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沁園春>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通用8篇)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沁園春·長沙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1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而朗讀是獲得語感的重要途徑葉聖陶曾說:“文字語言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所以我將在以情為基點,以悟為強音,以讀為手段來指導我的教學。

  二、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中的“吟誦青春”版塊,該板塊意在指導學生在詩歌吟誦活動中禮讚青春生命、體驗青春激情本詞是毛澤東代表作之一,抒發了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理想和抱負這首詞是本專題也是整本書中的第一篇課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我將用一課時把它上完

  三、說學情。

  從情感上來說,同學們對毛澤東有崇敬之情,渴望瞭解毛澤東這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是怎樣的,因此對學習本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知識與能力上來說,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朗讀,鑑賞詩詞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該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四、說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在誦讀這首詞的過程中領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樹立遠大的理想。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透過品味詞作的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領會毛澤東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品讀賞析法,透過多種形式朗讀這首詞,在品讀中讀出詞韻,品出詞情。

  學法:合作探究法,透過合作討論,深入探究的方法來理解賞析這首詞。

  七、說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展示圖片,情境匯入

  我的設想是在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的同時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湘江秋景的相關圖片,問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有何感想,然後以毛澤東如果看到這些又會有何感受來匯入新課《沁園春·長沙》的學習如此匯入可以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

  2、走進詩人,瞭解背景

  在課前我將讓學生收集作者毛澤東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等資料,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來作相關介紹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查閱資料收集資訊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對毛澤東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我希望我的學生是主動的吸收知識,而非被動的接受。

  3、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我將讓學生齊讀本詞,指出朗讀時存在的問題,然後請個別學生朗讀,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接著播放名家朗讀,學生聽完朗讀後交流朗讀後的感想,思考這首詞描寫了哪些畫面,主要內容是什麼在此環節安排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並做一定的朗讀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對該詞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過程,理解詞所要表達的含義。

  4、品讀詩歌,感悟賞析

  我將帶領學生品讀詞描繪的四幅畫面,重點賞析湘江秋景圖和中流擊水圖,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學生找出詞中認為錘鍊精彩的字,說明精彩在哪裡?二是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三是作者在創作這首詞時做了哪些精心的構思佈局?我設計的意圖是希望能夠提高學生鑑賞詞作的能力,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夠懂得欣賞作者創作時構思佈局的獨特,感受作者的用心。

  5、課外閱讀,拓展延伸

  我將帶領學生閱讀毛澤東的《卜算子&8226;詠梅》和《沁園春·雪》這兩首詞,進一步走進毛澤東,感受毛澤東的理想和抱負要求學生任選其中一首詞加以賞析,寫出之間的感受和理解設計的目的在於希望學生透過賞析對詞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湘江北去

  看(景)問:誰主沉浮

  湘江秋景

  借景藝術

  抒情作答

  崢嶸歲月

  憶(事)答:同學少年

  中流擊水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講讀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初步具有鑑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詩屬於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鑑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透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

  又因為《沁園春長沙》採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此,本課定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新詩與現代詩歌的概念,瞭解什麼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鑑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1.研究傳統文化與詩歌意象間的關係,進而解讀詩歌。

  2.反覆誦讀詩歌,體味詩人蘊涵於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味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詩歌是透過意象來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的,體會意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高一學生還沒有形成透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於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宏大的意境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首先,學習詩詞要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導人這一環節中,可以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鑑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要採用反覆誦讀方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纏繞妙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瞭解作者情感。在教學中,應該著重落實對於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能侷限於對景的分析,更在於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第四,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詞的結構及特點的理解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們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如(《沁園春長沙》),讓學生透過比較分析,試著歸納出詞的一些特點,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關知識,並透過訓練加以強化。

  第五,教學中要求學生透過所學知識,加強誦讀,力求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

  三、說學法

  現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並自主畫出詞中的意境和帶入角色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引導。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教學,以美讀為線索,分三步學習(韻味、情境、人生)本課的教學程式如下:

  1結合影片聯想秋天,並對比古人筆下的秋天來匯入毛澤東筆下的秋

  2.初步朗讀,疏通字詞。

  3.結合韻味示意圖,初步感知美讀。

  4.進入美讀的第二層次,情境。也就是說我們讀詩要讀出作者的感情,要讀進作者創設的意境。

  首先,要讀出作者的感情,那就得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因而也要了解詞的創作背景。

  其次,解題。區分詞牌名和題目。

  然後,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重要動詞,分段解析,從詞中眾多意象中,感受意境。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1)本詞的前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作用?“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

  透過這個問題的解答,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及豪壯的氣勢。

  (2)感受“看”字領起的秋色圖,學生回答問題。由“看”所引導的怎樣一幅畫面?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你覺得那些詞語用得非常獨當、傳神?

