體形式。

  關於散文詩的結構

  散文詩結構的基本方式大體有紀實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徵式四大類。

  1、紀實性(直抒式),即意在象表,比較外露。比如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等。或者說是心靈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麼就在心靈投影什麼,很少變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詩通常用此種方式。

  散文寫作的技巧7

  自從在網上發表了幾篇不成形的散文拙作之後,有不少讀者紛紛來信,要我談談散文的寫作技巧,我真的感到很為難。因為,我既不是什麼寫作高手,也不是什麼寫作名家,怎敢在眾多文人面前班門弄斧呢?但礙於面子,又不願意讓眾多朋友失望,所以只得硬著頭皮,牛刀小試,去簡單談談自己粗略的認識,以求共勉。

  談起散文的寫作,不能不涉及到這種文體的分類。在我國古代,文章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詩詞歌賦稱為韻文,一類是不受格律約束的散體文稱為散文。這裡的散文是最廣義的。絕大部分文體,包括非韻文的文體及非文學作品,連哲學、歷史學方面的著述均為之統稱。

  五四運動以後,我國對文學作品,採用四分法,把具有文學性的文章稱之為散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散文成了文學的獨立品種。這是廣義的概念。記得老舍在散文重要一文中指出,報刊上的文字絕大多數是散文,我們的書籍,用散文寫得不知比用韻文寫的要多若干倍。這裡說的散文是最廣義的。還記得秦牧在散文領域海闊天空中說: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較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

  當代,又將廣義的散文細加分類,有文藝通訊、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科學小品、雜文等等。文章學專家又將通訊報告歸入新聞文藝,將傳記文學化為史傳,將科學小品納入說明文;雜文獨立為文藝性的政論,剩下的便是狹義的散文。這狹義的散文一般是指篇幅比較短小,筆法比較靈活,情文並茂,以記敘和抒情為主,能比較廣泛的反映社會生活一種文章形式。根據寫作需要,它可以分為記敘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記敘性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法,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思想感情。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以記敘為主,於記敘中抒發對兒時樂園的深情。

  抒情散文以情為主,側重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透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或寓情於事,或因人生情,或託物言志,或借景生情等。除以上的間接抒情外,還可以由我出面,直抒胸臆,如松樹的風格,就是採用了後者的寫法。

  在實際寫作中,記敘散文離不開抒情,抒情散文離不開記敘,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側重點不同。由於記敘和抒情很難截然劃分,所以,像雪浪花這樣的作品,說法不一,有的人說它是記敘散文,還有的人說它是抒情散文。

  我以前曾經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如果從中學語文教學角度來看,散文是一般記敘文的提高。如果說一件珍貴的襯衫、草地晚餐是一般記敘文,那麼海濱仲夏夜、濟南的冬天則是典型的記敘性散文。後者常以文學性與抒情性勝過一般記敘文。速寫、隨筆、書信、日記、遊記、小品等是記敘散文寫作中常見的體裁。

  我曾經閱讀過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學作品,在討論散文時,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散文貴散;也有人則持相反的觀點:散文忌散。在此基礎上,也有人加以歸納、協調,認為散文既貴散又忌散,是形散而神不散,或曰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大特點。這一說法,已為多數教材所採納,但引起的爭議也頗多。

  爭論的焦點是形散。持此論點者認為,形散是取材散,可熔古今中外、海闊天空為一爐;表達散是指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可靈活運用;章法散是指不拘一格,可以隨心所欲,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懷。反詰者則認為,散文有較多的取材於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文章,方式偏於記敘,章法也非散漫蕪雜,而是講究精煉、集中。如此看來,散文的散,正如小說的小,雜文的雜一樣不能望文生義,機械理解。我們還是從實際出發,從內容、寫法、語言等方面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散文的特點,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真正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

