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典型的琵琶行課堂實錄

典型的琵琶行課堂實錄

典型的琵琶行課堂實錄

  師:上課

  生同: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聖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出示詩歌字幕投影)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生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同:白居易

  師:怎麼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頭像投影)。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學生瀏覽課文)

  生1: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併為他作了一首詞。

  師:是一首詞?

  生同:是一首詩。

  師:詩名就是(師生同:《琵琶行》)。

  師: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咱們來看書。

  (學生看書)

  師生: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後,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師:詩人的情感有什麼變化?看投影。

  師生: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出示人物畫面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三個。

  師:哪三個?

  生同:詩人、琵琶女、客人。

  師:客人?有沒有客人這個形象?

  生同:沒有。

  師:那麼,應該說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兩個。

  師:哪兩個?

  生同:琵琶女、詩人。(出示字幕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線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示字幕投影)

  師: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現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出示投影)

  學生看投影

  師: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將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聯絡到了一起。一邊是樂妓,一邊是詩人。那麼在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當中,各自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箭頭之前各自應該是什麼?一個階段的狀態吧。箭頭之後各自應該是轉折之後的狀態。接下來看一下,左邊樂妓這兒是一個“琵琶曲”,右邊詩人這兒是一個“琵琶行”。是什麼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樑,將他們聯絡起來的?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大家想一個下聯,應該填一句什麼話能把這個內容連線起來。

  現在大家看書,四人一組討論,請一位同學為小組秘書,我在這兒展示,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好!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行間指導。

  討論結束,展示答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各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顯示作業)——樂妓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後“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他們認為是“相似的經歷”將琵琶女與詩人聯絡在一起的。他們對的下聯是“異地相逢淚漣漣”。

  下一幅(顯示作業)——樂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徵是原來都“安逸閒適,淒涼落泊”。(看一下這個“泊”字對不對?生同:改過了。師強調怎樣書寫。)連線琵琶女與詩人的是“忳鬱侘傺”,這四個字在哪首詩中學過?(生同:《離騷》)他們的下聯是“共懷世間愁鬱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淒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絡在一起的。下面的對聯是“吟曲賦詩總關情”。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樂”連線起來的。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大家覺得哪一個答案更好?

  生同:押韻的比較好。

  師: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個板書,與大家切磋。(漸次出現投影)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豔蓋群芳”,後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後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絡在一起。所以我對的下聯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學生流露出讚歎的神色)

  那麼,我們現在就說一下本詩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師:好,現在大家就大聲朗誦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師領讀:“尋聲暗問彈者誰……一二”

  生齊讀。“尋聲暗問彈者誰……”

  師:好!(正音)輕攏慢捻抹復挑,挑tiao,不念tiao,還有一個,曲終收撥當心畫,畫hua,不念hua,四弦一聲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說,我們剛才的朗誦能不能再現詩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師:不能吧,好象還有一點距離。你覺得哪些地方應該怎麼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學生思考,有人準備發言)

  師:好(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應該讀的重一點,快一點,然後,“東船西舫悄無言”應該讀的舒緩一些。

  師:示範一下。

  生示範。

  師評: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從這塊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師:該怎麼讀,給大家示範一下。

  生示範。

  師:很好,請坐!

  生3:“尋聲暗問彈者誰”,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絃,他想一聽為快。

  師:你覺得這句該怎麼讀?

  生示範。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投影)現在我們就伴著琵琶曲,欣賞楊娜同學的朗誦。

  楊娜配樂朗誦(同學鼓掌)

  師評:楊娜同學精彩的朗誦再現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藝術魅力!

  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說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不能激起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學生思考)

  師:如果說她演奏的是家鄉的音樂,能否引發白居易的一聲哀嘆?

  生1:我覺得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師: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調是歡快的,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2:我認為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么》,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生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么》才會比較感傷一些。

  師:孫穎同學認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么》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想。那麼,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絃的是什麼?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麼?

  (學生思考)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學生看書)

  師生:錚錚然有京都聲。

  師:大家覺得長安對於詩人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聽到京都聲後,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後的“恬然自安”,憂鬱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認為古代詩人都是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後,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

  師:他有一個詞“奢華”,大家覺得白居易所懷念的僅僅是一種奢華的生活嗎?張秀,你說一下。

  生2:古人是學而優則仕,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然而,他被貶之後,表面上安分(於)一種生活並適應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烈的,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洩而出,表達了心頭一種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鬱。

  師: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洩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於音樂的描寫,誰來說一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寫的音樂感特別強,在剛才讀的時候,這兩句的力度就特別重,琵琶女在抒發他情懷的時候,撥絃就有很強的力度,宣洩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詩人白居易與他同病相憐、同感而發,詩寫

  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師: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寫出來的詩也有氣勢,好,請問還有哪位?

