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並序》-重點字詞梳理
引導語:《琵琶行》詩篇的描寫如泣如訴,獨具匠心的藝術表現形式,都給人一種餘音繞樑的感受,是我國文學作品之林的不朽之作。下面一起來學習關於琵琶行的重點字詞。
1.為下列字注音。
賈(gǔ)恬(tián)謫(zhé)思(sì)霓裳(cháng)
六么(yāo)嘈嘈(cáo)間(jiān)關蝦(há)蟆(má)
名屬(zhǔ)教坊(fāng)綃(xiāo)鈿(diàn)篦(bì)
嘔(ōu)啞(yā)嘲(zhāo)哳(zhā)
2.注意以下詞句。
左遷:貶官降職。古代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把貶官降職叫“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然有京都聲:音調清脆動聽,有京都流行樂曲的聲調。錚錚,金屬相擊聲,這裡形容絃聲清脆。
倡女:“倡”通“娼”。這裡指歌妓。
命酒:吩咐擺酒席。命,動詞,叫,吩咐,命令。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憔悴:臉色黃瘦。
轉徙:不斷轉換地方,遷移居處。
恬然自安:心境平靜,自覺安適。恬然,平靜坦蕩地。
斯人:這個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有被貶的不愉快的意味。謫,降職外調。
因為長句:就寫了一首長詩。因,連詞,於是,就。為,動詞,寫,作。長句,指七言詩。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計六百一十六個字。凡,共計。言,字。
命曰:命,動詞,取名,叫它。
[知識拓展]
《琵琶行》章法藝術管見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歷代傳誦的長篇歌行。詩篇如泣如訴的描寫,獨具匠心的藝術表現形式,都給人一種餘音繞樑的感受。僅就《琵琶行》的章法藝術而論,也足可以稱為我國文學作品之林的不朽之作。
一、情節鋪敘奇峰迭起,別開生面
《琵琶行》的章法藝術,首先表現在詩篇故事情節的鋪敘中,往往於關鍵處奇峰迭起,別開生面,有一種筆意層出不窮而情節又波瀾起伏的藝術境界,讀之一唱三迭,迴腸蕩氣。
這首長篇敘事詩共由六件小事組成,即“江頭送客”“巧遇琵琶女”“欣賞琵琶曲”“聽‘倡女’自述身世”“詩人觸發‘遷謫意’”和最後請琵琶女“莫辭更坐彈一曲”。詩篇完全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謀篇佈局,這種結構方式往往流於平鋪直敘,但《琵琶行》卻在平易中顯得曲折動人,引人入勝。首先是詩篇的開頭部分。詩人在小序中交待,元和十年被貶,出京任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天在潯陽江湓浦口送一客人。詩中寫到:“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裡本是寫送客一事,與本篇寫琵琶女的故事相隔一重,而且詩中已經交待,由於環境悲涼,心情不快,餞別宴上,又沒有絲竹歌舞之類聊以助興,致使主客“醉不成歡慘將別”。詩篇寫到這裡,似乎筆逢結處,但是詩人就在這將盡未盡的關鍵處,筆鋒一轉:“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事件便由送別友人突然轉到巧遇琵琶女這個中心事件上來,於是詩篇的內容如柳暗花明,又有了新的境界,詩篇的正題也便脫然而出。其實,琵琶女的出現,巧在主客將別之際,都是未必如此的.事,不過是詩人的藝術之筆,使事件的敘述在關鍵處起伏變化,盎然生趣。讀至此處,不能不令人暗暗稱妙,這可謂詩篇情節的“奇峰”之一。詩篇接下來寫琵琶女彈奏琵琶一事,這裡,詩人不惜筆墨極盡描寫之能事,運用大量的比喻形象傳神地把琵琶女演奏的技巧和豐富的音樂內涵展現在讀者面前。琵琶女聲情並茂的演奏,表現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藝術教養,同時傾訴了她悲傷幽怨、身心痛創的內心情懷,給在場的人以極大的藝術感受。但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喝點美酒,聽點音樂,本是平常事,而且這段音樂也了卻了詩人送客“舉酒欲飲無管絃”的心願,滿足了謫居潯陽“終歲不聞絲竹聲”的願望,所以這裡似乎應曲終人散。但是詩人偏偏在這關鍵處,又別開生面地引出琵琶女自訴身世的情節,使之既展示了琵琶曲“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述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藝術內涵,又為詩人抒發感慨打下了鋪墊。