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描寫山的抒情散文

描寫山的抒情散文

描寫山的抒情散文

  蒼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疊著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窮無盡地延伸到遙遠的天盡頭,消失在那雲霧迷漫的深處。

  山

  春風拂面萬物萌生,野花漫爛為山披上了一件五彩霞衣,恰似巫山神女羽衣翩躚下人間,山之春如斯矣;山色如黛,青翠蓊鬱,暮靄之中恰似美人的蛾眉隱遠悠長,樹林陰翳鳴聲期間,為夏季之山增添些許生意;空山新雨,秋氣漸爽,漫山黃葉隨風飛舞,恰似天涯孤旅落葉歸根,生於斯滅於斯;朔風凜冽吹落漫天飛雪,迷霧四起山形隱去,正如天地混沌未開之時,更顯神秘。山間四時變幻無窮,人焉能不愛之乎?

  我喜歡登山,更喜歡觀山。山宜遠觀,遠觀方可見其型,見其連綿悠遠之美。山如眉黛,隱而綿長。近如排闥送青之客,遠若美人描畫之眉。山也可近觀,近觀則見其雄偉之勢,感嘆造化之功。高聳入雲,譬如擎天之柱;渾厚難知,更是凡塵精靈。山之美如斯,山之壯如斯。

  山有情,水有靈。山水是天地間最美的兩種事物。閉目凝神,感山之靜覺水之清。山清水秀,暝然兀坐,凡塵俗世盡隨山風而去,故古人云:念與山野同寂,悲喜何由上眉梢。山間之機曲何其多也,閒來坐忘磐石上,天地盡屬蜉蝣。塵心頓華,心與自然同在,身與天地共存。

  山之久,其與天地共存;山之美,其自然無塵垢;山之靜,其無慾無求。山,吾愛之,敬之,友之。

  人生如登山

  在一次攀登蒙山的途中,偶然邂逅了闊別20多年的老首長。20年的風霜雪雨,在老首長的額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頭髮也已斑白,但精神矍鑠,目光炯炯,身板硬朗。從肩頭抗著麥穗與五星看,首長已是將軍之銜,我軍高階幹部。首長說,他這次來山東是參加一個軍事會議,順便到當年曾經戰鬥的沂蒙山區看看,回去好準備寫一本回憶錄。

  在導遊的指引下,我們入“勝景門”沿中路步行上山。沿途樹木茂盛、鬱鬱蔥蔥,松濤泉韻、怪崖磷峋、景色秀麗、風景迷人。首長的公務員小李被美景吸引、感動,不適歡喜跳躍,走在前頭。首長看著小李,深有感觸的說:人生易老哇,多少年來,爬過多少山已記不清楚了,但每次爬山,都有新的感受,回想起來,人生又何嘗不是一次爬山經歷呢。

  陡峭的山坡如筆直的天梯,我不由得心生畏懼,才爬了兩座小山頭,呼吸粗了,胸也發悶,耳朵也脹,頭象充了氣,不能思考,腿象灌了鉛拖不動,正準備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只見首長步伐穩健走到我的面前,他衝我笑了笑:小魏,加油哦!我說,爬不動了,首長笑問我:“你猜我有多大年紀了?”沒等我回答,他又說:“我快七十了,”我心中不由慚愧。一個年紀輕輕的人還趕不上一位近七十的老人?首長像看穿了我的想法:來,小魏,我們一起爬,互相幫助,山頂上的風景好著呢!對自己要有信心。於是我們結伴而行,路上首長教我,儘量用鼻子呼吸,勻速呼吸,這樣能保證進入呼吸道的空氣是溼化的,就不會幹燥、缺氧,頭腦就不會發脹了。爬山時還要注意步速,上坡時,腳步要慢一點,平路時步伐小些,下坡時全身放鬆,腳下要加快,累了,就在平地上多走幾步小碎步,放鬆一下小腿肌肉,或者站一下看下週圍的風光,你就什麼勞累也沒有了。但有個原則不管多累,都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完了,人就是一口氣,一瀉氣就爬不動了。

