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集合六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瞭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課文學習中理解白描手法並懂得怎麼樣運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學習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作者的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和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同讀、同議、同寫、同評;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入:

  “未若柳絮因風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雪花,無時無刻不在激動著我們,讓我們享受著熱烈、靜穆、自由。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錯哦!雖然我們這裡雪未下,但我可以帶你們去西湖感受一下雪的情趣哦。多媒體顯示“雪景”,匯入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讀感知

  1.教師設定背景音樂,教師範讀或者聽錄音,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提示學生注意幾個字音: 更(ɡēnɡ) 定毳(cuì)衣 霧凇(sōnɡ) 沆碭(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學生個讀,學生點評,學生分組讀

  3,再讀課文,參照註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並解難。

  (3)集中釋疑。後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三、品讀體味

  1.多媒體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學意譯,學生明確:湖上瀰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可結合配套插圖,回放一下雪景的畫面。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在描寫雪景的時候,具有怎麼樣的特點呢?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多媒體顯示兩段有關描寫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一種新的描寫方法。 (過渡)你們認為白描是不是隻用於寫景呢?不是的,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於寫人的範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他留著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幾個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所提供的畫面,其餘同學來做一個點評。

  2,多媒體出示: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湖心亭巧遇一事。你們認為作者在寫景和敘事的時候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明確。

  五、齊讀齊背,再品味

  六、遷移運用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1,學生背誦《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3,試著運用白描手法,模仿寫一段關於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嗎?要注意情感與景的交融哦。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2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關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質疑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

  1、簡介作者: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浙江山陰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明朝滅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隱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主要作品有《陶庵夢憶》和《西湖夢錄》。書中緬懷昔日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獨樹一幟。

  2、掌握體裁:小品是一種寓有抒情意味和諷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隨筆、雜感等雜文的別稱。形式比較活潑,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從時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本文是小品文,同時也是一篇遊記。

  3、讀準注音:

  崇禎更定拏毳衣霧凇沆碭一芥氈更有喃喃

  4、解釋實詞:

  絕拏毳衣霧凇沆碭一白一芥焉得更強飲大白客此及

  三、走進課文

  1、老師範讀2、同學讀課文,以組為單位疏通課文,提出疑問。3、疏通文意。

  四、賞析課文

  1、初探敘事內容

  (1)歸納記敘要素

  A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B地點:西湖湖心亭

  誰來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一下湖心亭

  正如同學們所介紹,湖心亭四面環水,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那冬季的湖心亭風景如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C人物:餘、舟子、兩金陵人、童子

  D事件:看雪,喜遇知音

  2、共賞雪後奇景

  (1)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A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B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C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哪個字寫得最傳神,簡要說明理由。

  (3)“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古人寫文惜墨如金,此處卻連用三個“與”字,是否拖沓重複?

  (4)把“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改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A體會量詞的妙筆B寫法:白描

  問:文中“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C那怎麼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吧,“白描”就是“淡妝”,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3、同品冰雪痴情

  (1)大雪三日後,天寒地凍之時,作者為何深夜獨行去西湖看雪?反映他什麼志趣與追求?

  (2)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後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了,這是不是矛盾?

  (3)飲酒之前不問姓氏,之後才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寫名字,不留地址,這樣寫有何深意?

  五、拓展延伸

  在古代文人中為張岱覓知音

  六、佈置作業

  1、課後選一處鍾情的景緻,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飽含深情的誦讀全文。

  3、收集並積累關於“西湖”及“冬雪”的詩詞句。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一、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與多音字的朗讀

  崇禎(chóngzhēn)毳(cuì)衣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鋪氈(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強(qiǎng)飲

  2、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疏通文句,可同桌間討論交流,然後圈畫出還不解的文句,進行質疑問難。

  3、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1)一字多義:①餘橈一小舟:撐,劃;上下一白:全。

  ②是日更定:是,這;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2)詞類活用:客此: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5、請一同學用現代漢語講述本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痴”?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麼說是“獨往”呢?他為什麼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

  3、尋找“痴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嗎?

  (2)作者是怎麼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後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

  了,真是不高明。你怎麼看待這個句子?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的?

