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木蘭詩> 河大版《木蘭詩》教案設計

河大版《木蘭詩》教案設計

河大版《木蘭詩》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反覆誦讀,並背誦全詩;體會本文排比、誇張、對偶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過程與方法:透過朗讀、複述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認識木蘭的形象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2.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要反覆誦讀,感受民歌的語言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教師課前可作有表情的示範背誦。

  討論點撥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透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生生互動法:本文內容分析力求精當,簡煉,字詞句主要由學生自己翻譯,教師適當點撥。

  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放映動畫片《花木蘭》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出花木蘭這一巾幗形象的意義。

  教學用具:多媒體(選取材料製作成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材分析: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出詩可能產生在後魏,這首詩形成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後代文人的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交相輝映。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