  生2: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彷彿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絃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鬱,然後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裡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於,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後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溼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溼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溼漉漉的心。

  師:詩人用溼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溼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溼漉漉的心。這分明就是一首詩,兩處經典。我認為,第一處,(他說珠子落啊)史君同學覺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麼在落?

  生同:淚。

  師:滾燙的淚。第一處的閃光。第二處,她說,(音樂)“激越”的時候,就好像是什麼?——愁情恨海一樣,(其實)這個解釋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來還有誰?———

  生3:我覺得“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後,他的偉大抱負(呀,什麼的)都被撕裂了。

  師:她說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嗯,好,很好!還有哪位同學?

  生4:我覺得“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裡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透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透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後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我覺得這兩句寫得特別入神。

  師評: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請坐!

  生5:我覺得第二段不僅寫了音樂,而且寫了音樂背後的情感。人們都說詩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塵世太汙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他們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卻在塵世成為遺棄兒,滿懷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樂似的琵琶聲,甘醇的杜康酒澆滅,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們醒來後只能繼續他們飄泊的人生路。

  師:噢,說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師:請坐!他說這詩人的愁緒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來應該是個王國中的一個什麼呢?(生附和:寵兒)。結果現在卻成了塵世的棄子(生附和:棄子)說得非常好。還有誰?

  生6:我覺得描寫音樂不一定要從音樂的音色音質來寫,我更覺得(能)從它的意境(來)能襯托出音樂的美感,我所鑑賞的是這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它給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悄)停息,潯陽江上微波盪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鬱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隻盛滿憂愁的紐扣,輕輕一碰就會溢位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並沒有直接抒發)將人們引入一個悽清和悲涼的意境,但是,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後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它所渲染的氣氛是:樂聲(雖然)動人,(但)聽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種寂靜的氣氛,點染出(剛才)當時悽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的感覺就是餘音繞樑。

  師:非常好,大家覺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麼?

  生同:紐扣

  師:把什麼比做紐扣?

  師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輪白色的月亮比做一個紐扣,這個比喻非常出奇,應該說是前無古人,非常好。但它還有一個觀點是:琵琶女演奏豈止是訴說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個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請牛穎同學談一談。

  生7:我認為詩中那一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複雜的內心世界,四弦齊鳴,乾脆有力,將情感直白的表現出來,而樂曲收束戛然而止,沒有了嘔啞啁哳,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詩中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特別的奇妙,作者在寫法上是聲色俱佳,音文相融,詩人為我們塑造(描寫)了一個楓葉飄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來的清,來的靜,來的悲涼”,由此,我思緒紛飛,(揮淚)淚與筆同輝,寫下一首詩。

  師: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誦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纏綿漫江痛,何須留戀楊家女,一曲長恨譜春秋。

  師:好,大家覺得這裡用了什麼典故呀?

  生齊:長恨歌。

  師:“長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賞析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我覺得這(一句)裡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的一種搏發,這個“鐵騎突出刀槍鳴”讓我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生命的最後一個寄託,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後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就在烏江裡面)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在,還會一直流下去。我覺得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pan。縱使前面有這一些“別有幽愁暗恨生”之類的,但是生命最終是一種激越的像流星一樣,流星是註定要隕落的,生命也終究會消失,但是你最後要留給生命的是什麼?應該是最後閃耀的那一瞬間,而且流星會把他的夢,會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會留很遠。我覺得詩人在這裡呢,雖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實現,但是呢,他的理想還是有的,人不能沒有理想,我覺得,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師: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學給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她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當中彷彿看到了項羽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想起了一個悲劇的英雄。那麼,我們來請程彥臻同學給大家說一下。

  生9:我想賞析一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個是音樂的方面,它前面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讚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後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洩出來,還有(我想)“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出這裡面的感情。

  師: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非常好啊,請坐。她(中間)的觀點主要是說:他處於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琵琶女對於人生的一種思考。

  那麼大家現在看一下,上述說的這些關於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

  生:是。

  師:那麼,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趙志娟

  生1:我覺得“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這一句比較好,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精緻而優美。漸漸地,絃聲緩慢,彷彿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捲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捲走,在他善感而優美的韻律之中。

