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化石吟> 關於《化石吟》的教學設計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

關於《化石吟》的教學設計

  關於《化石吟》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化石吟》教學設計。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將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後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節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烏有、裹藏、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化石吟》教學設計》。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透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階逐步想高階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透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

  五、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所以我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