  景物多而不亂,分別從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來寫,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染”為什麼用得好?用擬人手法,比喻手法。寫出了層林彷彿人工染成一樣,漫山遍野的楓葉像火一樣,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擊”改成“飛”可以嗎?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

  “翔”改為“遊”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

  在修辭上這叫“移用”。淺底”並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3)什麼是意象?什麼是意境?

  分析完湘江秋景圖,請同學們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

  再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畫出來。

  (4)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而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嗎?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

  從毛澤東人物性格和寫作背景兩個角度。

  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於人品格的高下。難怪詩人不是順勢而問“秋光正好,何重遊?”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5)“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全詩的“詩眼”。上闋就是這樣透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的憂思。

  下面齊讀上闋。

  (4)四人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下闋,思考以下問題:

  a、“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b、這些“同學少年”是怎樣的一群人?

  c、.最後三句有什麼作用?

  老師明確:a、“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詞中管這樣的句子叫“換頭。”

  b、這些“同學少年”是包括作者在內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夠主宰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幹,敢實踐,他們代表了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是未來革命的精英。——自信

  c、既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問句收束全篇。——豪邁

  (5)歸納總結,把握詞中所抒發的感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立——豪壯看——欣喜問——憂思

  憶——自信記——豪邁

  按剛剛同學們所說的情感:豪壯、欣喜、憂思、自信、豪邁(與動詞一一對應)老看看整首詞的情感場景。現在我們把情感把握住了,然後再回到剛剛的韻味圖中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清楚,為什麼有的地方要讀得快、讀的重、讀得急,現在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請五個同學接力讀)

  剛才我們讀出了作者細緻的感情,這還不夠。美讀的第二點的情境。我們不但要讀出感情,還要讀境

  3.人生(美讀第三步)

  在這首詞中充滿豪氣,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的抱負是什麼?以天下為己任。作者的理想抱負不是在看到眼前秋景才產生的。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學生談談啟發。

  三、背誦

  四、作業

  1、找出文中極富表現力的詞語,體會其意味

  2、按美讀要求誦讀《沁園春長沙》

  3、試比較兩首詞的“情”與“境”,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文章,以便課後交流。

  五、說板書設計

  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揭示出來,有利於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這首詞透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鬥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關於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敘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立“看”、“問”、“憶”、“記”提領,透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基於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透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鑑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較弱,對詩詞的感受淺薄。基於這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覆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鑑賞詞作的意境。

  二、教學方法和教具。

  《沁園春.長沙》是詩歌鑑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後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範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鑑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鑑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透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三、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並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 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恆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透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透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透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範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範學生,激發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後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後讓學生齊讀。

  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透過反覆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四)賞析部分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當時的場面,啟發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儘量讓學生把自己置於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透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後找兩名同學用優美的散文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後,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透過想象在腦海裡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鍊又極富表現力,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裡,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鍊、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長沙》的上闕中錘鍊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近義詞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的評說(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後,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裡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說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透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透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鑑賞詩詞的方法,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透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小結。

  (五)、延伸比較閱讀

  將《沁園春.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手法來比較,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後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後教師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詞(有感情)

  2、把《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進行比較

  (七)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是從內容、結構和表現手法來設計的,能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文學欣賞是初三語文教學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五冊課文《沁園春長沙》是詩歌欣賞單元中的一篇重點篇目,學好這一課有利於本單元其它課文的學習,對培養學生詩歌欣賞能力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2、教材簡介

  本文寫於1936年2月,在粉碎了敵人的第五次“圍剿”後,毛澤東同志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進行東征,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撥千米,白雪覆蓋的垣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此詞於1940年發表後,在重慶乃至全國都引起了巨大反響。在《沁園春長沙》這首詞裡,毛澤東以文人的氣質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胸懷與氣魄征服了大後方的民眾,甚至他的敵人。為此,我們學習這首詞,應從意境入手,把握全詞。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定及其依據。

  根據大綱、教材確定的.教學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培養學生初步具有閱讀欣賞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點:教會學生透過詞中描繪的具體景象,畫面及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義,領會意境。教學難點:教會學生透過比較理解詩詞寫景議論的特點。

