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10篇

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10篇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1

  讀了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要從內心尊重媽媽,讓我更加熱愛媽媽。

  你一定要記住,在你的一生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品嚐各種各樣的艱辛,經歷各種各樣的離別,而其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失去你的母親。

  親人之間的關愛在人世間所有的感情當中是最神聖的,而所有的親情之中,母愛是無私的,母子之情尤為珍貴!所以,對於自己的母親,絕對不能說一些失禮和不孝的話。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2

  奶媽和母親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但作者卻把自己的奶媽當作親生母親來寫!

  作者十分關心自己的奶媽,把她完全當成自己的母親。而且“我”的奶媽也很愛作者,把他也當作自己的親生子女用心照顧 ——儘管她意匠有了一個兒子!由此可見,母子之間需要一種珍貴的愛,一顆互助的心啊!

  世界上最難得的原來是母子之情,第二重要的才是師生之情……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3

  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發現,不單單是艱苦。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為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說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裡,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為了什麼?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瞭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為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裡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為他怕,怕有那不詳的訊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為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裡,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裡念著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嗎?

  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從文中的字裡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說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說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4

  有一個人,用自己的血汗把你養大成人。他無私的燃燒著青春,默默的為你點亮人生的道路,用不求回報的為你奉獻著,那個人就是母親。

  老舍筆下的母親讓人不禁淚下,他的母親如此偉大,我們的母親難道不是如此嗎?

  每次,我回到家中,母親總在不辭勞苦的操勞著家務:“回來啦!來,快把書包放下”,“快去玩兒吧,我在幹會兒”,“快把髒衣服放下,我來洗。”父親每次回家都想幫母親幹些活兒,可母親眼疾手快,父親一要動手,母親就馬上把活兒搶回來。笑呵呵的對父親說:“這點小活兒,我來幹吧!你為了養活兒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和你比起來,這些家務不算啥。”

  每天夜晚母親在一臺微微發亮的檯燈下縫補著破了口子的衣服,大衣櫃裡的衣服被翻來翻去。一縷陽光照在母親單薄的衣服上:“媽,不早了,您也睡吧”。“就今天有點活你先睡吧”。淚水潤溼了我的眼,因為在我對母親以前的印象中,母親她好像每夜都幹。

  母親是您把我養大,是您教我怎樣做人,是您的精神點亮了我的一生……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5

  《我的母親》這篇文章選自於《愛的教育》。文章主要概括了安利柯對他的母親說了許多不禮貌的話,父親寫這封信來教育安利柯不要這樣做,因為他傷害了母親的心,以後想道歉都來不及了。

  這篇文章體現出了父母對安利柯的愛,其實不止安利柯一家,天下所有家庭都是這樣,誰不是愛子心切呢?我們要理解父母,因為我們知道: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神聖的感情。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6

  前幾天,姐姐把那本《課外閱讀文選》還給了我,我迫不急待的開啟書看了起來。無意中,我翻到了一篇《我的'母親》,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老舍的母親很堅強,鬼子在他們村子裡“掃蕩”的時候,他的母親一點也不軟弱。老舍的母親不僅十分堅強,也很勤勞、和氣,左鄰右舍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她總是跑在最前邊……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眼睛溼潤了。這篇文章和《父愛如山》想要表達的意思不是一樣嗎?老舍的母親多麼勤勞呀,每天洗一兩瓦盆的衣服,在老舍的記憶中,他母親的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她從來也沒有休息過。

  再想想我的母親,不是和老舍的母親一樣嗎?每天,她在單位裡工作一天,已經很辛苦了,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回到家還要做飯、輔導我寫作業……而我也不幫媽媽一把,還說:“我正在寫作業,沒有時間。”現在一想,媽媽不是比我更“沒時間”嗎?

  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是媽媽教了我們什麼是真、善、美,有什麼比真、善、美的品質更可貴呢?我們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在媽媽的哺育下,才能一天天長高、長大,長成一棵蒼天大樹!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老舍先生寫的《我的母親》。顧名思義,這篇文章是描寫“我”的媽媽。

  “我”出生的時候,母親已經四十一歲了,家裡已經有很多兄弟姐妹,在“我”出生後不久,爸爸就去世了,一家人生存的重擔就落在了媽媽身上。一個寡婦要撫養這麼多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樂觀、正直、善良的人,喜歡幫助別人的人,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她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和別人發生糾紛。媽媽靠給人家縫縫補補補貼家用,雖是這樣,她從來也是一絲不苟。“我”母親在外給人家幹活,同時也把家裡收拾得清清爽爽。

  在庚子鬧“拳”那年,“鬼子”來“我”家裡搜刮財物,母親毫不慌亂地保護著自己的兒女。後來我使母親受到了打擊,“我”偷偷地考入了師範學校,接著又給母親第二次打擊,“我”沒有在母親七十大壽時去祝壽,終於有一年,當“我”回到家時,母親已經去世了,使我感到非常心痛。

  母親是最偉大的,天底下沒有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母親為孩子付出很多,所以,要好好孝敬我們的母親。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8

