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有感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平凡的世界》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1
生活是平淡的,像一彎平靜的湖水,川流不息,當我們扔進一塊小石頭的時候會激起絢麗的浪花,浪花雖會消失,但驚現的那一剎那總是壯麗的,就想一朵美麗花即便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
《平凡的世界》,書中講的人,事,情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平凡的,但是人物心靈裡的精神卻像是黑暗裡的唯一一顆閃耀的星,有著不平凡的氣質。
也許現在的我們不能感受到那時人們因為貧困而一次又一次的感到的煎熬,但卻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想追求心靈世界美好的不平凡。
書裡的字裡行間一幕又一幕的吸引著我這顆嬌弱稚嫩的心靈,我想不到那時的人們竟然生活的這麼艱難,生活裡的貧窮不是真正可怕的,可怕的是人們心靈裡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卻低下了頭,或在它的陰影裡。
我還依稀記得書中田曉霞念過的一句詩“我本是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鳥兒……”後面的記憶卻漸漸淡了。
田曉霞和孫少平的愛情故事常常令我又驚又喜,卻總伴著一個長長的嘆息,世間最美好的一對被現實狠狠地衝散了,我常常感嘆,心靈裡彷彿充滿了遺憾之情。
遺憾的是世界為什麼這麼殘酷,遺憾的是美好的事物總抵擋不過時間的摧毀,遺憾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美好事物時我都沒有好好的珍惜。
花兒在驚豔之後都會得到人們的讚賞,卻不知他為此付出了多少的熱血和汗水,這樣即使凋謝的時候也是壯麗的凋謝了。
那個時代在孫少平在心中有著不一樣的力量,是的正如田曉霞所說,他跟別人不一樣。
我喜歡他的堅強,喜歡他那對夢想的`執著,喜歡他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也許世界是平凡的,也許在時間的隧道里,我們得努力都會被衝散,但是我們得心靈卻是不平凡的了。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2
《平凡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
那個世界,似乎只被貧困包圍著;那時的人們,似乎只為吃穿而奮鬥著。除了吃穿,別無他求……
飢餓寒冷籠罩著大地,但在黃土高原上仍存在著有理想追求的青年,為了光明前景而努力奮鬥著。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背景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應運而生。
在作者筆下,那時的世界被如實復原:孫少安作為生產隊長力圖改革,卻慘遭失敗,甚至被批鬥,但在不斷努力下,成為成功人士;孫少平雖家境貧寒,但依然不放棄理想,成為了一名堅韌不拔的煤礦工人;孫蘭香在故事開頭只是那個挎著籃子,在路邊拾柴禾的小姑娘,毫不起眼的她出人意料的考上大學,成為社會精英。孫家只是眾多為了吃穿而奮鬥中的平民百姓中的一家,但即使生活困苦,人們依舊可以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有理想,就有了希望。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潛移默化中,書中主人公的精神也在無形的改變著我。清晨,按掉“嘈雜”的鬧鐘,想要重新倒下進入夢鄉的時候,礦廠的出操號角似乎在我的耳邊迴盪只無形的大手將我拉起、穿衣、洗漱,背上書包踏上校園的征途。枯燥無味的英語課堂,眼皮總是忍不住打架,漸漸模糊了的英文字母似乎活了起來,拼湊成了一幅幅黃土高原上人們勞作的畫面,那勞動號子是如此的有力,驅趕了睡神,懶散空虛的脊椎支架又重新注入了鋼筋混泥土,重新挺拔起來。
幾十年滄桑鉅變,斗轉星移,中國已成為那個令世界矚目的第二大經濟體,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生活條件優渥,更應當努力奮鬥,將先人們那股堅韌不拔的衝勁,發揚光大,在追夢路上漸行漸遠。
黃土高原上人們的精神將在今天重新點燃生命之火,一個的奮鬥旅途也可以很精彩,路雖遠,行則將。致不平凡的你我。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篇3
小升初時就讀到這本書了,第一次讀時就被小說中的人物與事件吸引了,尤其是那孫少平與田曉霞的純潔而又悽美的情。我對那本小說的第一印象就是氣勢恢宏,這本書號稱“百萬字長篇鉅著"又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鉅著,足足有四五百頁,我一口氣的讀了下去。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因不滿於貧困的現狀而去獨闖社會的事情,最終孫少安成為了雙水村與東拉河一帶最有聲望的農民企業家,而孫少平成功的闖入了公家門,成為了一名煤礦工人,他們的妹妹孫蘭香成功的考上了當時全國重點大學——北方工大。
首先這本暢銷出的第一處亮點在於路遙先生善用景物描寫,幾乎每篇開頭都有景物描寫去渲染氣氛,用平凡而又樸素的語言講述出一個又一個精彩而又美好的故事。第二,細讀本書的人發現這本書的主人公孫少平深處煤礦之時,所說的也是煤礦的專業術語,在主人公的工作背景的轉換下,語言也在不斷地轉換,盡顯出路遙先生獨特的藝術語言風格,這一點除了老舍,還有誰能做得到呢?
讀到這本書時,我心生遺憾,因為是現代的人已經很少去品讀經典了,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人們在空餘時間裡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何不放下手機,去看那一本充滿墨香的書籍,去細心品讀一下曾經的經典,回憶那些記憶的遙遠出的那些平凡的小事呢?現在的生活事業中充滿著許許多多煩躁而又無意義的事情,文學作品與曾經的那些經典似乎也漸漸的沒有人去品味,但願人們會重拾書本,重品味這本《平凡的世界》,重品經典,但願經典詠流傳。
當我讀到王安憶的黃土的兒子時,我才明白是的,用王安憶的話來講:"這個世界原是由荒瘠的黃土凝成,綠地只是表面的裝飾,這個世界的裝飾越來越多,將真相深深地掩蓋著,其實,破開綠地底下是黃土,風颳起黃土,底下還是黃土。″或許黃土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樸素但卻是最珍貴的東西。
我不僅發出了一聲感慨,路遙先生,您是真正的黃土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