  師:琴聲把我們和白居易都捲走了,捲到了一種傷感的韻律之中,好,請坐下。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你認為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上邊同學鑑賞的非常好。(你覺得描寫音樂)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師:她說了兩點,一點就是運用什麼修辭?(生答:比喻)另一點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麼講究?(生齊:疊詞),雙關的意思把詩中音樂的韻律表現出來。好,接著說。

  生2:我覺得《琵琶行》裡邊,我們主要應該借鑑的就是它的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我們在小學就的時候就運用過這一種,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裡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麼,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後的作文中也應借鑑一下。

  師: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對嗎?

  生2:對。

  師:請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來表現音樂,比如說“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絃聲的低沉。

  師:好,用心情來寫音樂,請坐,劉錚錚。

  生4:詩人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的表達了出來,並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

  師評:她說,把無形的音樂寫的有形,有了畫面感。好!請坐!

  按照大家剛才總結的描寫音樂的方法,我們就來欣賞另一首(關於)與音樂有關的詩。古人說,在古代描寫音樂的作品當中,韓愈的《穎師彈琴》能驚天,李賀的(師生齊說:《李憑箜篌引》)可以泣鬼,那麼,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現在我們來看,這就是豎箜篌,二十三絲的豎箜篌,現在我們來欣賞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出示《李憑箜篌引》)大家先朗誦一遍,(生齊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師:大家怎麼欣賞這首詩?剛才我們說了那麼多描寫音樂的方法,現在我們就能鑑賞一下這首描寫音樂的詩。誰來說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側面描寫,(就)比如說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來寫李憑彈的箜篌(時)的絕妙。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沒了。

  師:好,請坐。

  生2:我覺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寫他聽了琴聲後“青衫溼”,而《李憑箜篌引》寫李憑彈箜篌就非常形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他透過四種意象寫出這些事物聽到李憑彈箜篌以後所感受到的東西,做出的動作,從而說明聽李憑彈的箜篌(讓人)聽的非常入神。

  師:她是從音樂效果來說的,好,請坐。我們接著說——李婷同學。

  生3:我覺得這首詩的.特點就是想象特別巧妙,形象特別鮮明,整首詩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後八句從“十二門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腳斜飛溼寒兔”,這八句都(由音樂)是由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聯想到天上的音樂,這是一種特別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蘭笑”給予了這首曲子一種動感,它像芙蓉一樣的哭泣,像香蘭一樣的歡笑,他又從音質和音效來側面描寫這首詩的音樂。“崑山碎玉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寫這首詞……哎呀。

  師:不要緊張,慢點說。

  生3:從不同的側面音質音效音響來寫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它的特點就是想象聯想特別豐富。

  師:扣住了想象、聯想的特點,浪漫主義的手法,好,請坐。

  師:以上大家從視覺、形象、還有音樂的效果諸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非常到位。那麼,學習了《琵琶行》,又欣賞了《李憑箜篌引》,你有什麼樣的感受、聯想、啟迪?可以想到什麼?說一說。

  生1:《琵琶行》的聲音描寫已令我如醉如痴,但在唐代的長河中,也不是隻有他一個人會這樣釀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細緻地描摩音樂,讚歎了音樂的感染力,還有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其中有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前兩句不僅是描寫琴,他用比喻來寫(形容),更寫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偉岸的胸懷,喚起了一種強撼的震感,而後兩句寫蜀僧與“我”產生了一種共鳴,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樂效果。

  師:他舉了兩個詩人,但第一個詩人的名字,他說是李Xin,大家說這個詩人(生答:李頎Qi),第二位詩人是李白。好,楊娜。

  生2:我覺得就了這兩篇課文(首詩)後,我們(不但)在以後的寫作中要運用音樂美,而且這種畫面美也應該注意。比如像《琵琶行》裡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覺得這裡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這裡就總結了一下,寫成了現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師:又是一個新的散文詩,獨特的創作,非常好,請坐。那麼,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比如說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我們應該說,這麼美妙的音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生和)

  (師小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絡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溼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溼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好,下面請尚金子用琵琶為我們彈奏《高山流水》,讓我們回味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盡的美感。好,尚金子——

  (師生鼓掌)

  尚金子彈奏《高山流水》

  (樂聲結束。師生熱烈鼓掌)

  師:聽了《高山流水》之後,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這段音樂描寫出來,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琵琶行》課堂實錄

  授課人山西臨汾一中秦夢

  師:上課

  生同: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聖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出示詩歌字幕投影)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生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同:白居易

  師:怎麼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頭像投影)。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學生瀏覽課文)

  生1: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併為他作了一首詞。

  師:是一首詞?