  這次語文課看完那篇《我的母親》惹得自己幾乎那大顆大顆的眼淚要抖落下來,就一直在想起姥姥離開廈門去日本之前的事。

  不是母愛不夠偉大,所以我看完這篇文章想起的不是媽媽,只是有些愛更超脫了這些吧。若說母愛是偉大的,我倒有一丁點兒覺得這是母親多少有的天性。可是隔了一輩的人,對待自己的外孫女甚於孫子還親上加親,那超過偉大的又是些什麼呢?至少在我這未成年的心裡,已然是不朽的了。

  我從小就和姥姥住在一起。那時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三天兩頭就是值班加班,在我開始記事的印象裡,就很少有他倆的鮮活事例。姥姥不一樣。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跟著姥姥,穿著她親手做的大擺褲,緊緊拽著她的手,去逛這逛那。姥姥也沒有多要求我什麼,只是讓我跟著她,給我買下所有我要的東西,告訴我什麼是《西遊記》,什麼是加減乘除運算,怎麼踢毽子、跳繩……現在記起來,那時的我絕對不超過五歲,對姥姥惟命是從。

  那時真覺得姥姥太厲害了,也那麼會畫畫哄我笑;我學琴的時候,她曾經陪我一起取過一段時間,後來,她竟然自己也能用僵硬的手指在鍵盤上摸索出了她很喜歡的一首民歌;她還很喜歡給我講新聞,激起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我甚至認為她什麼都知道,更是崇拜了。還有一次我“一口氣”病了快一個月不能上學,姥姥居然也就揹著我快一個月到奶奶家的幹休所(那時我渾然不知姥姥骨質增生疼得厲害)。

  再再後來,我長大了,搬離了原來那六十幾平米的小破房,住進了現在的高樓。

  我漸漸開始回自己的房間睡覺了,儘管她的床上仍是放好為我預留的枕頭、被子;我不再讓她碰我的琴,覺得她玩琴實在可笑;我更不喜歡再聽她講人生道理、時事新聞,只覺得她羅嗦得很,每次只是“嗯嗯,夠了,知道了”應付她。我甚至開始討厭她做的飯了,總是新菜隔夜菜混在一起煮……每每我厭煩姥姥了,就開始“撒野”,扔鞋子,砸琴鍵,摔門……每每這樣的時候,姥姥從不在我或爸媽的面前說我什麼。直至有一次我又“撒完野”推門進她房間拿東西,才看見她躲在廁所裡拿著毛巾不斷地擦著眼淚,由於抽泣的緣故,斷斷續續地自言自語:“唉,變了變了,白疼她了,還是自己回破房子住好了,成天都快給她當保姆,我圖什麼好處了?!”

  但是這樣的“撒野”我一直到姥姥離開廈門前才停下來,我又開始感覺到自己是多麼地依賴姥姥啊!在機場地時候,我緊緊抱住了她,我沒有哭,硬忍了下來,因為我不想再讓姥姥為我擔心了。姥姥離開以後,我很自由,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間,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幾次姥姥打長途回來,張口就是:“雨雨啊,姥姥今天給你買了……”剛聽到這兒,我的眼淚就要掉下來,想著幾句久久不敢告訴姥姥的話:早些回來吧姥姥,看不見你我心裡有多不踏實呢!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9

  雖然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華麗詞藻的著意渲染,但總司令回憶的是自己親歷親見親聞的母親的生活經歷,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感情真摯而深沉,讀來親切而感人。“我愛我母親”、“我應該感謝母親”、“願母親在地下安息”這些平常文字由於發自心底,浸透了對母親的摯愛之情。“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一到農忙,便整日在地裡跟著母親勞動”。這些寫親身經歷、切身感受的最樸實不過的文字,使我們看到了母親“整日勞碌”、“汗流滿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著”這些詞語,說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跟”,母親身教的巨大力量,使總司令從小養成了勞動的習慣,學會了許多生產知識。

  85歲高齡,精神、飲食俱不如前的母親甚望見兒子一面,“但我獻身於民族抗戰事業,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在這樣的語境中,準確地用上一個“竟”字,含義非常深刻,既寄託了對母親的無限哀思、深情懷念與終生遺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黨的事業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質。

  母親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母親的皺紋,是艱辛歲月裡風霜雪雨的刻痕;母親的汗水和眼淚,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珍珠;而母親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徵。母愛是最溫馨的。

  想想家中日漸衰老的母親那疲憊的身軀,人家朱老總是用兩個“盡忠於來報答他的母親,

  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我呢?現階段我只有搞好學業和儘量少給我操心了,僅此而已。

有關我的母親老舍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一篇散文,名字叫:《我的母親》。文中,作家老舍為我們講述了他可親又可敬的母親。

  老舍的母親家境貧寒。1900年老舍的父親去世後,生活的重擔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那年老舍才一歲半,她的母親靠為別人縫補衣服和幹一些雜活養活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沒有享過一天福。她天天吃的都是粗糧剩飯,魚呀、肉呀……從來就沒有吃過。後來,兒女們長大後工作在全國各地,母親又孤身一人,只有過年全家人才能團聚在一起。

  母愛如山、母愛如海。老舍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我的媽媽工作很辛苦,還要給我做飯、輔導我做功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這全都是為了我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了媽媽對我的愛。老舍的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