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1

  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

  一部不足百頁的作品,卻能讓一代代人一讀再讀。我從那樸素、精確而又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描寫中,進入了老漁民聖地亞哥的晚年生活。我讀出了他的貧窮、淒涼,也讀出了他的倔強和不甘,同時,他雖已年老體衰,對生活卻仍保持那份固有的信心。他出海了,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他捕到了一條大得驚人的魚,這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事。經過了三天三夜的周旋,透過與大魚的殊死搏鬥,他在筋疲力盡的最後關頭,終於戰勝了大魚,把它綁到了自己的船舷上。在搏鬥的過程中,他心中一再出現一個念頭:“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曾這樣高喊著激勵著自己:“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然而,最終,他還是失敗了:在歸途中,飢餓的鯊魚接二連三地追上來,他拼盡全力,一條條地殺死這些掠奪者;老人回到岸邊,他帶回的只是一條巨大的魚骨,一條殘破的小船和一副疲憊不堪的軀體。他失敗了,但是他內心的驕傲絲毫不受損傷。他英勇地失敗了,他是真正凱旋的英雄,一身傷痕則成了他非凡勇氣的見證。在小小的窩棚中老人安然入睡。他沒有失望,他沒有被打敗,睡夢中又要準備出海了,他夢見了獅子。

  讀完這篇小說,我發現,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徵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象徵著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儘管失敗了,但是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遍顧所有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是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關鍵是你會夢見“獅子”麼?你還會準備“出海”麼?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至於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幅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盡生命的能量,為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鬥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該無怨無悔。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2

  看《老人與海》這本節的時候,我會經常性的感覺到老人彷彿是海中一條久經沙場的大魚,也許這樣的形容不準確,或者說老人就是海,可卻是歷盡滄桑的海。老人的眼睛如文中所提一樣,時間在變老,可那雙眼睛卻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老人與小孩都時常用謊言去修飾那窮迫的生活,小孩對老人的尊重甚至充滿了崇拜,他對老人的信心有增無減,並不斷地激勵他、照顧他。我有時在想,老人就像一條大魚,雖然身疲力盡,可是絕不向大海和漁人屈服。老人的身體、力量在逐漸縮小,可老人那長年積累的經驗和技巧促使他存有信心,能捕捉到大魚的信心。

  老人始終做著與別人不同的事,他做的是別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雖然有許多人不理解他,可他照樣做。老人在海中經歷了太多的事,當他捕到一條大青花魚的時候,也興奮的嚷了起來,經過兩個多月來,他沒有捕到一條魚的事實,他開始自言自語,在海上交談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彷彿成了所有出海的漁人之間的一種品德,可老人卻由於孤單也許有其他的外在因素,促成老人嚷出了自己心中的話,老人渴望遇見走失的魚群,因為大魚肯定會在其中,老人在八十五天的時候用大青花魚做為誘餌,太陽在他的腦後,海岸遠離了他,在他的視眼裡有的只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海與那青青的山。

  經過老人的努力,一條馬林魚在吃下老人的誘餌,老人靈活地握著釣絲,用他那經驗與技巧同躲在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魚做著較量。老人感覺到大魚的重量,慢慢將手中的線放下去,經過了好一段時間,老人決定收網了,可魚也是很精神的,在那平靜無波的水上,老人與大魚做著無聲的較量。老人的汗幹了,全身冷冰冰的,兩方都拿對方沒有辦法,就這麼耗著。

  讀到這的時候,我覺得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耐性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誰的耐性好,誰就能在最後一個笑,當然信心也是基礎,我從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氣勢,在那條大魚的身上我也看到了絕不屈服的精神,而在乎兩者之外的,不是別的東西,是人情,說的更準確一點,應該是同情。魚並沒有果斷地將船撞翻或將老人拉下海而是與老人那慢慢地耗著,它彷彿通人性也許是殘酷的現實讓它不得不學會一種與人較量的好辦法,也許是它根本沒有辦法。

  在魚的身上,我看到了人類身上難以看到的忠誠,當兩條公與母的魚其中一條被捉住後,而另一條卻在旁邊靜靜地守護著,直至最後看了一眼對方而衝進深海,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難看到,就像那句老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聰明的代表。