  根據多年來所拜讀過的寫作大家的著作,我總結了散文的一下幾個特點,僅供愛好寫作散文的同仁做一參考。

  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題材卻很廣泛

  廣為流傳的散文,篇幅都很短小,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都只有幾百字。由於語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現代散文比起古代散文來相對的說要長一些,但也不宜過長,更不能以長為貴。象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幾乎都是短文;還有茅盾的白楊禮讚、風景談,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綠等也都很短。楊朔的茶花賦那就更短了,只有九百字,而荔枝蜜也只有1700字,就把自己感情的變化表達的淋漓盡致。因此,受寫作大家們的影響,我寫的散文一般也較短,像我發表在煙雨紅塵網上的抱犢寨遊記、皇城相府遊記、石家莊水上公園遊記、遊青龍峽大峽谷續篇等,篇幅都很短,有的只有幾百字,就把周圍的景色和觀賞到的事物,非常集中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篇幅短小,但不能簡單浮淺,尺幅千里,必當言微意深。像過去所說的,宇宙之大,蒼蠅之微都可以當做散文的題材。散文當然可以寫金戈鐵馬似的重大題材,但更可以選擇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來做文章。越是那些被人忽視的、司空見慣的東西,越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技巧;越是別人看得見而說不出,而我看見後能道出來的生活瑣事,越能體現作者的敏銳嗅覺;越能體現作者的獨到見解。它可以寫一人,如藤野先生;也可以敘一事,如老山界;還可以寫一景,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還可以狀一物,如石榴等等。它既可以海闊天空,說東道西,也可以貪小求全,取其片段,以小見大;這也是寫散文的秘密所在。

  二是散文表達靈活,一般長於抒情

  散文的散,並非散漫,它散而不亂。較之小說、戲劇等在結構、表達方面,更為自由靈活;比起訊息、通訊、報告文學等新聞體裁來,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加工虛構。上述新聞體裁主要寫別人,而散文既可以寫別人,也可以寫自己;通常文中有我,便於直接抒情。

  散文的結構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仍有一定的線索。如鄭振鐸的貓大體上以時間為線索,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有明顯的空間線索,這種線索有明顯的連貫性;而楊朔的荔枝蜜則直接以感情變化為線索的,表現為跳躍型。

  散文的表達方式自由靈活。在一篇作品中,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都可以用上,如郭沫若的杜鵑。散文的各種表達手段、修辭手法比一般記敘文用的更為頻繁,變化更自如,抒情氣息更為濃烈。不少散文都採用直抒胸臆的寫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散文語言優美,生動傳神

  散文特別注意語言優美,美在何處?各家說法不一,有的說樸素簡練,有的說文采飛揚;有的說富於情韻,有的說瀟灑自如;有的推崇親切流暢的談話風,有的則注重錯綜美與節奏感。這些語言的特點,不可能在一篇散文中同時出現,但卻是一般散文中常見的。這裡有選擇的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文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並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修飾語,可以用平常的語言,經過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使之雋永而又自然。這裡還要提到郭沫若的杜鵑的開頭: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站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愛的象徵。這愛的象徵似乎已經成為了民族的感情。儘管郭沫若先生的文采,一般人是無法比擬的,但從中使我們也領略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散文必重文采。有文采,你的文章才能值得一讀。

  情韻。這是透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情味意趣,它經得住推敲,受得住時間的檢驗。如珍珠賦中寫老船工雙手捧出一堆珍珠,這個捧字就富有情韻,也是別的動詞代替不了的。還有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寫孔乙己窮困潦倒: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這個摸字就極具神韻。

  瀟灑。是活潑自然,從容不迫,絕不是輕佻和擺闊。如朱自清的瑞士,寫這歐洲的花園,阿爾卑斯山有的是重巒疊嶂,怎麼也不會窮。從上面往下看,山像一片一片兒插著,湖也像只有一薄片兒。有時窗外一座大岩石來了,便什麼都看不見;有時一片樹木來了,只有從枝葉的縫兒裡張一下。山上和山下一樣,靜透了,常常聽到牛鈴兒......風景如畫,歷歷在目。瀟灑、優美,是散文的特點之一。

