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這個秋可以幾許涼散文

這個秋可以幾許涼散文

這個秋可以幾許涼散文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佇立於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麼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佔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裡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鬱與失落,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悽悽、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髮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後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悽悽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寫的是悽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餘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淒涼,悽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託,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雲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曠達,到了下一個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後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

  月光如水水如天

  初秋的燥熱將盡未盡的日子,我是極為思念那一輪屬於中秋的明月的,只有那時候才能讓人感覺到一陣真正的清涼與寧靜。而明月很多時候都被我們忽略在了日常生活之外,只有快到這麼一個特殊日子的時候,才讓人想起關於明月的一些東西。

  夜是如此的寂靜,寂靜中又帶了點兒熱烈,使秋聲的喧囂在樹梢達到了高潮。月的光茫迷離閃爍而無依無附,營造出一種氤氳的氣息,不期然地便想起了秦觀的那一首《踏莎行》裡的詞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函攝住了月光的那種朦朧與迷離的氣息,在這樣的時候許多模模糊糊的往事便在朦朦朧朧之中,走進了你的心間。

  其實有許多事是你不用去想它,它永遠在那裡的,好似多少年前的一輪明月,它總是在你的心裡懸掛著。月的光茫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彷彿進入一種朦朧的夢境,而且你縱然知道它只是一個夢境,也讓你就那樣的想投入而不願醒來。

  這一場秋,幾許涼?

  今夜,月光如水,柔柔的照射著每一處漆黑的角落。隨著月光溫柔的指引,我漫步於一條幽靜的小道,這裡沒有燈紅酒綠的迷麗,沒有車水馬龍的繁鬧,沒有來去匆匆的身影。遠離了城市帶來的喧囂,此刻的它安靜而從容,清爽和諧的外表下暗藏著一顆與世無爭的心,默默地獨守著它的寂寞,在寂寞中尋找著美麗,靜靜的品味著孤獨,在孤獨中感受著快樂。藉著一縷月光,我看到腳下一片片落地的枯黃,在大地的寬厚的胸膛裡睡得竟是那樣的安詳,心裡有種莫名的情懷在湧動,是感動?是感傷?是一種遠古迷失的想象?沉醉於這一幕,心無力分辯,情不自禁的彎下腰,輕輕拾起一片落葉,握於手心靜靜的端詳,上面有幾滴晶瑩在閃爍,是葉輕垂的淚嗎?我不禁在心裡打出這樣的疑問,因為它憔悴的面容毫無遮掩的寫滿了憂傷與困惑:為何只是一個季節的轉變,就將它一生的命運改變?俯身徹耳傾聽,葉彷彿在向我訴說著它的憂傷:溫柔體貼的春,給了它生命,圓了它前世的盼望(與大樹相依相伴),熱情如火的夏,旺盛了它的生命,讓它沾染了一世的芬芳;可是,為何冷酷的秋,卻將它生命無情的摧殘,讓所有的燦爛毀於一旦?默默的聽著葉泣血的心聲,心底那原本已習慣了沉默的悲傷被一點一滴的撩起,隨著秋風四處瀰漫,空氣裡也充滿了憂傷的味道……

  夜還是那微涼的夜,只是那抹深藍已悽顯著倉茫的塵黑,風還在柔柔的吹,只是少了溫存的體味,傷感的靈魂在遠飄,只願虛擬中還能輕盈的飛揚,突靈中還能粲然出喜悅的光茫……

  這一場秋,幾許涼?它又將吹落幾片葉?破碎多少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