  老人在船上無數次地希望孩子在那裡,老人將帶有血的手放在海里,看它們與海水慢慢地融合,彷彿要將他自己與海化為一體一樣。老人與手進行了自言自語的談話。過了很久,魚進行了反抗,我看到了一股無形的力量在衝破水面,向老人的船攻擊。死魚被鯊魚攻擊,變得屍體難存。最後,大魚被全吃了,老人也到達了彼岸……

  老人在最後的時候夢見了獅子。回想整篇內容,老人是老了,可他卻充滿信心要一定捕到大魚,結果給了他一個證明,一個在海中是強者的證明。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3

  桑提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著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為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裡為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著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裡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是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把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是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4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以捕魚為生的老漁夫桑地雅哥的故事。他出海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被其他漁夫視為倒黴的人,但他並未絕望,最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鬥了整整三天,才將魚殺死,並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只剩下脊骨和尾巴。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筆下的一篇傑作。人際關係只在岸上,存在老人與男孩之間。但是海上的關係卻在人獸之間。至於大海,可敵可友,亦敵亦友,對於漁夫來說,大海提供了獵場提供了各種魚類和灣流,但是灣流也潛藏了兇猛的鯊魚群,令人防不勝防。老人雖獨立勇捕了十八英尺長的大魚,卻無力驅趕爭食的鯊群。他敗了,但是帶回去的大魚殘骸,向眾多漁夫見證了他捕獲的戰利品並非誇大,而是真正的光榮。故事結束時,老人不甘放棄,仍然和男孩準備再跨海出征。

  細細品讀後,永不服輸,百折不撓是對主人公最深刻的評價。而我們不也應該頑強,不屈不撓向生活之中的困難磨難作鬥爭嗎?

  我們總在小小的挫折和困難前亂了陣腳,總認為自己是註定失敗了,但在《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短刀綁在木漿上。短刀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丟了,他就用船舵上扭下的船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重。這種永不言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

  愛迪生,眾所周知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電燈的蹤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那種艱辛的實驗過程。他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1600多種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做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正是他這種鍥而不捨,永不言敗的精神才鑄就他現在的成就和輝煌。

  人的一生之路很長,也充滿著各種磨難和坎坷,只要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用心去迎接挑戰,做一個不可戰勝,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5

  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為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因此,在《老人與海》中,硬漢桑提亞哥的剛毅性格,已經成為小說的表面。透過桑提亞哥硬漢性格來禮讚人類的永恆價值,才成為小說的真正主題。《老人與海》中展現了哪些永恆的價值呢?

  首先就是人的自信。

  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說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說,“可是我們有,你說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著,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著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著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著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裡,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絡。《老人與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寫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經歷。透過海明威淋漓盡致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亞哥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

  從物質上來說,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說,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6

  他,一個堅強,不畏困難,不怕失敗的人。他雖然屢受打擊,卻從未放棄過心中的希望。他雖然屢次失敗,卻從未有灰心喪氣的念頭。他多次險些喪命,卻在無畏中一次又一次點燃勝利的希望之火。他就是海明威筆下的硬漢——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是個不走運的老頭兒——出海84天一無所獲,常跟著他大魚的小男孩也因此被父母,叫回。但是,老人並沒有喪失信心,而是在第85天繼續出海,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比他船還大的大馬林魚力量非常大,它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在這兩天兩夜中,老人經歷了從未經歷過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栓在船邊上。然而在返航途中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魚頭,魚尾和一副毫無價值的光禿禿的魚骨架。

  從結局看來,老人似乎是個失敗者。但這副近乎用生命換來的魚骨架,卻彰顯了老人生命的硬度,老人用頑強演繹了一首生命之歌。老人雖然失敗了,但他依然是英雄,是一位敢於與命運進行抗爭的硬漢英雄。

  面對巨大的大馬林魚,面對強大的鯊魚,老人沒有退縮,沒有害怕,他一直不屈不饒地與他們進行殊死搏鬥。他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的這句話詮釋了英雄與硬漢的內涵,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我會跟他們戰鬥,一直戰死為止。”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像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挑戰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與頑強!