  二、說方法和手段

  1、說教法。

  ○1朗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點拔前讀:主要讓學生初步感受詞的思想內容。點拔後讀:加深理解詞的思想內容。整體朗讀,學生嘗試自己讀。片斷朗讀,有利於突出重點。個別朗讀便於朗讀指導或起示範作用。最後齊讀,形成一種氣勢,營造一種濃濃的感情氛圍。另外,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停頓、重音、語調、節奏,體會詞的意境。總之,透過朗讀體味詞的語言,透過朗讀加強領會詞的意境,透過朗讀加深理解詞的篇章結構和表現方法。

  依據:詩詞有感情充沛,想象豐富,語言凝練,音韻和協等共同點,詩詞教學應把握這些特點。

  ○2點拔法。突破教學重點,運用點拔法,在學生視聽感受課文的內容與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透過朗讀,動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如上片抓“長城”“大河”“山”“原”,邊讀邊感受。

  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3比較法。化解難點用比較法。這種方法用在學生自己學習下片,比較上下片結構,達到理解全詞的目的。

  2、說學法。

  ○1透過老師講解示範,學生理解詞中描繪的具體景象,畫面以及蘊含在景象和畫面中的思想感情。學生透過聯想、想象,再現詞中的形象,領會詞的意境。

  ○2透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朗讀,領會詞的意境。

  ○3自學評點,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

  3、說手段。

  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理解詞的意境和主題。

  三、說流程。

  1、新課匯入。

  放毛主席像,直接入題,並釋題。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歷史距離。

  2、瞭解寫作背景。

  3、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正音,掌握節奏。

  ○2學生齊讀,指名讀,和教師的朗讀作比較。

  ○3多媒體教學朗讀欣賞,讓學生視聽,感受課文內容及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4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4、點拔指導,突破重點。

  ○1抓住關鍵詞句,教師點拔,讓學生整體把握全詞,指導學生讀上片內容,想象,再現形象,感受意境。

  ○2讓學生體味感情,對詞的內容作生動描述,以訓練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5、自學,討論。學生用上片學習方法學習下片,以培養學生自學、思維能力。

  6、交流。

  ○1檢查讀。○2彙報自學心得。○3質疑。

  7、學生嘗試板書下片內容。

  8、有感情誦讀。(讀得有感情,說明朗讀法起了作用。)

  四、說板書

  1、體現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把握重點,體現直觀性。

  2、學生會板書下片內容,增強學生自學能力,體現了實用性。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如歌的語言、如詩的情懷,如畫的生活,是我一直追尋的境界。因此,我選擇《沁園春長沙》作為我本次說課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學生分析

  《沁園春長沙》是八年級上冊的課文,整首詞用詞準確,語言精練,氣勢磅礴,曠達豪邁。作為一篇傳統的名篇,如何賦於它新的東西,這就得從新的教學手段入手,使這首詞的韻味,豪情及詞人的豪邁、自信得到充分體現。因此,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手段,既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視野,又能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發揚他們的個性,適應我們新課標的要求。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詩歌鑑賞基礎,毛主席的詩詞特點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詞牌名也有較正確的認識,而此時的他們也正是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時期。但詩歌朗讀訓練不夠,詩詞鑑賞能力不足。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讚美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詞,並能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描繪壯麗的北國雪景。

  二、教學目標、教學教法

  (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本節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詞的背景和相關知識,瞭解詞的基本特點。

  2、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3、學生能夠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作為革命領袖,揮斥方遒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胸懷和豪情,做新時代的風流人物。

  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①有感情朗讀和準確背誦默寫本詩。

  ②透過欣賞品味,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難點:感受詩人愛國豪情,以及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二)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運用誦讀法和品讀法。

  一是誦讀法:誦讀貫穿課堂始終,透過聽讀、散讀、個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出氣勢,讀出感情。

  二是品讀法: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讓他們去朗讀體會,瞭解內容、品味語言、領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學設計思路

  1、培養學生朗讀水平。

  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是本文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將朗讀教學貫徹始終。播放一段配樂朗誦,融情於景,使學生的審美感受得到提升,在邊聽邊看中,初步體會課文情感的意蘊,也使學生獲得一種美的享受。教師在本課中注意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指導,使學生也能讀出詩歌的韻味、磅礴的氣勢及曠達的情懷。

