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蝸牛課文主要內容

蝸牛課文主要內容

蝸牛課文主要內容

  蝸牛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呢怎麼編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蝸牛課文主要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蝸牛原文

  院子裡,鄰(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弄著地上的一隻小蝸牛,口中還唱著:“蝸牛、蝸牛,先出犄(jī)角後出頭……”

  聽著那動聽的歌謠,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

  記得小時候,每當下過雨,我和小夥伴們就到潮溼的牆根捉蝸牛。蝸牛總是藏在圓圓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殼裡不肯出來。於是我們就把它們放在平整的石塊上,一邊唱著歌謠,一邊觀察著它們的動靜。不一會兒,從硬殼裡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chù)角,東張西望地“巡(xún)視”一番(fān),直到覺得四周沒有一點兒危(wēi)險了,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頭縮回去。嘿(hēi),真是個膽小鬼(ɡuǐ)!

  有一次,我將一隻蝸牛放在牆壁上,想看看它怎樣在垂直平面上爬行。它爬得慢極了,脖(bó)子伸得老長,背上重重的殼像一塊大石頭向下墜(zhuì)著。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好半天,在它的身後留下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爬痕(hén)。我看得有些不耐煩了,可它還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時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氣,又繼續往上爬。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剛碰到它的觸角,它身子用力一縮,就從牆上掉了下來,啪的一聲,摔到地上。我真擔心會把它摔壞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誰知過了一會兒,它又探出了小腦袋,一對觸角擺來擺去,好像在說:“沒關係,我沒摔壞。”我以為它會畏懼(wèijù),會退縮,會放棄爬牆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牆壁,一點兒一點兒地努力往上挪(nuó)動著。真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我開始敬佩它了,於是用最大的耐心仔細看它往上爬。終於,經過幾十分鐘的長途(tú)跋涉(báshè),它到達了牆壁的頂端。它轉過小腦袋向下看了看,似乎在說:“你看到了嗎?我成功了!”

  如今,城市裡已很難見到蝸牛了。有時候跟朋友們談起童年趴在牆根捉蝸牛的事情,不免(miǎn)有些惆悵(chóuchànɡ)。這時突然聽見小青青在院子裡唱著熟悉(xī)的兒歌,我便再也坐不住了,連忙放下筆,奔出房門,想和她一起,再好好地看看我熟悉的蝸牛。

  蝸牛教案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緻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蝸牛的看法的轉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緻。

  教學難點:

  品味詞語,瞭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裡變化。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件:歌曲錄音《蝸牛與黃鸝鳥》;《蝸牛童謠》、蝸牛爬牆錄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引發情趣。

  2.認識生字。

  3.熟讀課文。

  4.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談話匯入:

  聽:院子裡,鄰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動著地上的一隻小蝸牛,口中還念著“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後出頭……”

  問:你們見過蝸牛嗎?會唱這首童謠嗎?

  板書課題:蝸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蝸牛》。

  學生齊讀課題。

  問:你喜歡蝸牛嗎?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匯入:開啟書,看看作者對蝸牛的看法是怎樣的?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

  3.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抽讀字、詞卡片。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整體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對蝸牛有什麼看法?

  四、質疑:

  你有什麼問題?(作者為什麼會轉變看法?)

  五、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並檢查。

  3.師生研究難記字:

  痕:裡面不是良,不要加點。

  稍:與“梢”區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點。與“代”區分。

  畏:下面左邊不要加撇。

  免:與“兔”區分。

  熟:與“熱”區分。

  悉:注意讀音是一聲。在詞裡讀輕聲。

  4.師生研究難寫字熟:

  (1)分析間架結構,找出最難寫的部分。

  (2)重點觀察位置。看看怎樣寫緊湊。

  (3)練習書寫,展示、互評。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查詢關於蝸牛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檢查字詞,理解課文,學習三、四自然段,理解詞語,體會蝸牛的“膽小”,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步驟:

  一、複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抽讀卡片,鞏固讀音與字形掌握,強調易錯處。

  2.聽寫字詞。

  3.學生互查,改錯。

  二、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了作者開始認為蝸牛膽小,還嘲笑它。那麼作者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讀,畫出相關語句。

  三、朗讀感悟:

  指名發言: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蝸牛“膽小”?

  同學補充,教師點撥:

  1.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牛總是藏在圓圓的螺旋形的硬殼裡不肯出來。

  透過評議、追問、比賽等形式理解“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儘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

  板書:總是藏不肯出來

  [此處設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蝸牛膽小的詞語:

  一會兒,從硬殼裡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東張西望地

  “巡視”一番,直到發現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會立即把頭縮回去。

  理解“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等詞語。

  [此處設計意在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方法。使學生在品味過程中,透過想象、表演、比較等方式理解蝸牛的小心謹慎。]

  3.板書:

  “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

  4.總結:

  板書:出殼前、出殼、回殼。——膽小

  5.體會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出示課件:

  嘿,真是個膽小鬼!

  齊讀這一句。

  6.連讀3、4自然段。

  板書設計

  蝸牛

  出殼前總是藏不肯出來

  出殼探、東張西望、直到、

  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膽小鬼

  回殼輕輕、立即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匯入:

  上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隨著作者的觀察,瞭解到蝸牛實在是膽小。下面我們再隨著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從何而來?

  二、研讀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最另你敬佩的語句或詞語,想想你敬佩它什麼?

