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老舍《鄰居們》讀後感900字

老舍《鄰居們》讀後感900字

老舍《鄰居們》讀後感9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舍《鄰居們》讀後感9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看了老舍的這篇短篇小說《鄰居們》,緊湊的故事情節,人物的刻畫都給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鄰居間一連串的小事件,完美的表現出社會間文明與野蠻的碰撞,發人省醒。

  小說圍繞著兩個事件展開的,小孩子偷葡萄和信件事件,前者是故事發生的“引子”。本來小孩子頑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由於兩家人不同的身份地位,價值觀,而產生了摩擦。文章的以開始後,作者利用寥寥幾段對話烘托出人物的形象。首先是楊太太,她禮貌性的提醒,遭到了明太太潑辣的回答,這也與前文作者交代的她比所有人都“高明”形成了照應,形象栩栩如生,很有戲劇感。她與楊太太的的對話中,句句帶刺,聽不出一點歉意,完全是蠻不講理。 “我並不許他們吃,拿著玩。”“ 我說的也是你們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許他們拿著玩。你們的葡萄洩氣,才結那麼一點! ”他的最後一句““偷了你們的,是不是?你們頂好搬家呀,別在這兒住哇。我們的孩子就是愛拿葡萄玩。”她霸道、市儈、潑辣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樣“高高在上”的'樣子更是讓第一次溝通中斷,為後文“信件事件”設下了鋪墊。

  接下來的信件事件講故事帶向了高潮。文明人楊先生想透過信件來重新溝通,但是遭遇了明太太的退信,接著戲劇般的來又來了一份錯信……故事跌宕起伏,產生了戲劇性的誤會。作為舊文化,舊思想的代表楊先生,因為聽到明先生打明太太以及收到一份寄錯的信後產生一系列的心裡描寫。“他不希望明先生悔過,只教明混蛋看看讀書人是怎樣的客氣與和藹,是君子就夠了。”而明先生打明太太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明太太退回去的是一封有關私運了一些貨物信件。他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緩和,而是愈演愈烈。在自家花草遭到破壞後,楊先生毅然決然的用磚頭砸破了鄰居家的窗戶。楊先生的阿Q精神,迂腐與明先生的驕縱、狂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新舊文化的碰撞,是文明之間衝突。本以為事情的發展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但我們都想錯了。所有恩怨隨著楊先生的“以暴制暴”戛然而止,“世界上彷彿很平安,人類似乎有了相互的瞭解。”這是極大地諷刺,文明的溝通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這種野蠻方式換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結尾意味深長。

  透過文章中發生的小事反映出大的文化問題,社會問題,這是老舍小說的魅力所在。文明是社會發展的標誌,我們新時代的文明人要擯棄陋習,做個和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