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古詩

《錢塘湖春行》古詩

《錢塘湖春行》古詩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錢塘湖春行》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錢塘湖春行》古詩1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鑑賞】

  白居易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敬仰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據《唐語林》卷六載,賈公亭建於貞元年間,未五六十年後廢。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冬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冬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佔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簷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它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它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它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物件的細緻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遊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鬆閒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將其寫入了詩中,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

  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裡。”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人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無比美妙的春光,有很多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仍然只有幾首作品能廣為傳誦。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其他人,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歌來。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深厚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相關推薦】

  《錢塘湖春行》全詩翻譯註釋

  《錢塘湖春行》藝術特點

  《錢塘湖春行》全詩結構分析

  《錢塘湖春行》創作背景

  錢塘湖春行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感情?

  《錢塘湖春行》閱讀答案

  錢塘湖春行中表明行蹤路線的詞語有哪些?

《錢塘湖春行》古詩2

  誦讀欣賞《古詩三首》(望嶽、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導學案

  誦讀欣賞

  古詩三首

  【學習目標】

  1、熟練背誦、準確默寫三首古詩。

  2、理解詩歌描寫的意境,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鑑賞三首古詩中的佳詞妙句。

  【重點難點】

  1、熟練背誦、準確默寫三首古詩。

  2、理解詩歌描寫的意境,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鑑賞三首古詩中的佳詞妙句。

  【自主導學】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岱宗( ) 決眥( ) 啄( ) 堤( ) 千尋( )

  2.填空。

  ⑴杜甫字 ,自號 ,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世尊稱為 ,杜甫與李白合稱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⑵白居易字 ,號 ,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 。有 和 之稱。有 傳世,代表詩作有 等。

  ⑶王安石字 ,號 ,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傳世文集有 等。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造化鍾神秀 ⑵會當凌絕頂

  ⑶淺草才能沒馬蹄

  ⑷飛來峰上千尋塔

  4.古詩文默寫。

  ①《望嶽》中描繪泰山巍峨高大的詩句是: , 。

  ②《錢塘湖春行》中描寫“鶯燕爭春”景象的詩句是: , 。

  ③《登飛來峰》中借景物描寫來蘊含哲理的詩句是 , 。”

  【自主合作探究】

  5.⑴《望嶽》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⑵賞析“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6. 錢塘湖春行中詩人把春色描繪得很好,除了“綠楊陰”、“白沙堤”外,你還能從詩中讀出那些色彩?

  7. 登飛來峰這首詩突出飛來峰怎樣的特點?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反饋檢測】

  8.寫出下面詩句的意思。(6分)

  ①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②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③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9.閱讀王安石《登飛來峰》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2分)

  A.首句緊扣詩題下筆,點明瞭地點,並用“千尋”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透過聽說雞鳴時,在塔上可見到旭日東昇的具體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

  C.前兩句在鋪墊的基礎上,詩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層的深刻哲理。

  D.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人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從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深奧的哲理。

  1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後習題。(7分)

  《望 嶽》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呲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①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展開,熱情讚美了泰山的 氣勢和 的景色。(2分)

  ②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其中“鍾”“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字好在何處?(2分)

  ③品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所蘊涵的人生哲理。(3分)

《錢塘湖春行》古詩3

  錢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1.這首詩的作者是 ,詩中他最迷戀 這一景緻。

  2.展開聯想和想象,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的畫面。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用 寫出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美,把春天的美寫活了。(2分)

  5.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兩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白居易 綠楊陰裡白沙堤

  2.抓住景物特徵描寫1分,語言流暢優美1分。示例:有幾處早來的黃鶯,爭先恐後地飛來向陽的枝頭地唱歌啼鳴;不知是哪家新來的燕子,又在湖邊不停地銜泥築巢。

  3.透過描寫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景色無比讚美和喜愛之情。

  4.鶯爭暖樹(1分),燕啄春泥(1分)

