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師德演講稿:做最好的自己

師德演講稿:做最好的自己

師德演講稿:做最好的自己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師德演講稿:做最好的自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能在這裡發言,感到無比榮幸,自己的工作能被領導和同事們認可,是我莫大的幸福。在眾多老師中我是最平凡的一個,平凡的我在領導的關心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下,在增中這個大家庭裡一步步成長起來,我感到很欣慰。在這裡我向那些關心、幫助過我的領導和同事們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我演講的題目是《做最好的自己,育優秀的人才》,主要是結合自己三年來的工作經歷,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體會。

  一、做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充滿愛心是前提

  作為老師,我熱愛自己的工作;作為班主任,我熱愛自己的學生。因為有愛,所以每天我都開心地工作,樂觀地面對生活,即便在別人看來很辛苦,自己卻樂在其中。

  有位教育學家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奉這句話為座右銘,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我來自農村,是透過考學走出來的,我非常理解學生對學習的渴望、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所以,從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對學生有幫助的老師,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要成為這樣的老師,首先要充滿愛心,要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精心地呵護學生、培養學生。“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地奉獻。這種愛,不存在“偏愛”,“尖子生”需要關心,後進生更需要呵護。要成為這樣的老師,還要充分理解學生,理解每一個學生。我常常會想起一句教育格言“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作為學生,他首先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不是考試的機器,他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我決不會拿學習成績去評價學生,也不會在公共場所去批評某一個學生!

  當然,我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

  有愛,才能做好工作;有愛,才能成就事業;有愛的學生,才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心溝通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有了愛心這個前提,再去做工作,就順心多了。我做過三年班主任,給我記憶最深的不是課堂教學,而是課外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這其中,與其說是我教會了學生做人,不如說是學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老師。

  我知道,要想了解學生,先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我必須主動地去打破師生間的“陌生感”。為了瞭解學生、儘快融入學生中去,我先後嘗試了很多溝通方式。

  方式一,透過作業。我在批改作業時,都會寫上一些鼓勵和引導的話,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操作簡單、針對性強,而且比較“保密”,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問題不大的學生就簡單寫上幾句,對於問題較大、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就多寫一些甚至是幾百字。

  方式二,透過面談。一個學期我爭取做到跟每個學生至少有兩次以上的個別談話,特殊的學生當然更多。不過,在找學生面談之前,我會像備課一樣做好成分的準備,做到談話要有目標。例如,當我發現某位學生有些不對勁時,我會格外關注他,並從其他同學那裡瞭解他的近況,甚至翻翻他的基本情況表,瞭解他的家庭情況,然後帶著他的問題和對他的瞭解去交談,讓學生能感覺到我確實是想幫助他,確實是為他好。由於個別談心往往是在課外時間,有時是晚自習下課後,很多時候,談到學生真情真性的一面時,她們會禁不住流淚,我也鼻子酸酸的;很多個深夜,和學生談完心後,一個人走在回宿舍的校園裡,感受著學生的種種真情,儘管有一點累,但我覺得很踏實、很幸福,學生的問題總算找到了,能夠解決了!

  方式三,透過寫信。關於學生心理方面的疏導,面談學生可能會有所顧慮,透過作業又顯得對學生不夠尊重,怎麼辦呢,我想到了書信這個古老的交流方式。每個學期我都會給同學們寫一到兩封信。比如,xx年高考前,這是個特殊的時期,考慮到寫早了可能效果達不到,我就從5月1日起開始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當時出現的考試焦慮、缺乏信心等情況,每天堅持寫兩至三封,終於在6月2日那天完成了這項“工程”——我班的每個學生人手一份我的親筆信。透過學生後來的反映,我能深刻地感覺到這封信對於他們的意義,我不敢說這封信對於他們高考有多重要,但至少起到了穩定人心、樹立信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