  生同:是一首詩。

  師:詩名就是(師生同:《琵琶行》)。

  師: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咱們來看書。

  (學生看書)

  師生: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後,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師:詩人的情感有什麼變化?看投影。

  師生: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出示人物畫面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三個。

  師:哪三個?

  生同:詩人、琵琶女、客人。

  師:客人?有沒有客人這個形象?

  生同:沒有。

  師:那麼,應該說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兩個。

  師:哪兩個?

  生同:琵琶女、詩人。(出示字幕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線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示字幕投影)

  師: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現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出示投影)

  學生看投影

  師: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將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聯絡到了一起。一邊是樂妓,一邊是詩人。那麼在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當中,各自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箭頭之前各自應該是什麼?一個階段的狀態吧。箭頭之後各自應該是轉折之後的狀態。接下來看一下,左邊樂妓這兒是一個“琵琶曲”,右邊詩人這兒是一個“琵琶行”。是什麼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樑,將他們聯絡起來的?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大家想一個下聯,應該填一句什麼話能把這個內容連線起來。

  現在大家看書,四人一組討論,請一位同學為小組秘書,我在這兒展示,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好!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行間指導。

  討論結束,展示答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各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顯示作業)——樂妓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後“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他們認為是“相似的經歷”將琵琶女與詩人聯絡在一起的。他們對的下聯是“異地相逢淚漣漣”。

  下一幅(顯示作業)——樂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徵是原來都“安逸閒適,淒涼落泊”。(看一下這個“泊”字對不對?生同:改過了。師強調怎樣書寫。)連線琵琶女與詩人的是“忳鬱侘傺”,這四個字在哪首詩中學過?(生同:《離騷》)他們的下聯是“共懷世間愁鬱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淒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絡在一起的。下面的對聯是“吟曲賦詩總關情”。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樂”連線起來的。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大家覺得哪一個答案更好?

  生同:押韻的比較好。

  師: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個板書,與大家切磋。(漸次出現投影)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豔蓋群芳”,後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後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絡在一起。所以我對的下聯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學生流露出讚歎的神色)

  那麼,我們現在就說一下本詩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師:好,現在大家就大聲朗誦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師領讀:“尋聲暗問彈者誰……一二”

  生齊讀。“尋聲暗問彈者誰……”

  師:好!(正音)輕攏慢捻抹復挑,挑tiao,不念tiao,還有一個,曲終收撥當心畫,畫hua,不念hua,四弦一聲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說,我們剛才的朗誦能不能再現詩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師:不能吧,好象還有一點距離。你覺得哪些地方應該怎麼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學生思考,有人準備發言)

  師:好(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應該讀的重一點,快一點,然後,“東船西舫悄無言”應該讀的舒緩一些。

  師:示範一下。

  生示範。

  師評: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從這塊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師:該怎麼讀,給大家示範一下。

  生示範。

  師:很好,請坐!

  生3:“尋聲暗問彈者誰”,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絃,他想一聽為快。

  師:你覺得這句該怎麼讀?

  生示範。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投影)現在我們就伴著琵琶曲,欣賞楊娜同學的朗誦。

  楊娜配樂朗誦(同學鼓掌)

  師評:楊娜同學精彩的朗誦再現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藝術魅力!

  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說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不能激起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學生思考)

  師:如果說她演奏的是家鄉的音樂,能否引發白居易的一聲哀嘆?

  生1:我覺得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師: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調是歡快的,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2:我認為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么》,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生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么》才會比較感傷一些。

  師:孫穎同學認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么》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想。那麼,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絃的是什麼?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麼?

  (學生思考)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學生看書)

  師生:錚錚然有京都聲。

  師:大家覺得長安對於詩人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聽到京都聲後,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後的“恬然自安”,憂鬱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認為古代詩人都是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後,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

  師:他有一個詞“奢華”,大家覺得白居易所懷念的僅僅是一種奢華的生活嗎?張秀,你說一下。

  生2:古人是學而優則仕,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然而,他被貶之後,表面上安分(於)一種生活並適應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烈的,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洩而出,表達了心頭一種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鬱。

  師: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洩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於音樂的描寫,誰來說一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寫的音樂感特別強,在剛才讀的時候,這兩句的力度就特別重,琵琶女在抒發他情懷的時候,撥絃就有很強的力度,宣洩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詩人白居易與他同病相憐、同感而發,詩寫

  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師: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寫出來的詩也有氣勢,好,請問還有哪位?