  5.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1分)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1分)

《錢塘湖春行》古詩4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賞析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歌來。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深厚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詩意

  此詩透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錢塘湖春行》古詩5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能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互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教給學生,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氣氛良好,學生積極性高,達到了“文明自主,高校快樂” 的效果。但由於學生對作者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瞭解不多,體會不深,所以,詩的意境感悟不是十分透徹,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積累及修養有待進一步提高。這節課我試圖走出詩歌教學的困惑,一改過去詩歌教學中,教師講解字句的理解,學生閱讀背誦的死板教學模式。

  大膽把閱讀、欣賞、領悟、感受的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教師只略作點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課後發現,由於學生透徹地理解了詩歌,背誦起來也很順利,默寫時甚至很少寫錯別字,而學生筆下的春天也是生機勃勃,詩意盎然。反思課堂教學的設計,我覺得就是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字,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構建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課堂,搭建起互動的橋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能想能說,會想會說。

《錢塘湖春行》古詩6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註釋】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裡、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降雨或雨初停時。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

  5、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6、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7、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8、暖樹:向陽的樹。

  9、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10、行不足:百遊不厭。

  11、陰:同“蔭”,指樹陰。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13、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

  14、沒(mò):隱沒。

  15、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16、不足:不夠。

  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譯文】

  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隻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築巢。一些多彩繽紛的春花(野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斷橋白沙堤。

  【賞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讚歌。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佔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簷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物件的細緻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遊山逛景,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鬆閒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裡。”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整首詩寫出了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和讚歎之情。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豔?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於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裡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於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併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慾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並不會因為只有幾隻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簷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白居易這詩名字很有寓意,當時白居易住在長安,“京師珠薪米桂,居大不易”而白居易起這個名字就是說他的才高八斗,可以白住在長安,也說明了他的驕傲。

《錢塘湖春行》古詩7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作者介紹】

  見《賣炭翁》。

  【解題】

  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裡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guān)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遊覽勝地。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嚮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裡,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築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這首詩寫於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注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zhuó)春泥。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mò)馬蹄。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dí)行不足:百遊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譯文】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裡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裡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簡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讚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雲腳

  “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撐,如椅腳、桌腳。還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腳、牆腳。又可指殘餘的滓末,(現代漢語中有“下腳料”之類的詞語)由此引申為末端。如日腳、雨腳,杜甫《羌村三首》:“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中的“雲腳”,指雲層的最低處。

  初

  “初”在古漢語裡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常指動作行為的第一次或發生後最初的那段時間。

  1.常用在動詞前,有時用在形容詞前,可譯為“開始”“乍”,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本詩“水面初平雲腳低”。(初:乍)

  2.用在動詞前,表示事情是頭一回這樣做。如《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稅畝”。

  3.用在句子(或短語)開頭,表示對往事的追溯。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初,亮自表後主”。

  4.表示“從來”“素來”一類意思。如《漢書·蓋勳傳》:“群臣初無是言也”。(初:素來,從來。)

  漸

  “漸”在古漢語裡常用作副詞,意思是“逐漸”,表示情況的逐漸變化或程度的逐漸加深。可譯為“逐漸”“越來越”“漸漸”。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即用此義。

  “漸”用作動詞時有“加劇”“疏導”“沾溼”等許多義項。如《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漸:加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漸:疏導。)《詩·衛風·氓》:“淇水湯湯(shāngshāng),漸車帷裳。”(漸:沾溼。)

《錢塘湖春行》古詩8

  錢塘湖春行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註釋

  1.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裡、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裡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剛剛。

  4.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

  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裡指低垂的雲。

  5.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

  6.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7.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8.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9.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10.淺草:淺綠色的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11.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12.行不足:百遊不厭。足,滿足。

  13.陰:同“蔭”,指樹蔭。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白堤全長1000米。

  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寫了孤山寺一帶到白沙堤一帶的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很自然。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雨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待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一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二