  不屈服於困境,不低頭於失敗,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把不值得變成值得,把不可能化為可能。像老人一樣,永不言棄亦永不言敗,成功便在眼前。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7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是不能被打敗。這兩句話完美地體現了作者的思想。

  書中的老人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大海上遇到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的耐力與毅力的較量下,儘管老人的手已經抽筋,沒有水,也沒有食物,也沒有武器,老人還是把馬林魚殺死了。可就在老人回家的途中,遭到了鯊魚的襲擊。當他到達港口時,只剩下一副魚骨頭了。

  這個簡單的故事,卻唱出了一首英雄主義讚歌。老人儘管失敗了,但是那只是力氣和肉體上的失敗,它的信心和希望始終不會破滅。生活中的我並不像老人那樣迎難而上,是一個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的loser。但是因那次的勝利,我改變了自己。

  一次手抄報的班級比賽,我認為自己做的手抄報不大好看,所以就沒有要參加的念頭。突然,我看到了班上畫畫最差的同學舉手了。見此景,大家紛紛使出“激把法”讓我參加。“你畫畫比他好幾百倍,他都參加了,你怎麼可以不參加?”“對啊,參加吧,你肯定可以得獎的!”他們的“激把法”奏效了。儘管抱著很小的希望,我還是認真地完成了手抄報。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星期的努力換來了第一名的成績,出乎意料,自己竟然可以做得這麼好。從此,我的步伐再也不會被困難阻擋了。

  牆角的蝸牛,正奮力地往上爬,動作慢得讓人看不見。它的臉上似乎掛著汗水,揹著它那龐大的“房子”,留下了它努力的痕跡。它和老人一樣,執著、不放棄、勇往直前,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無論怎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老人是真正具有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的精神。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並不是失敗者,而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並沒有在命運面前“跪下”,無論在怎麼艱難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和馬林魚、鯊魚的戰鬥。老人是一個失敗者,但是更是一個失敗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形象,正是海明威筆下的人物聖地亞哥。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8

  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至死都不能離手。

  ——題記

  翻開第一頁,一幅插圖便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只見一位老人雙手拽著魚線,臉上露出慈祥而又堅定的神情。這正與老人頭上灰色的天空和船下湧動的深藍色海水形成正比,更加突出了老人面對困難不服輸的硬漢子精神。這也正是老人兩天兩夜捕到一條長十八尺,重一千五百磅的馬林魚的成功之路。

  我迫不及待地開啟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隨著時間一秒秒流過,書頁一頁頁翻過,我慢慢地沉浸在如同大海波濤般跌蕩起伏的故事情節中,老人幽默而又堅定的話語、堅強的性格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頭。雖然前84天一無所獲,但第85天老人還堅持出海打漁,最後終於在深海釣到大魚……未讀的頁數一點點減少,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著我。

  雖然最終老人釣的馬林魚只剩了一副巨大的骨架,但老人勇敢地保護馬林魚的片段卻吸引了我。我不禁在腦海裡勾勒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群鯊魚圍住了老人的船,它們張著血盆大口,瞪著貪婪的小眼睛,一批批地衝上去,朝馬林魚最鮮嫩的地方咬去,老人心如刀絞,拿起刀與它們進行了一次殊死拼搏……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情同大海一樣不能平靜,沉醉在了書中緊張而又精彩的情節中。老人,是堅定的,偉大的。他那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正是我們在學習上需要的精神。

  老人那一葉扁舟,滿載著信心,我們的信心在哪裡?我們的信心,應該在頭腦裡——遇到難題,我們用大腦思考,用筆尖演算,征服它;我們的信心在手裡,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大膽創新,用雙手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來;我們的信心在心裡,一分信心,一分希望,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老人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燃燒著勇氣,我們的勇氣在哪裡?我們的勇氣在腳上,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就有勇氣一步一步勇敢地走向未來;我們的勇氣在背上,我們每天揹著書包上學去學習,學習並不簡單,但我們背上了它,就得有勇氣向前走,學習更多的知識。

