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難忘老舍先生

難忘老舍先生

難忘老舍先生

  【導讀】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難忘老舍先生

  今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週年誕辰,老舍先生雖然離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然影響深遠,他的人格魅力依然留存在人們心間,溫暖人心。在紀念老舍先生誕生110週年紀念座談會上,老舍先生生前好友、國內外學者、作家、藝術家深切緬懷老舍先生的行為操守、人格風範。

  北京人藝話劇表演藝術家鄭榕回憶說,老舍先生給人最深的印象是瞭解人,熱愛人。老舍在寫話劇《女店員》時,到店裡體驗生活。一進店就和店員們、大媽們打成一片。1950年寫《龍鬚溝》,他來到當時又髒又臭的龍鬚溝,向當地居民問寒問暖。於是之曾說老舍的劇本越挖越深,沒有盡頭。如果沒有生活體驗,光靠一招一式演不了老舍的戲。老舍還曾指點在劇中演壞人的演員,演壞人要演出壞人不認為自己壞,使演員深受啟發,老舍先生刻畫出了這種人的靈魂。

  作家鄧友梅談了幾件自己難忘的事。上世紀50年代初老舍在北京市文聯工作,他提出,現在報紙上不連載言情小說、武俠小說這類作品了,像張恨水這樣的通俗小說作家沒飯吃,讓他們和說書藝人合作,解決生活困難。老舍看到過去的盲人算命先生解放後沒事幹,就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了盲人學習班,編新詞讓他們唱。當時畫家的畫賣不出去,老舍就建議將天安門上的隔扇讓這些畫家們畫。1957年,鄧友梅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東北,當地有個劇團演出老舍的劇《女店員》,給老舍稿費800元,但老舍在記事本上記著“收到600元”。劇團的一位當事人請鄧友梅寫信給老舍澄清此事。信發出一星期後當事人告訴鄧友梅老舍澄清了這件事。後來鄧友梅回北京向老舍問起此事,老舍說:“我也記不清是800元還是600元,如果是冤枉了他我應該為他澄清,如果是他貪x了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

  翻譯家高莽回憶起上世紀50年代陪同老舍訪問蘇聯的往事,當時陪同中國作家代表團的一位蘇聯青年翻譯研究老舍的作品,他準備了很多問題問老舍,老舍隨時隨地予以解答,使他終身難忘。一位蘇聯女翻譯請老舍題詞,老舍根據她名字的俄文諧音稱她為“紫羅蘭女士”。多年後她已成為翻譯了多部中國作家作品的翻譯家,在訪問中國時,高莽稱呼她的俄文名字,她說:“你應該叫我‘紫羅蘭’。”

  俄羅斯老舍研究資深專家司格林說,在俄羅斯沒有“老舍熱”,因為老舍在俄羅斯從來沒有冷過。他喜歡老舍的幽默。老舍在俄羅斯和歐洲有很大影響,老舍是屬於世界的。

  拓展閱讀:對老舍的人物評價

  胡風:“舍予是經過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沒有被這些所湮沒,反而顯得更凸出,更難能而且可愛。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複雜的枝葉所襯托著的果子。他底客客氣氣,談笑風生裡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話還是笑話的那一種幽默。現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裡面正閃耀著他底對於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時卻要為國事,為公共事業,為友情傷心墮淚,這恐怕是很少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歡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時也是富於藝術家氣質,能夠孤獨的人”。

  “舍予是盡了他的責任的,要他賣力的時候他賣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時候他委曲求全……特別是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種努力,就我目接過的若干事實說,只有暗暗歎服包在謙和的言行裡面的他底捨己的胸懷。”

  舒乙:“生活中的父親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不說話,在悶著頭構思寫作。很嚴肅、很封閉。但是隻要有人來,一聽見朋友的聲音。他馬上很活躍了,平易近人,熱情周到,很談得來。仔細想來,父親也矛盾。因為他對生活、對寫作極認真勤奮;另一方面,他又特別有情趣,愛生活。”

  朱光潛:“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與老舍。”

  樊駿評價幽默之於老舍:“在某種意義上, 失去了幽默,,就沒有了老舍, 更談不上他在文學史上取得那樣的成就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