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優秀教案設計

《琵琶行》優秀教案設計

《琵琶行》優秀教案設計

  導語:《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譁。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的教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解題

  1、 關於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2、 《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詩中敘述一位琵琶女“年長色衰”後淪落的遭遇,也表達了詩人“謫居臥病”中的淒涼心境。 結構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貫穿全篇,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情緒融為一體;又以琵琶女自敘身世和詩人傾訴鬱悶相映成襯。 詩中運用比喻寫樂曲的抑揚頓挫,出神入化,對音樂的描寫可謂絕唱。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下邽guī (今陝西省渭南縣境)人。現實主義詩人。貞元十五年(唐德宗李適、後唐順宗,又憲宗李純元和年)(798)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中文名:白居易

  別名:白樂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中國河南新鄭市(今鄭州新鄭)

  出生日期:公元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846年

  職業:詩人、官員

  主要成就: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 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

  代表作品:《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

  葬於:洛陽香山

  祖籍:山西太谷後遷下邽

  閱讀《琵琶行》一詩的小序,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帶紅色的詞語

  A:明年秋 ( )

  B:穆曹二善才( )

  C:年長色衰( )

  D:委身為賈人婦( )

  E:曲罷憫然( )

  F:因為長句( )

  G:凡六百一十六言( )

  總共

  ⑴小序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⑵小序已經較清楚地講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寫詩可以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看正文前從過去高考出題思考:名句

  2003 年全國高考題:2、在橫線上填寫所引詩賦句子。(4 分) 白居易《琵琶行》描寫琵琶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2)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其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1)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本題考查考生識記默寫名言名句的能力。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鈴》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 《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 《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或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解析]這道題除了常規的填充式默寫之外,還有情景默寫。情景默寫更突出了對名句名篇的理解,這是一種考試方向。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麼事?

  2.透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共同點?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訴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五段——重聞琵琶青衫溼。

  三次寫聽彈琵琶

  一聞琵琶(第一段)主人忘歸客不發;

  再聞琵琶(第二段)唯見江心秋月白;

  三聞琵琶(第五段)江州司馬青衫溼。

  賞析第二段

  作者在這一段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樂聲變化和彈奏效果。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相關詩句。

  琵琶女的出場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