  老人那一根細長的釣線,釣出了執著,我們的執著在哪裡?我們的執著在腳步中,我們要像老牛一樣,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我們的執著在行動上,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底;我們的執著,在心靈深處,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能成功。

  一根釣線,牽著老人的希望,一條小船,載著老人的精神。老人戰勝了海,創造出了奇蹟!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9

  看了幾個晚上,我終於把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看了一遍。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都令我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寫了古巴的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釣到魚的情況下,終於釣起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了,它把老漁夫聖地亞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盡,這時聖地亞哥就用魚叉把這條魚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了。

  首先是那個老漁夫,他有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在釣起大馬林魚的那幾天,那條頑固的魚拉著聖地亞哥跑來跑去,儘管他的左手一再抽筋,可為了自己的生活,他使勁的拽住魚竿;儘管他的手被魚線劃出一道道血痕,但他還是永不言敗,繼續堅持著;儘管他辛苦釣起的魚就要被鯊魚吃了個乾淨,他還是頑強地跟鯊魚們鬥智鬥勇;儘管他八十多天沒有收穫,可他還是天天擁有著希望與自信:一定可以釣起一些魚的!我十分敬佩這個老漁夫。平常我們遇到一些小困難就叫苦連天。可他從來就沒有說過自己失敗了,要放棄這個事業了,他從來沒有說過他再也不願意當漁夫了,他只是一直堅持著,堅持著……

  其次是那一條魚,雖然它一不小心上了鉤,可它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輸了。它拖著老漁夫走了三天三夜。你不知道這三天三夜是有多累的,也許它剛拖了半天不到就已經累了,可生的希望還是有的,它告訴自己,永不言敗!

  我還非常喜歡那個小男孩,他不會因為老漁夫什麼都沒有、一事無成,就去嘲笑他、譏諷他。而是快快樂樂地和老漁夫做著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我覺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敗的精神。這次的數學期末考試,我因為粗心大意,丟了許多許多的分。當時我就覺得很沮喪,我已經是第二次考砸了,就覺得自己好像很沒用。後來我看了一個故事,就是說,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用了一千多種材料才找到一種很好用的。每一次失敗了的時候,他只是輕描談寫地說:“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種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愛迪生和老漁夫,我那點小困難並不算什麼,只要把粗心大意這個壞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學會永不言敗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高中讀後感10

  我讀過許多課外書,它們都讓我學到很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德,其中有一本書,讓我體會很深,它就是美國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作是失敗者,可是漁夫沒有氣餒,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行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漁夫在歸途中多次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一切力量來反擊。回港的時候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儘管魚肉都被鯊魚咬去,但是什麼也無法摧殘漁夫的英勇意志。

  常言道:“勝者為王敗者寇”,可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們定義的英雄是具有崇高的品質,頑強的意志和足夠的勇氣,而不是僅僅以成敗來定論的。但是很多時候,聲譽和名譽總是更多地被人們贈予了那些功成名就的勝利者,給予失敗者的只有嘲笑。

  我很記得那次:在我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校考期末考試,我因為在考試的時候小小的失誤,僅僅以0.5分之差敗給了別人,我很不甘心,我覺得那次的考試我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我很認真地去對待考試,我盡力了。但是我沒有得到老師的稱讚,沒有得到同學的祝福,也沒有得到爸爸媽媽的誇獎,而她卻都有。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因為她是王,我是寇。她是成功者,而我只是失敗者,所以我得不到想要的讚許。

  我考完試之後,心情很低落,自己也覺得很沒面子,悶悶不樂地過了一個寒假。但是,當我看了《老人與海》之後,我就不再那樣認為了,因為老人的堅強,讓我知道我應該做的不是自嘲,而是努力,學會欣賞自己,自己就是成功者,只會嘲笑自己,自己就是失敗者。所以我覺得自己是好樣的,我為自己喝彩,因為那次考試是我自己打破了自己的最高記錄,我覺得自己就是成功者。

  只以成敗論英雄是蠻人的說法,只看結果不計過程是笨人的看法,真正的英雄是超越自身力量的那種勝利。這是我讀《老人與海》後的收穫。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自認為,我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