  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閒情雅緻。

  五、堂堂清

  1、背誦全文

  2.練習第二題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大意,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並體會白描手法的妙處。

  3、細心品悟,感悟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課前預習

  1、首先,小聲朗讀課文,將文中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讀完課文後,查工具弄清楚這些字詞的讀音和意義,並將它們記在課本上。

  2、然後,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停頓,並將全文讀通順。

  3、最後,大聲朗讀課文,自查下面字詞你掌握沒有。

  (1)讀準下列加點的字

  更( )定 擁毳( )衣 崇禎( ) 霧凇( )沆( )碭( )

  一芥( ) 鋪氈( ) 強( )飲

  (2)解釋加粗的字

  餘住西湖: 人鳥聲俱絕: 是日:

  上下一白: 惟長堤一痕: 餘強飲三大白: 問其姓氏: 是金陵人: 及下船:

  課堂學習

  1、匯入課文。

  2、檢查預習。

  3、從課文標題看,你可以得到哪些提示?

  4、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

  5、找出文中相關語句,說一說湖心亭的雪有什麼特點?

  6、舟子說“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認為相公“痴”嗎?為什麼?

  7、《湖心亭看雪》中你體味到作者怎樣的情趣?

  課時作業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答案:

  課前預習

  3、 (1)gēng cuì zhēn sōng hàng dàng jiè zhān qiáng (2) 餘,我。 俱,全部;絕,消失。 是,這。 一,全部。 惟,只有。

  強,盡力; 白,指酒杯。其,他們。 是,表判斷。 及,等到。

  課堂學習

  5、 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6、 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痴“字,似貶實褒,對作者深夜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讚賞,不僅如此,還包含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讚賞。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

  課時作業

  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閱讀課文,反覆誦讀,培養誦讀能力。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體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本文寫景的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寫人、敘事的關係;教學內容解題。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手法打好基礎。整體感知課文,熟悉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弄清寫景、抒情、敘事、寫人之間的關係。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檢查預習

  同學交流資料,彙集所提問題。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介紹作者,瞭解作者。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鬥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遊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後,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琅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出對鄉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二、整體感知: a.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反覆誦讀,力求成誦。 b.解析下列詞語,疏通文義。

  是日 更定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霧凇沆碭上下一白 酒爐正沸焉得強飲客居痴(解釋略)

  ■品味句子,研究問題。注意文章寫法。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問題一: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寫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獨”,不僅強調數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與情趣。

  問題二:找出寫景的句子並體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寫景使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特點?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後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雲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裡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問題三:文章後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後用舟子的話作結,有何意義?

  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個“痴’’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讚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讚賞。

  問題四: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於變化,文字簡約,內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等(此處不展開,見教材分析)。

  問題五:從小品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本文是張岱的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韻味,美的語言(參閱問題研究,不展開)。

  三、拓展閱讀,深化理解課文。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不二齋

  張岱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牆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後牆高於柵,方竹數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牆,鼎彝尊,不移而具,餘於左設石床竹几,幃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侵入,沁入衣裾。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落葉,臘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毛氍(毛毯)。以崑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柵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木。

  餘解衣盤礴,寒暑未曾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夢憶》)

  評析:不二齋,思之如在隔世,卻又如此清晰地呈現於眼前,可見作者對它用情之深。作者懷念故國,思戀逝去的生活,卻隱而不表,只以清淡筆墨細緻地敘寫書齋內外之景及四時之情趣,而恰在此字裡行間,那種情緒隱隱流露。結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筆,實如重錘一擊,作者的感傷情緒全於此噴發出來。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夢中,如畫中,飄然而逝,現而有隱,作者只有靠“夢憶”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嘆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5頁)

  完成課後作業二

  閱讀柳宗元的《江雪》,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略)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說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

  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西湖詩詞。

  創設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

  疏通文字。

  1、讀:

  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奏。

  第三步,閱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

  2、理:

  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定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後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彙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讀:

  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並茂之感。

  三、賞景

  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說說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

  參考:

  ⑴ 妙在扣景之特徵。

  ⑵ 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⑶ 妙在構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說人

  閒雅之趣。

  1、找關鍵字“獨”、“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篇

  復讀鞏固。

  六、作業

  蒐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