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湖心亭看雪600字
導語:《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抒發了自己對於山水的痴迷以及對故國往事懷戀,因此,整首詩作透露著談談的愁緒。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改寫湖心亭看雪的作文,歡迎閱讀!
改寫湖心亭看雪600字篇一:
記得在崇禎五年十二月的時候,我住在西湖,當時,大雪接連下了三天,西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在看見西湖美景之後做出的感慨,而此時,我望見這被大雪點綴過的西湖,也有了與蘇軾一樣的讚歎。西湖,這位同西施般美麗的姑娘,在寒冬盡情展現出她的神韻,於是,我決定,今晚就去湖心亭中看雪。
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後,卻遭到了他們的反對,經過商量,他們終於勉強答應,但我必須穿著防寒的大衣才行。於是,在晚上八點左右,我划著一葉扁舟,穿著厚厚的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雪後的西湖,水氣凝成的冰霧到處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彷彿連在一起,都是白茫茫的,我想,這就是西湖的神秘之美吧,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戴著絲薄的面紗,不讓人們看到她美麗的容顏。
再看湖中,湖面上只有一道淡淡的`犬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過了一會兒,我到亭子上,看見有兩人已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驚訝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這樣的人呢”於是,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知道他們是金陵人,在這裡客居,我很高興能遇見他們,但天色已晚,於是,我划船返航。等回到家裡,我下船,聽到船伕嘟噥著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您一樣痴的人呢。”
我想,欣賞風景的人,不管風吹雨打,不管大雪深尺,依然執著前往,而支撐我們這樣做的,是一份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改寫湖心亭看雪600字篇二:涼一點,暖一點
三天了,外面的雪還在下著。燭光在牆上一亮一暗、倏大倏小地跳躍著。我凝神注視,這場大雪,可是在為明而傷?遠望西湖上的湖心亭,莊重地佇立在紛飛的雪花中。它散發出的魅力和神秘感讓人難以抗拒,不知覺地佔據了我的心扉,挑逗著我前往。
我叫了艘小船。外面的寒氣逼人,我不由得緊了緊大衣。暗夜下的茫茫雪海,比白天多了點妖嬈。似周密詩所吟——“好江山!”。這廣袤無垠的空間裡,只有我一人而已。豆大的一人,而已。從未有過的無力感和蒼茫感深深襲擊了我。絲絲涼意慢慢地滲入身上,讓心一寸一寸地被涼意覆蓋。涼一點,再涼一點,直到冰天雪地的寒意包裹了我。除我之外,又會有誰呢?在大雪飄灑的深夜訪亭!呵!
抬首是黑漆漆的暗夜,低頭是白茫茫的大地。這極大的對比,又暗寓了些什麼呢?是清朝的繁華呵!是明朝的衰敗呵!是此時歌舞昇平的京城呵!大明子民,反清復明!一如詩中所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我們又怎可如商女般愚昧,傻傻的當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啊!這些醞釀已久的話,卻還是被咽回了肚子。嗓子發出的乾澀的單音的尾音,也散在了這寒冷潮溼的空氣中,如炊煙般迴盪一會兒就嫋嫋淡去。有誰願意聽呢?有誰聽得懂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哎,大勢已去,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我的思緒被舟子的聲音打斷,“公子,到了。”三步並兩步地走上去,卻看到有人在煮酒暢談。我驚喜萬分,知己!知己!這一發現掃去了心中淡淡的憂愁。我們談古論今,豪飲博徵,觥籌相錯,把酒言歡,其樂融融。滾燙的酒溫暖了心,暖一點,再暖一點。
痛快淋漓的喝吧!下肚三杯酒,我已經有些眩暈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何況人間別久不成悲,珍藏著這相見如一故的淡淡的友誼就夠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迴歸的路上,只有香甜的酒味在飄蕩,溫暖人心……
改寫湖心亭看雪600字篇三:雪與張岱
在中國古代,雪似乎是至真至純的象徵。文人墨客尤其愛雪,把雪和梅的高潔品質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在一片沆碭中,張岱向我們走來。
崇禎五年十二月,35歲的張岱住在杭州。杭州,一個擁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仙境;一個擁有六朝金粉、王謝侯府的舞臺。然而,此時的張岱家道中落,明朝——那個被他寄予無限熱情的朝代,現在已“山河破碎風飄絮”。
大如席的雪花紛揚三日方歇,西湖萬籟俱寂。雪後的夜晚,西湖比平時更冷、更靜,在小船上穿著毛皮大衣、擁著爐火的張岱,他的心,是否和這湖水一樣呢?
在一片瀰漫的冰花中,天與雲、山、水融為一個和諧的白色整體。偌大的西湖,只能看見蘇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露出一點輪廓與張岱的一葉小舟、船中兩三點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亭中竟有兩人比他還早到,一個童子燙著沸酒。“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英雄以惺惺相惜,知音相見,彼此喜出望外。那兩個來自金陵的客人拉他痛飲,他盡力喝了三大杯後告辭。
這飲酒也是一種發洩吧?張岱以他南方人特有的清新淡雅,以靈魂為墨,寫下這樣一篇隱藏無數愁緒的雋永散文。
石公有可憐之處:他不是能“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的辛棄疾,百無一用是書生,空有破陣子的豪情,卻沒有施展的舞臺;石公有可悲之處:他像介子推,但順治不是齊王,他像伯夷叔齊,但他也沒有采薇而食的氣節;他像晏小山,但他沒有小山之才……
那麼多宿命般的事件同時發生在一個熱血青年身上,這造就了他的“閒”,“百無聊賴十依欄”的閒,這樣“閒”,在那個亂世,是幸運,不如說是變相的不幸。
論將才,明有袁崇煥垂名青史;論文才,明有解縉百世流芳,在歷史這個輝煌的舞臺上,張岱顯得太過渺小,所以,正如他當初選擇退隱山林一樣,他再次洗盡鉛華,躲藏在歷史深處,等待那位能號準他那一脈無奈、聽懂一聲輕嘆的知音。
知識擴充套件:讀《湖心亭看雪》有感
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湖、山、遊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沒錯,那便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別緻的情趣,寫出作者不是凡人:何時不能賞雪,偏偏要大清早?何地不能賞雪,偏偏要在湖心亭?一個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的人物形象便屹立在讀者面前了。
別緻的寫景角度與別緻的景象,突顯作者為人處世的高潔情懷。“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了景物的形與神。這是遠觀效果,也是一種朦朧美。你想,上下一白,隱約現出幾點,又似乎在緩緩移動,不比清晰可辨之物更有魅力?!
別緻的湖心亭經歷,“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簡直令作者震驚!——天下竟還有與自己志趣相投者?——於是素昧平生,卻互視為知己,三大白一飲而盡。
那匯聚天地靈氣的西湖,曾引多少遊人流連往返?西湖之美,在於“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婀娜多姿,也在於“湖上春來似圖畫”的美。然而張岱則更加欣賞這隆冬時漫天飛雪的意境。
誰說嚴冬只有肅殺?從作者的筆下流出了:越是嚴寒,其景緻便越耐人尋味。賞春者如此多,然而你怎曉得誰會是你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情景下相約的人,那便是你真正的知音!
倘若你也遇到人生的“冬天”,請不要忘記:嚴寒之處有風景,能將心融入景中體會到它的神韻,是一種情趣,更是一種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