  2、發揚學生個性,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本課中設計了學生自由想象及分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由討論中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允許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透過欣賞品味,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本課透過圖片,動畫、音訊、影片等輔助手段,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帶給學生強烈的衝擊。使學生深刻了解詩歌所蘊含的情感,提高他們的文學鑑賞能力。有助於理解詩人博大的情懷和增強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在輕快活潑的曲調中,欣賞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激發學生對這首詞的強烈興趣,自然引出課文,並板書課題。

  2、介紹背景。

  展示毛澤東圖片,並向學生介紹毛澤東同志不僅是位偉大的領袖而且是位傑出的詩人。然後介紹《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發表之後的轟動效應,以及蔣介石因為這首詞氣急敗壞的所作所為,幫助學生理解思想感情,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3、配樂朗誦。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融情於景,使學生的審美感受得到提升,在邊聽邊看中,初步體會課文情感的意蘊,使學生感受這首詞的壯美。

  檢查預習,糾正子音,消除閱讀障礙。

  4、整體感知。

  讓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激情演繹譯文,並討論解決整體感知中的問題。我把以前要下很大功夫來講解的東西濃縮在這些問題裡面,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這首詞的結構和內容有基本的把握,留給學生更多的讀背和品味的時間。

  5、朗讀背誦。

  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同時,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感受詞的主旨。既突出了本節課讀背這個重點,又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懷和豪情這個難點。

  6、品味鑑賞。

  會讀了,能背了,那麼這首詞到底好在哪呢?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品味鑑賞能力,我設計了品味鑑賞。同時,教師注意歸納板書,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修辭巧妙動靜結合用詞準確

  7、小結作業。

  為昇華學生對這首意境的感受,我讓學生在京劇《沁園春長沙》的豪邁旋律中,欣賞毛主席的親筆書法。然後總結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鼓勵他們去做新時代的風流人物。

  作業,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描寫北國雪景,把讀和寫結合起來,把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留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

  總結

  我相信,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較好地掌握這首詞,而且能全面提高鑑賞詩詞的能力,逐步成為具有詩化語言和詩意情懷的人。

  人生處處皆師友。不足之處,懇請指正。不勝感謝!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居單元之首。根據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1、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領會詞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重難點:

  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準備運用以下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1、朗讀法:貫徹課堂教學始終。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三、說學法

  葉老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創造性。

  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走進文字,初讀感知——研讀文字,指導朗讀——品讀文字,激揚文字——誦讀全詞,昇華感情;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藉此落實教學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鞏固提高。

  四、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設計瞭如下導語: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其實,毛澤東還是一個文人,而且絕對是一個大氣十足的文人。毛澤東一生給我們留下了七十多首詩詞,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戶展示著他那風騷獨具的個性情懷。不信,就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板書課題)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走進文字,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強調字音。

  2、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全文,想~想詞的上下兩片各寫了什麼內容。

  上片:繪北國壯麗雪景,抒愛國之情。

  下片: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三)、研讀文字,指導朗讀

  1、走進雪國,感受詩人形象

  (1)、雖然歷史風雲已經散去,但我們仍可以用“第三隻眼睛”在想像的世界裡再現當時豪壯的雪景。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誦讀上片,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歡的畫面。(學生交流)

  教師點撥:①讀著“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這幾句,這幾個句子讓人彷彿看到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給大地披上了紅紗,皚皚白雪在紅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嫵媚動人。

  (2)、詩人的詞寫得好,同學們理解的也很到位。詩言志,那毛澤東筆下的雪世界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是人呢?(學生交流)

  例如:

  生一:從“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兩句我感到毛澤東是一個勇敢的人,一個有大氣魄的人,一個偉大的人。

  生二:從“欲與天公試比高”,可見毛澤東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

  生三:從“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這幾句,可以看出毛澤東是一個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人。

  (3)、剛才同學們能夠結合文章,介紹畫面,感受詩人形象,談得都很好,但是卻未能透過你的朗讀展示詞的魅力,將這首詞的磅礴大氣傳遞出來。下面請同學們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上片。(配上幻燈片)

  注意:朗讀要收到成效,做到適當的停頓、重讀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個別示範朗讀,自評(你是如何處理重讀、停頓的);同學點評,穿插老師點撥。(把握關鍵處:如“冰封”和“雪飄”動靜結合;望領起七句寫景;山舞的“舞”、原馳的“馳”;競折腰的“競”;“惜”等)

