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陽修> 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原文】

  予少以進士遊京師②,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③,休兵革④,養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⑤,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欲從而求之不可得。

  其後得吾亡友石曼卿⑥。曼卿為人,廓然有大志⑦,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⑧,淋漓顛倒而不厭。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庶幾狎而得之⑨,故嘗喜從曼卿遊,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⑩。

  浮屠秘演者⑾,與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世俗⑿,以氣節相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於酒,秘演隱於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願從其遊,予亦時至其室。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⒀,東之濟、鄆⒁,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

  夫曼卿詩辭清絕⒂,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傑,其胸中浩然⒃。既習於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於世。而懶不自惜,已老,胠其橐⒄,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向。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⒅,江濤洶湧,甚可壯也,欲往遊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於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

  慶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廬陵歐陽修序。

  ——選自《四部叢刊》本《歐陽文忠公文集》

  【註釋】

  ①釋:佛教。這裡指佛教徒,即僧人,俗稱和尚。秘演,人名。

  ②京師: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③國家:指當時的朝廷。臣一:臣服,統一。四海:古代以為中國在四海之中,故四海指全國。

  ④兵革:兵,武器。革,將士作戰用的甲盾,這裡指戰爭。養息:休養生息。

  ⑤山林屠販:指隱居山林做屠夫、商販的隱士。

  ⑥曼卿:名延年,河南商丘人,北宋詩人,他一生遭遇冷落,很不得志。

  ⑦廓然:開朗豪放的樣子。

  ⑧布衣:百姓。野老:鄉村老人。酣嬉:盡情喝酒,盡情嬉遊。

  ⑨庶幾:或許。狎:打近而且態度隨便。

  ⑩陰求:暗中尋求。

  ⑾浮屠:佛教,也稱和尚。也作“浮圖”。

  ⑿遺外:超脫。即拋棄世俗的功名富貴。

  ⒀河:黃河。

  ⒁濟、鄆:濟州、鄆州。都在今山東省。

  ⒂清絕:清新絕頂。即特別清新。

  ⒃浩然:剛直正大之氣。

  ⒄胠(qū):開啟。橐(tuó:袋子)

  ⒅崛峍(lù):高峻陡峭。

  4.對下列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厭:滿足

  B.曼卿為人,廓然有大志 廓:心胸開闊

  C.釋秘演詩集序 釋:解說、解釋

  D.二人歡然無所間 間:嫌隙、隔閡

  4.【答案】C【解析】C項,“釋”與下文“浮屠”同義,指僧人,和尚。

  5.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秘演是“奇男子”的一組是( )(3分)

  ①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②能遺外世俗,以氣節自高 ③然喜為歌詩以自娛 ④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 ⑤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 ⑥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江濤洶湧,甚可壯也,遂欲往遊焉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5.【答案】B【解析】①說的是石曼卿;③注意該句前有一個“然”字,說明這種行為在當時並不“奇”;⑤是敘述其經歷。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序的開頭說山林屠販中必有伏而不出的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直到死也無人知道,隱晦地揭示了一個壓抑和埋沒人才的社會問題。

  B.石曼卿心胸開闊,志向遠大,詩也寫得十分清爽,因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飲大醉,而不能被當世所用。

  C.秘演的模樣雄壯威武,胸懷闊大,能拋開一切世俗的念頭,喜歡作詩來自求歡樂,他的詩作高雅雄健,受到好友石曼卿的稱讚,也深得作者的喜愛。

  D.作者以極其簡略的筆墨敘述了石曼卿和秘演二人的經歷,發出“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的感嘆,寄寓著某種惆悵和不平。

  6.【答案】B【解析】B項,石曼卿不能被當世所用,並非因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飲大醉。

  7.把上面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4分)

  (2)故嘗喜從曼卿遊,欲因以陰求天下奇士。(3分)

  (3)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3分)

