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蘭亭集序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蘭亭集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喜歡書法,儘管我寫的字不怎麼樣。好幾年前,我家裡就有了《蘭亭集序》的字帖,我還前前後後臨摹了很長一段時間。《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歷來為人推崇,被尊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
其實,《蘭亭集序》作為入選教材,文章也是文辭優美,識見高遠,至今膾炙人口,熠熠生輝。而作為一篇文言文來教學,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妥善處理好文言關係,打破傳統機械的先“言”後“文”教學模式,卻值得探討研究。我教學《蘭亭集序》的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內容是文章一二兩段,解決的是三個問題:一是瞭解作者及其創作的緣由,瞭解書序的相關知識;二是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三是體會作者的感受及寫作的.特點。
課堂上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節課下來大家的學習情緒沒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是很好,原因當然有很多,有學生預習不夠,比如在解決字詞這一塊學生就很被動,感受作者的的感受的時候也不夠深刻。
基於此於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去讀,多讓學生去說去感受。
首先加強誦讀,多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適當時候才做點撥。
第一遍聽讀: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後討論。
第二遍自讀:自由誦讀第一自然段,讀出自我體驗。
第三遍誦讀:齊讀,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第四遍悟讀: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惜、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歡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為何而悲?
採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在誦讀中去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就跟自然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終身受益不盡。”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金鑰匙。
其次我更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比如以填表格的形式完成一二段內容的教學,並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還讓學生自己在本節課結束前總結歸納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自動學習,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我想: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一定能將古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實踐探究更實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