  師生一起朗誦上片。

  2、俯仰古今,探詢詩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面對北國雪後美景,毛澤東又該如何?請同學們聽讀下片,探尋詩人心路。

  教師範讀

  請同學們藉助剛才的聽讀,體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讀指導老師”,範讀並講解理由。

  (學生四人小組活動,互聽互評互指點)

  例:

  生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應重讀“如此”、“無數”和“競”字,“江山”、“引”、“英雄”後應停頓。這樣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為江山之美折服人數之多。(示範)

  生二:“惜秦皇漢武”中的“惜”字可輕讀,但要延長,表現詩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示範)

  這幾位老師指導的多好啊!朗讀就要這樣,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一下下片。師生一起朗誦下片。

  注意:朗讀方法的指導很有必要,不然的話,學生對於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麼順利,對於重點詞句的理解就不會那麼深入。這一環節,在指導朗讀時,對重點詞語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傳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文字,激揚文字

  感受了詩人豪邁的胸懷、宏偉的氣魄,讀懂了詩人那傲視群雄的天驕情懷,下面我們把目光收回來,關注文章的語言之美。(投影:品讀文字,激揚文字)

  詩詞的語言凝練而形象,特別有表現力。如“舞”字,既讓人感到舞蹈的輕盈靈動,又展示了群山綿延的秀麗之美、生機之美。你還對那些詞感受較深,用一句話說一說。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寫出了萬里河山被冰雪覆蓋的景象,“飄”寫出了雪花飄飄悠悠落下來的樣子。動靜結合,表現力強。

  生二:我喜歡這個“望” 字,一下子將長江黃河等祖國江山盡收眼底,這詩人真像個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這個環節又加入詞語品析,透過詞語品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四)、誦讀全詞,昇華感情

  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和詞人溶為一體,也變的氣宇軒昂,意氣風發。老師是靈機一動,又有了一個新的提議,看看我們同學能否給詞配上必要的神態、動作等,更好地展示這首詞的魅力。

  【設計意圖】

  誦讀是不講之講,是薰陶。誦讀文字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音的抑揚頓挫,無不傳遞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感悟與態度。誦讀時的文字成了讀者心靈間的一個載體,交流與溝通匯集於文字一身。

  (五) 、徜徉詩路,吮吸營養

  一首《沁園春長沙》只不過是毛澤東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長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澤東的詩裡,有蓬勃的青春意氣,有婉麗的愛情悲歡。有殘陽如血的壯烈,有戰地黃花的燦爛。有風流人物的慷慨。課下請同學們徜徉詩路,蒐集毛澤東詩詞,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讓自己的人生搖曳多姿。請讓我們一起上路吧!

  教材只是個例子,為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特設計此環節。

  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設計為:

  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

  抒發詩人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下片:點評歷史英雄

  表現詩人博大的胸懷和豪情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7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篇8

  一、教學目標

  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三、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流程(我所採用的是高效課堂的模式)

  情景匯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而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所以我的匯入是這樣的:……

  1、自學感知,敏銳感悟

  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及簡單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採用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中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找出來,留待接下來的環節一起解決。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學生手中的教學資源。這個環節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習資源,達到班級資源共享。讓學生走進文字。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

  這個環節學生分小組進行,這個環節中要討論的問題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學環節中留下的疑難問題。第二部分是本課重難點問題,針對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下片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2、所寫意象有什麼特點?

  3、上下片有什麼聯絡?

  4、共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透過分組,將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的問題和老師所給出來的問題,合作進行討論,得到自己的、小組的答案。

  在這個環節的學習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學都積極的挖掘文字。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3精彩展示,破繭成蝶

  這一環節是每個小組透過前面兩個環節學習的結晶。學生透過小組或者個人展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教師相機進行適時評價、引導和糾正。透過這一環節既可以瞭解學生對文字的掌握,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及表達能力。

  4個性表達拓展思維

  主要是體現學生的個性展現,增強課堂的空間彈性。為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那麼,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如果你面對著這樣的景色,心情會是怎樣?請細細品讀,把你的心情寫下來。讓同學們盡情的表達

  5遷移延伸豐富視野透過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介紹更多的他們自己瞭解的毛澤東的詩詞,或句子。我在加以補充,讓學生選擇他所喜歡的篇目來背誦。或者小組接龍來誦讀。

  6課堂總結迴歸文字

  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從各個方面來總結他們在本課中所獲得的收穫和情感體驗。自主總結,自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