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劉禹錫>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劉禹錫浪淘沙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是非常出名的詩作,其中《浪淘沙》的第六首歌頌了勞動者的創造力。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浪淘沙九首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賞析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的抄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萬里,經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的簸盪,從天涯一直來到這裡。

  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讚揚它們衝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徵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見黃河後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對寧靜生活的一種嚮往,而時間讓世事變得複雜,追逐靜已是現代人的.一種精神渴求。九曲黃河沉積下來的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靜,它們深埋在河水轉彎處的山坳裡,在浮華背後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們在追逐中不會迷失方向。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一闋《浪淘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滔滔黃河的來龍去脈和雄偉氣勢。其中,還詩情畫意地聯想到隨著層層波浪,去美麗傳說中的天仙佳侶之家做客。

  詞牌沿革

  浪淘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隋以前,社會流行清商樂,自晉代五胡亂華以後,由於戰爭、通商、婚姻等原因,域外的燕樂傳入中土並與本土的清商樂結合,遂形成詩樂結合的大勢。唐統治者更加註重吸收外來音樂以建成具有大唐特色的新樂,甚至將音樂的創造當成是民族的驕傲和國家強盛的象徵。燕樂大興,從根本上促進了唐“倚聲填詞”的發展,崔令欽的《教坊記》錄曲名計324首,皆為開元、天寶時期社會流行歌曲。

  《浪淘沙》是唐教坊曲之一,據統計,現存唐詩宋詞(敦煌曲子詞除外)含“浪淘沙”詞意的有209首,大致分三類:雜曲歌辭19首,令詞182首,慢曲8首。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二將19首《浪淘沙》列入“近代曲辭”中,《全宋詞》共收錄185闋。

  《浪淘沙》的出現與南方水邊民歌有關。任半塘於《唐聲詩》下編曾提出“本調原屬南方水邊民歌”。俗語云“大浪淘沙”,“浪”字應屬水部,而“淘”基本義是“用水沖洗以除去雜質”,與水有關。據《魏書·食貨志》雲“又漢中有金戶千餘家,常於漢水沙淘金”可知“淘”與“淘金”的活動是分不開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為民歌起源形態之一,而“淘金”或正是說淘金人藉助水流淘去泥沙而最終拾得金子,淘金人將這一活動過程加以吟詠終得“浪淘沙”小調。調意或是歌詠浪湧沙移的壯觀場面,或是感慨時間流逝而金未得的失落,或是由大浪淘沙而得的對人生和生命的考量與感慨等等。據考察,唐詩宋詞中所涉及的“浪淘沙”,詞意均合水邊或水浪相關意象,或吟詠淘金本事,或借滔滔江水以寄情遙深,或由眼前景而聯想人生浮沉,無論是創調新詞還是衍此調為令詞慢曲,均含水意。

  據《魏書·食貨志》中記載,淘金活動長於漢中流行。漢中郡始設於秦代,“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今漢中地區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簡稱“漢”,北有秦嶺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漢水,西接甘肅,南通四川。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漢中盆地位於秦嶺以南,巴山以北,故屬南方,若以漢中淘金活動為始源,則《浪淘沙》調出南方。

  中唐劉禹錫、白居易依小調《浪淘沙》唱和而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全唐詩》在詞部中說“唐人樂府原用律絕等詩雜和聲歌之,其並和聲作實字,長短其句以就曲拍者為填詞”。在詩樂結合的大時代氛圍中,劉、白善習民歌並依當時流行歌謠曲調而創制七言絕句體唱和《浪淘沙》,被《樂府詩集》列入“近代曲辭”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殘損的民間樂調的雜曲,由樂府機構加以整理而得以儲存的詩歌,其內容多是詩人述志感懷之作。

  五代南唐後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亦稱《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創長調慢曲《浪淘沙》,亦稱《浪淘沙慢》。均與劉、白原詞不同。

  考現存含“浪淘沙”調意的209首詩詞,北宋《浪淘沙》詞52首,大部分是作者流寓中南地區所作,僅小部分作於淮河以北黃河下游的河南地域,南宋《浪淘沙》所存134首均作於江浙皖贛地區,由此可看出,此調始源於南方歌調。[1-3]

  格律說明

  浪淘沙詞牌有多體。劉禹錫、白居易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作七言絕句體。有兩種格式,一為仄起式,一為平起式,四句二十八字,與七絕仄起平起式全同。此與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蓋宋人借舊曲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絕句也。按《浪淘沙》詞創自劉、白,劉詞九首與此同,惟白詞六首皆拗體耳。[2][4]

  格律對照

  仄起式

  格律對照例詞:劉禹錫《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霧開》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平起式

  格律對照例詞:皇甫松《浪淘沙·灘頭細草接疏林》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舡半欲沉。宿鷺眠鷗飛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