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二年級白洋淀課文原文

二年級白洋淀課文原文

二年級白洋淀課文原文

  二年級白洋淀課文,全名《華北明珠白洋淀》是冀教版的課文。

  《華北明珠白洋淀》

  在華北平原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白洋淀。

  白洋淀由九十多個淺水湖組成,湖邊長滿了蘆葦。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連的河澱上。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夏天,整個澱區蘆葦密佈,一望無邊,像是綠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葉挨挨擠擠,一枝枝荷花搖搖擺擺。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還有紅的,真好看!湖中心,漁舟三五成群。漁民們一會兒張網,一會兒收網,那些網就在湖中上下翻飛。等到魚兒滿艙的時候,漁舟就一個跟著一個向村邊劃去。

  到了收葦子的時節,婦女們就忙起來。成捆的葦子堆滿了院子。她們席地而坐,說笑著,編織著。一根根葦篾在她們手下飛起來,一張張葦蓆從她們手中編出來。白洋淀的葦蓆精美、結實,遠近聞名。

  人們都把白洋淀稱為“華北明珠”。這裡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中外遊人。

  白洋淀介紹

  白洋淀位於河北省中部,距保定市45公里,大清河貫流東西。白洋淀是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湖泊群的統稱。其中較大的澱泊有白洋淀、燒車澱、藻荷澱、撈王澱、馬棚澱等。因白洋淀面積最大而得名。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

  白洋淀面積約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縣境內,佔總面積的85%。澱區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積約15400公頃。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內陸淡水湖。

  白洋淀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瀦龍河等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出水口在棗林莊,透過趙王河洩入海河,經天津東注入海。白洋淀四周堤防環繞,南有澱南新堤,北有新安北堤,東有千里堤,西有漲水熔堤。澱中象小島一樣的園田和村莊星羅棋佈,溝叉河道縱橫交錯。在白洋淀東邊有個趙北口,相傳戰國時期為燕南、趙北的分界線。這裡原有"十二座連橋",至今尚有兩、三座橋的遺蹟,可見白洋淀的歷史是悠久的。白洋淀下游有大清河、小白河可通天津。過去河水較大,保定附近一些物資多以水路經白洋淀運往天津,故它是天津、保定間水路交通樞紐,稱之為京、津、保三角地帶。因系水路要塞,澱邊大小水旱碼頭和重鎮較多,成為物資集散中心。

  白洋淀水鄉風光四季誘人。

  從春到秋,澱上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碧波湖面上的'打漁船,爭相鬥豔的荷花,飛騰戲水的小鳥,野生的各種水草,以及蜿蜒蛇行的千里堤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絢麗的自然風景畫面。

  冬季的白洋淀,又別具一番景象:澱上銀裝素裹,百里冰封,冰床子代替了小船,在晶瑩的湖面上飛速滑行,被當地人稱之為"白洋淀上的汽車。"

  白洋淀美的季節是中秋。此時蘆葦茂盛,遠望象威嚴計程車兵築起一道槍刀林立的長城,近看則蘆葦纖細苗條,迎風搖曳擺動,婆娑多姿,如少女翩翩起舞。在蘆葦上空,各色各樣的水鳥低空翻飛,此起彼伏,爭鳴鬥蛟。水面止,野鴨子、鴛鴦成雙成對,或浮於水面或沉入水底,忽兒撥水洗翅,忽兒騰空飛翔。蓮荷已有水面布開,圓大的荷葉象一頂頂草帽戴在水上。菱角、雞頭飄浮水上,隨手可摘。白洋淀的中秋之夜更富有詩意,傍晚微風輕輕吹拂,夜 幕悄悄降臨,一輪明月緩緩升起,煙波浩渺的澱面上掀起層層漣猗,月光在水面上晃動。藉著月光,遠望銀波盪漾的澱面上,還隱 約可見搖動的漁船燈火。

  白洋淀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中是冀中的一個重要革命根據地。1938年,日寇侵佔冀中平原,雁翎隊和三小隊以廣闊的白洋淀為依託,以濃密的蘆葦蕩為掩護,運 用小船行動靈活的特點,用土槍土炮打游擊、燒汽船、截物資、殺日偽。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妝新縣黨和政府把雁瓴隊打鬼子用過的武器、工具收集起來,連同戰績一併展出,作為進行革命傳統 教育的生動教材。白洋淀不僅以其優美秀麗景色吸引著中外遊客,同時還以她在抗日戰爭中所留下的動人故事而令人敬慕和嚮往。

  白洋淀旅遊的特色,一是乘汽艇或木船,穿行於縱橫交錯的蘆葦叢中,綠水碧波,蘆花潔白,鵝鴨成群,肥魚滿艙,一派水鄉風情;二是品嚐水鮮,白洋淀盛產魚蝦,蝦則體大肉厚,魚則個大肉嫩,是宴席上的佳餚;三是觀看漁民拉網捕魚,甚至可以與漁民一起下澱捕魚,體驗一下漁家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備一釣魚杆,一邊划船一邊垂釣。

  去白洋淀,不可缺少的一個專案是放河燈。夜幕降臨,將特製的蠟燭及紙船在放入水中,從而構成一個水上燈會,點燃鞭炮,那種熱烈的氣氛使遊客無不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