  2.小組交流。

  3.小組彙報、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再讀4、5自然段,畫出表現作者態度的語句,體會感情變化。

  不耐煩——擔心摔壞——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5.兩人合作朗讀:一人讀描寫蝸牛的語句,一人讀描寫作者的語句。

  6.小結:小小的蝸牛面對垂直向上的高牆,經過摔落的打擊,卻毫不退卻,堅持到成功,怎能不讓人敬佩?

  三、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1.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麼內容?

  2.自由讀1、2、6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幾段文字中感受到什麼?

  3.這幾段與描寫蝸牛有什麼關係?不寫可以嗎?

  4.小結:正因為作者平時善於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四、資料交流:

  你們收集了哪些關於蝸牛的資料?

  展示資料:

  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五、佈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仔細觀察一種動物,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蝸牛教案2

  教材說明:

  本課教材中的蝸牛主要是用螺旋線畫出不同動態的蝸牛,並添畫環境。

  教學目的:

  掌握蝸牛的基本形象特徵,正確地畫出不同形態的蝸牛;

  透過畫蝸牛,學生能掌握畫圓形動物的方法;

  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和善於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圓形並用基本形畫蝸牛。

  教學難點:畫出蝸牛的不同動態。

  教具準備:

  老師準備:彩色粉筆、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蝸牛在潮溼的草地上活動畫一幅。

  學生準備:塑膠水彩筆、美術課本、圖畫紙。

  教學方法:

  講述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1.導語:在夏天的雨季裡,同學們都見到過蝸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揹著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動的姿態,真惹人喜愛。那麼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愛的樣子畫下來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蝸牛。

  2.板書課題:蝸牛

  3.新授:

  (1)講解怎樣畫蝸牛。演示畫法(邊演示邊講解)。畫法步驟(用彩色粉筆畫):

  請同學們練習兩遍畫法。

  (2)講解怎樣畫各種姿態的蝸牛。師:蝸牛喜歡在潮溼的地方活動。它們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後爬行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等各種不同的姿態。這些神態各異的蝸牛,我們該如何去畫呢?(出示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抬頭的;向前爬的`;向後爬的;低頭的。(教師設問,各種姿態的蝸牛哪裡在變動?)

  (3)教師總結蝸牛動態畫法規律。強調:蝸牛不同動態的畫法主要是肉體的變化,圓殼不動,因此畫蝸牛先畫圓殼,再根據蝸牛的不同動態畫出肉體及觸角。

  (4)啟發引導學生繪畫:師:蝸牛喜歡在什麼地方爬行?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讓蝸牛自由自在地爬行。(出示範畫:蝸牛在潮溼的草地上爬行。)教師:請同學們看示範畫,畫面上的蝸牛是在幹什麼?上:天空上有什麼?(烏雲)是什麼顏色?下:草地上有什麼?(花草、蘑菇)是什麼顏色?

  4.課堂練習。

  教師:同學們,如果你是一隻蝸牛,會喜歡什麼樣的活動呢?

  教師:如默默地爬行,與另一隻蝸牛親熱地說話等。

  教師:請兩名同學說出自己要畫的場面。

  作業要求:在草地上畫出不同姿態的小蝸牛(最少五隻)。

  注意事項:

  ①抓住蝸牛圓殼和肉體的畫法特點。

  ②注意圓殼和肉體的比例關係。

  ③色彩要活潑鮮豔。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課外作業:在生活中觀察各種蝸牛的動態並寫生蝸牛。

  板書設計:

  課題(板書)

  演示畫蝸牛的步驟

  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

  蝸牛教學反思1

  教學中,我採用了“做中學”的學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按照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來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透過觀察與實驗接觸現實,激發想象力,擴充套件思維,改善交往和語言能力。讓學生們親自動手捉蝸牛、畫蝸牛、設計實驗來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給蝸牛設計一個家,使他們透過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並在活動中改善了交往和語言能力,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做到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為特徵,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活動過程中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課後很多學生飼養的蝸牛都產下了卵,孵出了小蝸牛。他們在學習中都體驗到照顧小蝸牛、觀察它的生活和成長是十分有趣的事。

  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的行為,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也改變了教師“教”的行為,使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

  蝸牛教學反思2

  小學生對動物特別喜歡,但限於他們的觀察水平,他們的認識是淺顯的。《蝸牛》一課的教學,我採用了“問題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透過影片,直接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他們透過觀察,會有很多提問和設想,然後帶著問題去學習相關科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然後課堂的整個氛圍也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時,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的環境思想的教育,讓學生體會到應保護好小動物,體會到小動物的樂趣。

  由於自己的水平有限,擔任科學課程教學時間短,在教學設計,對於教材的整體性把握,方法的指導上還須繼續努力,把科學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實處。我想到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

  1、 作為科學教師,要想進行好教學活動,必須要親身經歷學生將要參與的每一個學習環節,去發現探究中將要遇到的問題,去體驗探究中的樂趣。科學課的教學過程對於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個體驗探究的過程,只有對教學過程有了充分的認識和充足的準備,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地進行。

  2、 在教學中,教師要放開自己的思路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並注重教學過程中“生成性問題”的價值,既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科學學習活動,又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3、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直接把蝸牛的有關知識講授給學生,恐怕學生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興趣就無法談起,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制訂研究目標,在活動中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促進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和方法的體驗。

  4、由於課程安排,有些同學雖然積極舉手但是沒有發言機會,原因就是課程安排完成不了。科學課堂要做到人人參與,還需要老師真正做到課堂的完全開放性。

  總之,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兩節課鑄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希望在以後的打磨課中學習更多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