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孟浩然> 孟浩然古詩《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古詩《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古詩《與諸子登峴山》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全詩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畱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尙在,讀罷淚沾襟。

  註釋

  ⑴峴(xian現)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城以南。諸子:指詩人的幾個朋友。

  ⑵代謝:交替變化。

  ⑶往來:舊的去,新的來。

  ⑷復登臨:對羊祜曾登峴山而言。登臨:登山觀看。

  ⑸魚梁: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

  ⑹夢澤:雲夢澤,古大澤,即今江漢平原。

  ⑺字:一作“尚”。

  (8)羊公碑:《晉書·羊祜傳》,羊祜鎮實荊襄時,“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嘗慨然太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傷悲。’”及羊祜卒,襄陽百姓建碑於峴山,見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曰墮淚碑。

  賞析

  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詩。所謂弔古,是憑弔峴首山的羊公碑。據《晉書·羊祜傳》,羊祜鎮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遊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後,襄陽百姓於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弔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聯緊承第一聯。“江山留勝蹟”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

  第三聯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於“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雲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末兩句將“峴山”扣實。“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複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餘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宇宙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既是因緣所生,自不免有遷流變化。因此,有情的生老病死,萬物的生住異滅,世間的時序流轉,宇宙的成住壞空,這一切都脫不出無常的範圍。

  曹孟德短歌行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朝露,是生滅無常;杜子美離亂詩云:'時難年飢世業空,兄弟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骨肉流離,是聚散無常。李太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春滿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由宮女如花到鷓鴣亂飛是世事無常;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燕子,入百姓家,是繁華無常。

  再如:'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似雪。’是青春無常;'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人事無常。'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戎樓空。’是盛衰無常,'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是時序無常。

  總之,因緣所生法,生滅代謝,遷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世間真相,本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