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內容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內容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內容

  複習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課本都有什麼內容。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內容有哪些呢?一起來複習一下吧。

  

  1、《文言文兩則》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課後第3題:

  ①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答: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②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答: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③孰為汝多知乎?答: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課後第2題:“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記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3、《桃花心木》

  這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裡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課後第2題:

  ①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答:“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生活中的“不確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崗、遇到自然災難等。

  ②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答:因為種樹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給樹澆水,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學會自己在土地裡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成長。所以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6、《北京的春節》

  本人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本文透過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麵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檔案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有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檔案落到敵人手裡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裡寫出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兩個方面的統一。

  ②“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裡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答: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它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