  生2: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彷彿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絃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鬱,然後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裡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於,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後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溼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溼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溼漉漉的心。

  師:詩人用溼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溼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溼漉漉的心。這分明就是一首詩,兩處經典。我認為,第一處,(他說珠子落啊)史君同學覺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麼在落?

  生同:淚。

  師:滾燙的淚。第一處的閃光。第二處,她說,(音樂)“激越”的時候,就好像是什麼?——愁情恨海一樣,(其實)這個解釋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來還有誰?———

  生3:我覺得“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後,他的偉大抱負(呀,什麼的)都被撕裂了。

  師:她說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嗯,好,很好!還有哪位同學?

  生4:我覺得“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裡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透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透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後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我覺得這兩句寫得特別入神。

  師評: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請坐!

  生5:我覺得第二段不僅寫了音樂,而且寫了音樂背後的情感。人們都說詩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塵世太汙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他們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卻在塵世成為遺棄兒,滿懷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樂似的琵琶聲,甘醇的杜康酒澆滅,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們醒來後只能繼續他們飄泊的人生路。

  師:噢,說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師:請坐!他說這詩人的愁緒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來應該是個王國中的一個什麼呢?(生附和:寵兒)。結果現在卻成了塵世的棄子(生附和:棄子)說得非常好。還有誰?

  生6:我覺得描寫音樂不一定要從音樂的音色音質來寫,我更覺得(能)從它的意境(來)能襯托出音樂的美感,我所鑑賞的是這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它給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悄)停息,潯陽江上微波盪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鬱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隻盛滿憂愁的紐扣,輕輕一碰就會溢位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並沒有直接抒發)將人們引入一個悽清和悲涼的意境,但是,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後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它所渲染的氣氛是:樂聲(雖然)動人,(但)聽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種寂靜的氣氛,點染出(剛才)當時悽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的感覺就是餘音繞樑。

  師:非常好,大家覺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麼?

  生同:紐扣

  師:把什麼比做紐扣?

  師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輪白色的月亮比做一個紐扣,這個比喻非常出奇,應該說是前無古人,非常好。但它還有一個觀點是:琵琶女演奏豈止是訴說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個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請牛穎同學談一談。

  生7:我認為詩中那一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複雜的內心世界,四弦齊鳴,乾脆有力,將情感直白的表現出來,而樂曲收束戛然而止,沒有了嘔啞啁哳,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詩中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特別的奇妙,作者在寫法上是聲色俱佳,音文相融,詩人為我們塑造(描寫)了一個楓葉飄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來的清,來的靜,來的悲涼”,由此,我思緒紛飛,(揮淚)淚與筆同輝,寫下一首詩。

  師: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誦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纏綿漫江痛,何須留戀楊家女,一曲長恨譜春秋。

  師:好,大家覺得這裡用了什麼典故呀?

  生齊:長恨歌。

  師:“長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賞析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我覺得這(一句)裡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的一種搏發,這個“鐵騎突出刀槍鳴”讓我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生命的最後一個寄託,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後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就在烏江裡面)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在,還會一直流下去。我覺得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pan。縱使前面有這一些“別有幽愁暗恨生”之類的,但是生命最終是一種激越的像流星一樣,流星是註定要隕落的,生命也終究會消失,但是你最後要留給生命的是什麼?應該是最後閃耀的那一瞬間,而且流星會把他的夢,會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會留很遠。我覺得詩人在這裡呢,雖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實現,但是呢,他的理想還是有的,人不能沒有理想,我覺得,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師: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學給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她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當中彷彿看到了項羽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想起了一個悲劇的英雄。那麼,我們來請程彥臻同學給大家說一下。

  生9:我想賞析一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個是音樂的方面,它前面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讚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後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洩出來,還有(我想)“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出這裡面的感情。

  師: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非常好啊,請坐。她(中間)的觀點主要是說:他處於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琵琶女對於人生的一種思考。

  那麼大家現在看一下,上述說的這些關於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

  生:是。

  師:那麼,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趙志娟

  生1:我覺得“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這一句比較好,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精緻而優美。漸漸地,絃聲緩慢,彷彿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捲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捲走,在他善感而優美的韻律之中。