  錯綜美。散文不受韻律約束,有錯綜的語言美,長長短短,錯落有致。如豐子愷吃瓜子的開頭:從前聽人說:中國人人人具有三種博士的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吃瓜子博士。三個博士的頭銜,故意不對稱。還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一段:不必說碧綠的茶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茶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這段文字用不必說、也不必說的排比句形式,但字數、句式不盡相同,有變化,有起伏,這種錯綜的語言美也給散文帶來新的情趣和韻味。

  節奏美。散文不講究韻律,但注意節奏,包括字音抑揚頓挫,音節長短,句式變化等,做到節奏明快,聲調悅耳。曹靖華在花.小跋中說:不但詩講究節奏,散文也該講這些,講音調的和諧,也該下字如珠落於盤,流轉自如,令人聽來悅耳,讀來順口。請欣賞下面的一段文字:對父母,要善待,有事商量;及父母之所急,勝似拜佛他鄉!父母疾患,想法解除痛苦;噓寒問暖,也能暖其心房。自己生活拮据,不讓父母寒酸;自己改善伙食,先讓父母品嚐。外出、迴歸告父母,不讓父母結束通話腸。偶爾幾次不算孝,終生孝敬好兒郎;父母床榻多坐坐,何求他人去褒獎?!還有一段:做男人,就應不後悔,不自卑;不欺騙,不諂媚;不嫉妒,不流淚。不唯利是圖,不口是心非。不陰陽怪氣,不十足女人味!不怯不懼,不越雷池一步;不精不傻,不把金錢攥出水!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擠眉弄眼終不好,冷喜熱笑暗藏刀。與人為善本自善,與人交心自交心;你與他人打妄語,親戚朋友誰信任?口若懸河才智高,信口開河是愚蠢。寧叫天下人負我,不叫我負天下人!(選自我的拙作因為你是男人,就應該這樣做片段)。節奏美,讓人讀來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另外,散文還有構思方面的問題也應注意:

  1.以小見大

  散文多寫零碎片段的材料,從小題中悟出大道理,顯示深刻的思想內涵,抒發強烈的感情。郭沫若的杜鵑寫一尋常的鳥,但並非就鳥論鳥,而是從鳥到人,指出有人面杜鵑,鶯受愚,人不應受愚。不盡看出了鳥的習性,而且引申到社會人事,深入一層,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必須觀察敏銳,洞察現實,善於分析,抓住根本,時時關心社會動態,對生活有真情實感。渾渾噩噩過日子,對事物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於聯想

  散文創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種事物的觸動,情懷激盪,浮想聯翩,然後構思成篇。受觸動的事物可以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於抓住一點,聯想生髮,開拓思路,這是散文構思的重要方法。

  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透過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虛實相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含義。茅盾的白楊禮讚就是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從黃土高原上偉岸、正直的白楊樹聯想到我國北方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鬥爭精神。

  聯想並非亂想。長期積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體會,有所積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散文。否則,胸中無物,是較難觸發聯想的。

  3.創造意境

  優美的散文善於將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強烈的感情寓於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境。意即內情,包括思想、哲理與感情;境即外物,就是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內情與外物的和諧統一,高度融合,就形成耐人尋味、感人至深的藝術境界。

  好的散文,像詩一樣,能創造出優美的意境。牡丹園記就有意境,合歡樹也是如此。就合歡樹來說,樹的受難,人的坎坷,是一幅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悲苦與同情,慶幸與激動,既是感情的流露,亦是深思的結果。兩者交織在一起,同悲合歡,能不令人產生共鳴嗎?!趙麗宏在散文創作漫談中說:......一顆普普通通的樹,在我孤獨寂寞的日子裡給了我撫慰和愉悅,它的命運和我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和時代的命運聯絡在一起,我忘不了它。生活、思想、感情、哲理四者融為一體,使作者創造出深刻的意境。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事物的變化,更可感到作者感情的起伏,從而受到強烈的感染。

  總之,要寫好散文,要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就要經常深入生活,向別人學習語言,不恥下問,甘當別人的小學生;多讀一些名家著作,多看一些精闢的文章,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筆耕不輟,堅持鍛鍊,不斷完善,循序漸進;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散文寫作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