  聽了老首長一席話,回想起他前番的感慨,心中久久難以平靜,是呀,人生不也是在登山嗎?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不能有所鬆懈,偶而的駐足也是對自己的獎勵,但不能停下來,要有一種信念,前面風光無限好,永遠要對自己有信心。一路上首長興致很高,對待生活的態度永遠都是樂觀的,他還自喻為“老小孩”。在行至“鷹窩峰”景點時首長經唱起了《沂蒙山小調》,人人哪個都說唉,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唉,好風光------宏亮的聲音,樂觀的態度深深感染了我,不由也和唱起來,倒不覺得累了,人生的旅途有這種心態大抵也是快樂的吧!不太自信的我終於登上了主峰-------龜蒙頂。一種驕傲、自豪油然而生。空曠的'山頂,雲霧繚繞,“偉人峰”、“仙人印”隱約可見,“老壽星”遠遠向我們微笑,如同仙境一般。

  登山的辛苦和疲勞也一掃而空。這也是算是成功的喜悅吧!能登上這海拔1156多米的高山,在生活中我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呢?我有了自信,謝謝老首長,睿智的老人,他不僅教會了我爬山,還教會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青山深處是歸途

  亂石如畫,浪花似雪,那翡翠一般的河水,從山澗深處緩緩而出,在經過大川之後,就不知所蹤。我們一行人逆河而上,沿著棧道,向水源處挺進。 清涼,此時不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味道,在你的肌膚之外,在你的舌尖之上。天空在峽谷之中只是一條線,那輪如日中天的太陽光,此刻不再如此霸道,姑且做為一種陪襯山水的顏色而存在。這裡是山的家園,這裡是水的世界,山的骨與水的魂,於此交匯,繼而構築了一處水天洞地的景緻。

  你在這裡找不到名人古蹟,那峭壁林立、峰巒疊嶂、溝壑連綿的自然景觀,似乎就容不下名人古蹟的虛名,只是憑藉著自己的風韻而衷情於世人。這就象一位高貴的女子,即便她沒有嫵媚的誘惑,也足以令世間的男子對她情有獨鍾。當山只是一塊石頭的時候,人們既不會去關心它的地質構造,也不會去追問山上林林總總的植被有哪些,只是會對那藏在叢中的奇花異果感興趣,這種興趣不再是把它們帶回家,插養在花瓶裡,而是要把它們帶到那淺淺一灣的溪水前,送給那位含情脈脈的女子。

  就是在此時,我在臨河的棧道上想起了《詩經》中的幾首詩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於是我明白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不是為淑女和伊人,而是為曾載負著淑女和伊人的水而來。水在這裡,是山的靈魂所在,它不止有深水靜流,還有那陡峭處的湍流,湍流的上端是山勢落差而形成的瀑布。

  對於瀑布,或許除了李白那句流傳千古“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之外,幾乎沒有人敢於再頌瀑布了,我也不例外。但李白詩意中的瀑布,是我所見這般嗎?還有那句來自《道德經》第八章的“上善若水”,還在等待著我的頓悟呢?況且山對於許多人來說,不在於它有多高,而在於做為登山者,你是否有山高我為峰的豪情壯志。鑑於種種原因,我把自己從谷底,逐漸向半山腰的彩虹瀑布推進。意志在平鋪的盡頭得到了考驗,山還是那般鬱鬱蔥蔥,水還是那般清澈見底。臺階成了登天的雲梯,遠處能夠觸及的山巒被霧或者雲給遮掩,唯留下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喝入口的礦泉水,尚來不及下肚,就從全身的毛孔裡淌出,一顆又一顆,一珠又一珠,或自由落下,或被我用手揮下。這就是水,上善若水的“水”,它或是穿透我的頭顱成為汗水,或是穿石、破石而過成為仙鶴瀑布、煙霞瀑布、龍口瀑布、彩虹瀑布,那種一落千丈的氣勢,使你絕不敢相信它是天下至柔的水,它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

  水的魅力震撼了我,在於它的以柔克剛,在於它潤萬物卻從不萬物相爭,只是在遵循著從高處往下流的自然法則。於是山成了青山,水有了瀑布與河流。於是山成了骨,水成了魂。於是我也知道了《道德經》六十六章裡,“江海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的道理。於是我更明白《道德經》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生之脆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真諦了。倘若明白了這些道理,這山如果沒有了水的滋潤,只能是一塊沒有生機的巨石,又怎麼可以稱之為青山呢?

  但凡在青山的深處,都會有水的存在,它們或成瀑布或是溪流或如大河。它們在有源頭的地方,尋找著自己的歸途,只因不爭,故有其長、有其大。青山深處是歸途,歸在了水的奔波中,也歸在了遊山玩水者的空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