  師:琴聲把我們和白居易都捲走了,捲到了一種傷感的韻律之中,好,請坐下。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你認為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上邊同學鑑賞的非常好。(你覺得描寫音樂)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師:她說了兩點,一點就是運用什麼修辭?(生答:比喻)另一點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麼講究?(生齊:疊詞),雙關的意思把詩中音樂的韻律表現出來。好,接著說。

  生2:我覺得《琵琶行》裡邊,我們主要應該借鑑的就是它的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我們在小學就的時候就運用過這一種,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裡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麼,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後的作文中也應借鑑一下。

  師: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對嗎?

  生2:對。

  師:請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來表現音樂,比如說“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絃聲的低沉。

  師:好,用心情來寫音樂,請坐,劉錚錚。

  生4:詩人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的表達了出來,並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

  師評:她說,把無形的音樂寫的有形,有了畫面感。好!請坐!

  按照大家剛才總結的描寫音樂的方法,我們就來欣賞另一首(關於)與音樂有關的詩。古人說,在古代描寫音樂的作品當中,韓愈的《穎師彈琴》能驚天,李賀的(師生齊說:《李憑箜篌引》)可以泣鬼,那麼,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現在我們來看,這就是豎箜篌,二十三絲的豎箜篌,現在我們來欣賞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出示《李憑箜篌引》)大家先朗誦一遍,(生齊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師:大家怎麼欣賞這首詩?剛才我們說了那麼多描寫音樂的方法,現在我們就能鑑賞一下這首描寫音樂的詩。誰來說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側面描寫,(就)比如說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來寫李憑彈的箜篌(時)的絕妙。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沒了。

  師:好,請坐。

  生2:我覺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寫他聽了琴聲後“青衫溼”,而《李憑箜篌引》寫李憑彈箜篌就非常形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他透過四種意象寫出這些事物聽到李憑彈箜篌以後所感受到的東西,做出的動作,從而說明聽李憑彈的箜篌(讓人)聽的非常入神。

  師:她是從音樂效果來說的,好,請坐。我們接著說——李婷同學。

  生3:我覺得這首詩的特點就是想象特別巧妙,形象特別鮮明,整首詩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後八句從“十二門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腳斜飛溼寒兔”,這八句都(由音樂)是由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聯想到天上的音樂,這是一種特別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蘭笑”給予了這首曲子一種動感,它像芙蓉一樣的哭泣,像香蘭一樣的歡笑,他又從音質和音效來側面描寫這首詩的音樂。“崑山碎玉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寫這首詞……哎呀。

  師:不要緊張,慢點說。

  生3:從不同的側面音質音效音響來寫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它的特點就是想象聯想特別豐富。

  師:扣住了想象、聯想的特點,浪漫主義的手法,好,請坐。

  師:以上大家從視覺、形象、還有音樂的效果諸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非常到位。那麼,學習了《琵琶行》,又欣賞了《李憑箜篌引》,你有什麼樣的感受、聯想、啟迪?可以想到什麼?說一說。

  生1:《琵琶行》的聲音描寫已令我如醉如痴,但在唐代的長河中,也不是隻有他一個人會這樣釀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細緻地描摩音樂,讚歎了音樂的感染力,還有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其中有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前兩句不僅是描寫琴,他用比喻來寫(形容),更寫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偉岸的胸懷,喚起了一種強撼的震感,而後兩句寫蜀僧與“我”產生了一種共鳴,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樂效果。

  師:他舉了兩個詩人,但第一個詩人的名字,他說是李Xin,大家說這個詩人(生答:李頎Qi),第二位詩人是李白。好,楊娜。

  生2:我覺得就了這兩篇課文(首詩)後,我們(不但)在以後的寫作中要運用音樂美,而且這種畫面美也應該注意。比如像《琵琶行》裡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覺得這裡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這裡就總結了一下,寫成了現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師:又是一個新的散文詩,獨特的創作,非常好,請坐。那麼,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比如說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我們應該說,這麼美妙的音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生和)

  (師小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絡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溼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溼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好,下面請尚金子用琵琶為我們彈奏《高山流水》,讓我們回味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盡的美感。好,尚金子——

  (師生鼓掌)

  尚金子彈奏《高山流水》

  (樂聲結束。師生熱烈鼓掌)

  師:聽了《高山流水》之後,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這段音樂描寫出來,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