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季羨林> 季羨林尋夢讀後感範文

季羨林尋夢讀後感

季羨林尋夢讀後感範文

  創作於1941年的《尋夢》,曾被選入多種圖書版本。《尋夢》表現一個青年為實現自己的夢而苦苦探索、追求的艱辛,最終這個會飛的夢也未能如願以償。

  其實,人人都有一個夢,只是夢各有不同。有人尋當官的夢,也有人尋發財的夢,有人尋出名的夢,也有人尋長壽的夢;成人有成人的夢,孩子有孩子的夢……我把夢看作是理想。沒有理想的人,是走一步算一步,聽天由命;有了理想,缺乏依據或途徑有問題,也很難到達理想境地。

  《尋夢》裡塑造一個夢想“飛起來”的青年典型。當然我們可以做兩種設想:一是夢想展翅高飛,衝上廣闊、自由的天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嘛,志向遠大,無可厚非;另一個則是這個夢根本無法實現,因為人是不能與鳥類同日而語的',夢想“飛起來”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

  這篇雜文絢麗奇幻,環境氛圍的渲染,讓讀者如臨其境。開篇伊始,“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霧”,“無數的夢商品似的擺在那裡……”,“江水橫在我的面前”,“天落著小雨,全是滑腳的泥路”,“我好幾次跌倒在途中”,最後是“一座高山立在我面前。沒有土,沒有樹,這是一座不可攀登的石山”。作品層層遞進,把讀者帶進一個陰雨綿綿、霧氣瀰漫的艱險氛圍,令人驚悚。與此同時作品描寫主人公“揉著傷”、“兩手出血”、“兩腳腫痛”、“兩腿發軟”、“最後我像一個病人,一個乞丐,拖著疲倦的身子和破襤的衣服立在山頂”。這無疑表現出尋夢的艱苦情景。寫景狀物兼之心理刻畫:“我躊躇起來”,“我幾次失掉勇氣,又恢復決心”,“我羨慕它(蒼鷹)能夠那麼自由自在地在無邊的天海里上下飛翔……”生動而準確地描寫出“我”在尋夢中鍥而不捨的毅力。所有這些都多側面地表現出一個人欲實現其抱負,需要堅強的意志和知難而上的決心。也許這篇作品正是作者本人當時的處境與心態,我們從他當年創作的幾部小說也可想像出,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前後,正是巴金先生由彷徨走向堅實、由一個自由主義者走向成熟、現實作家的心路歷程。

  夢想人人有,各人夢不同。沒有夢想,便沒有動力;有了夢,又如何尋夢?又是個不可迴避的抉擇,實踐表明,只有經過論證,才能一步步地到達彼岸。鼠目寸光,沒出息;好高騖遠,也只能水中撈月。

  尋夢,是成長、成熟的歷煉,很難想像,一個不經風雨磨礪的人能輕而易舉地成才,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