  7.【答案】(1)沒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飲酒嬉戲,鬧得痛快顛狂也不滿足。(2)因此,我曾經喜歡和曼卿交遊,想透過他來暗暗訪求天下出奇的人物。(3)秘演北渡黃河,東到濟州、鄆州,沒有(遇上)合意的事,不得志地回到家鄉。

  【解析】(1)賦分點:“放”、“無所”、“ 從”及大意。(2)賦分點:“因(之)”、“陰”及大意)(3)賦分點:“之”、“所”字結構、“困”。

  【譯文】

  我年輕時因考進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機會遍交當時的賢者豪傑。不過我還認為:國家臣服統一了四方,停止了戰爭,休養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無處發揮才能的智謀雄偉不尋常之人,就往往蟄伏不出,隱居山林,從事屠宰販運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間而不被世人發現的,想要跟從訪求他們,與之結交而不可得。後來卻認識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曼卿的為人,胸懷開闊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遷就別人。沒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飲酒嬉戲,鬧得痛快顛狂也不滿足。因此我懷疑所謂蟄伏而不被發現的人,或許會在親的玩樂中得到。所以常常喜歡跟從曼卿遊玩,想借此暗中訪求天下奇士。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夠將自己遺棄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氣節為高。兩個人相處融合毫無嫌隙。曼卿在酒中隱身,秘演則在佛教中隱身,所以都是奇男子。然而又都喜歡做詩自我娛樂。當他們狂飲大醉之時,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樂趣,這是多麼豪邁啊!當時的賢士,都願意跟從他們交遊,我也常常上他們家。十年間,秘演北渡黃河,東到濟州、鄆州,沒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頓而歸。這時曼卿已經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唉!這兩個人,我竟看到了他們從壯年而至衰老,那麼我自己也將衰老了吧!

  曼卿的詩清妙絕倫,可他更稱道秘演的作品,以為典雅勁健,真有詩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偉傑出,他的胸中又存有浩然正氣。然而已經學了佛,也就沒有可用之處了,只有他的詩歌能夠流傳於世。可是他自己又懶散而不愛惜,已經老了,開啟他的箱子,還能得到三、四百首,都是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曼卿死後,秘演寂寞無處可去。聽說東南地區多山水美景,那兒高峰懸崖峭拔險峻,長江波濤洶湧,很是壯觀。便想到那兒去遊玩。這就足以瞭解他人雖老了可是志氣尚在。在他臨行之時,我為他的詩集寫了序言,藉此稱道他的'壯年併為他的衰老而悲哀。

  創作背景

  《釋秘演詩集序》作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歐陽修一生力闢佛老,認為“禮義者,勝佛之本也” 。但是他對才學出眾的和尚卻十分敬重,交了不少佛門的朋友,秘演便是其中的一個[4] 。作者在此文中重介紹了秘演和石曼卿這兩位詩壇奇士,特別是秘演這樣一位懷才不遇、隱身佛門的“奇男子”形象 。文章透過記述秘演軒昂磊落卻不為時用,潦倒困頓的不幸經歷及盛衰變化,抒發了作者對秘演身世、際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對當時眾多人才被埋沒的無限感慨。文章寫得慷慨嗚咽,充滿人生悲涼之感。

  賞析:

  《釋秘演詩集序》是歐陽修為自己的友人、北宋詩人秘演和尚的詩集所作的一篇序文。文章在寫作、構思上別具匠心,由“天下無事”日久,“智謀雄偉非常之士”, “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引出“廓然有大志”的亡友石曼卿,又由曼卿而及秘演。又述曼卿、秘演相交最久,且是 “以氣節相高”的“奇男子”。然而二人卻不為世用,曼卿死,秘演亦老病,由此引發了作者的感慨:“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歐陽修對石曼卿詩頗為推崇,而曼卿“尤推秘演之作”,反襯秘演詩作“雅健有詩人之意”。在秘演將南遊之際,作者“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真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