  《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讚歌。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裡,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三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佔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簷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物件的細緻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

  “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遊山逛景,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鬆閒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裡。”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

  整首詩寫出了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和讚歎之情。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豔?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

  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於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裡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於衷也就情有可原了。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四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併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慾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並不會因為只有幾隻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簷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遊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白居易這詩名字很有寓意,當時白居易住在長安,“京師珠薪米桂,居大不易”而白居易起這個名字就是說他的才高八斗,可以白住在長安,也說明了他的驕傲。

《錢塘湖春行》古詩9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2.全詩以“行”為線索,從“ ”起,到“ ”終。題目以“ ” 為著眼點,詩中寫出了西湖______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________的感情。最後兩句中的“ ”兩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迷戀。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頷聯,頸聯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

  3.詩歌第二聯中“幾處”“誰家”用得極其精妙,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效果。聯絡全詩,說說為什麼。

  4. 解釋詩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幾處早鶯爭暖樹( ) ② 最愛湖東行不足( )

  5.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徵,用準確而極富表現力的詞句,恰到好處地描繪了西湖春日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B. 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徵。詩人善於選取典型景物,在鶯歌燕舞的動態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詩人很講究煉字,在頸聯中巧用“亂”“迷”“沒”等字,客觀真實地再現了奼紫嫣紅、草長鶯飛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詩在結構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章法變化,條理井然。

  6.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句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

  B.三四兩句從鶯、燕的動態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C.五六兩句寫騎馬遊春的人們,包括詩人自己。以人們的感受寫西湖的春景。

  D.結尾兩句詳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裡,更是美不勝收。

  7.詩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來描寫西湖早春景色?抒發了詩人基樣的思想

  感情?(3分)

  8.請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2分)

  參考答案:

  2.孤山寺;白沙堤;春;早春 喜悅 三 四 對仗

  3.“幾處”“誰家”照應“早鶯”“新燕”,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表達了錢塘湖初春季節的特點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為“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4. ①向陽的樹 ②不夠

  5.C

  6.D

  7.抓住了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抒發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好風的喜愛之情。

  8.示例:這兩句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西湖早春的嫵媚和生機:”亂花”、“淺草”分別表現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漸欲”、“才

《錢塘湖春行》古詩10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鑑賞關鍵點】以“春”字為著眼點,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特徵,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分兩部分,前者寫到湖邊,後者專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轉換銜接自然,描寫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思想內容】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抒發了作者恬靜、閒適之情。

  【名句賞析】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作者抓住“爭”“啄”表達詩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之情。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淺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表達詩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之情。

  1本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抒發了作者恬靜、閒適之情。

  2.名句賞析: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作者抓住“爭”“啄”表達詩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之情。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淺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表達詩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之情。

《錢塘湖春行》古詩11

  三(12分)古詩文閱讀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滿井遊記

  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攜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豔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2分)選出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幾處早鶯爭暖樹(向陽的樹) B.侷促一室之內(拘謹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樣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10.(2分)選出下面各組中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A.遊人雖未盛 風力雖尚勁 B.紅裝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侷促一室之內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11.(2分)從兩篇詩文中各選出兩個最能體現初春季節特點的詞。

  12.(2分)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3.(2分)請你從《錢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與“餘寒猶厲”有類似感受的詩句。

  14.(2分)說說你對《滿井遊記》最後一句的理解。

  【答案】三(12分)古詩文閱讀

  9.(2分)B

  10.(2分)C

  11. (2分)早鶯 新燕 漸欲 淺草 才能微潤 始解 乍明 新開 始掠 將舒未舒淺鬣(前後分別各選2個即可)

  12.(2分)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髮髻一樣。

  13.(2分)幾處早鶯爭暖樹

  14.(2分)回應首段,是對自己冒寒出遊的肯定,並對“城居者”困坐室內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錢塘湖春行》古詩12

  錢塘湖春行頷聯賞析

  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