至此,詩篇又一次跌宕起伏,變幻生色,讀來令人感到餘味無窮。這可謂“奇峰”之二。琵琶女激揚幽抑的琵琶曲和被侮辱損害的身世,使詩人感慨萬千:“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於是詩人感傷同命,道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表達了自己對琵琶女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借琵琶女的命運抒發自己被貶失意的牢騷和不滿。接著詩人大段傾訴了自己謫居潯陽之後,生活的枯燥和心情的苦悶,表達了自己與琵琶女雖然身份和地位不同,但遭遇的根源卻相同的共鳴。至此,詩篇的主題已表達得非常充分,卒章收筆亦未嘗不可,但是,詩人又出人意料地翻出一迭,挽留琵琶女“莫辭更坐彈一曲”。最後,詩篇在重賞音樂、傷感淚下,即“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初讀這一節,似乎感到重複,但仔細品味,卻發現這一迭翻得最奇最妙。它是詩人餘恨難盡的表現,也是詩人與琵琶女產生深層次共鳴的所在。有了這一節,詩篇的情節才更完整,感情才更飽滿,詩篇的主題也藉此更加深化。因此,這一節可謂“奇峰”之三。
綜觀全詩在章法組織上就是這樣不斷地奇峰迭起,峰迴路轉,曲折動人,使人物形象和情感抒發愈加鮮明、深刻,整個詩篇彷彿江潮湧處,餘波盪漾,興味不盡。
二、章法組織步步鋪墊,處處照應
《琵琶行》在章法組織上,巧妙地步步鋪墊,處處照應,使長詩環環相扣,而又連貫迴護,渾然一體。
大凡做長題不如寫短句容易蹴就,鬆散離題是常見的毛病。這就需要作者在組材上鋪得開,收得住,上下文既要鋪墊,又須照應,前勾後搭,珠聯璧合。《琵琶行》堪稱這方面的代表。
詩篇開首一段,並非僅寫送客一事、所遇之景和離別之情,實際上是為琵琶女出場做鋪墊,也為長詩的感情基調渲染氣氛。肅殺的秋風,奪去了萬物的生機,只有紅的楓葉,白的荻花在秋風中瑟瑟作抖;冷冷的江月,毫無生氣的夜色,更使秋意蕭索淒涼。這種悲涼難耐的氛圍恰好烘托了琵琶女如泣如訴的琵琶曲、悲慘不幸的紅顏薄命和詩人謫居失意的不滿情緒,更與全篇抑鬱傷感的基調相吻合。所以說詩篇一開始,不僅以“興”開頭,而且攏住了全篇。接下來寫琵琶女的出場:“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寥寥幾筆就寫出了琵琶女難言的心理活動、遲疑的動作和羞以見人的情態,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可以想見,琵琶女出場前後有如此令人納罕的表現,說明必有其鮮為人知的隱情。這就為琵琶女傾吐自己的遭遇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為下文悲傷幽怨的琵琶演奏和人物悲慘命運的鋪敘創造了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藝術效果。可見,琵琶女出場一段,雖然著墨不多,但蘊藏了很豐富的內涵,起到了伏筆、鋪墊、領起下文的作用。詩篇主體部分寫悲怨幽抑的琵琶曲和琵琶女寵辱翻覆的身世,前後呼應,相映成趣,同時又是江州司馬傷發感慨的動因;而江州司馬傾訴自己“謫居臥病”,生活寂寞枯燥,心情抑鬱不快的境況,又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以及聽琵琶曲和琵琶女身世的感受前勾後搭。結尾部分從“莫辭更座彈一曲”到“江州司馬青衫溼”則是一段連貫全篇的段落安排,詩中的人物、事件,得到了充分的描寫和展示,主題更加深化,尤其詩人的情懷得到進一步的抒發。詩篇從開始渴望聽到音樂,到果真享受到美妙的音樂,最後又扣在了重賞音樂上,使全詩的內容緊緊地連在一起,成為珠聯璧合而又跌宕起伏的動人篇章。長詩不僅大處著眼,而且小處鋪墊照應之法也不乏其例。如主客即將分手之際,“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這不僅是一筆過渡,而且也是一處鋪墊。它暗示了琵琶彈技的出色,同時也照應了前面詩人送客渴望音樂助興的慾望。再如琵琶女色藝雙全,惹得眾紈絝子弟爭送“纏頭”的紅極年華,又從反面為年長色衰,委身商賈的淒涼現實做了鋪墊。而結尾處“滿座重聞皆掩泣”一句,除了記敘“重聞”樂曲感觸更深的情形外,也是一處補筆。用“滿座”照應了開始提出而又擱置了很久的“客”,使行文一絲不漏。整個詩篇從大的事件到小的情節,都能做到層層推進又環環相扣,前鋪墊,後照應,使長詩一脈相連,渾然一體。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