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中考複習要點歸納

《記承天寺夜遊》中考複習要點歸納

《記承天寺夜遊》中考複習要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

  《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

  二、文言詞語

  [解]除去,脫。

  [戶]門。

  [欣然]喜悅的樣子。

  [念]考慮、想到。

  [遂]於是,就。

  [寢]睡覺。

  [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裡。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橫]交錯。

  [蓋]原來(是)。

  [但]只是。

  [閒人]清閒的人。

  [耳]罷了。

  三、課文理解

  1、本文的主旨:

  這篇小品文透過寫“月”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透過寫“閒”,傳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境。將“月”“閒”融為一體,深沉含蓄,精美傳神。

  2.“積水空明,藻交橫”分別比喻什麼?表現了景物什麼特點?

  “積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現了月光的皎潔、透明。

  “藻交橫”比喻月影。表現了月影斑駁,搖曳多姿。也表現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麼?

  虛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

  實景:竹柏之影。襯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靜、淡雅和賞月者的`恬靜、悠閒。

  4.“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微妙複雜的感情?(文尾透過“閒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怎樣理解“閒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閒、尋求解脫的曠達……各種難言之情盡在其中。

  5.從文中可見當時作者思想怎樣?你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發?

  蘇軾被貶,心情憂鬱。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他月夜遊寺正是消釋抑鬱的具體行為。在政治漩渦中損傷了的心靈只有在清涼的無所掛礙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復,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的寄託。作者不是沉溺於感情的深淵中,而是尋求解脫,使這篇散文顯得瀟灑、雋雅。

  本文啟發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態去調節自己,樹立進取之心,從而迎來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四、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於是)

  遂迷,不復得路(終於)《桃花源記》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三峽》

  古今異義

  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閒人(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於光景之人;

  今義 與事無關的人

  戶(月色入戶):古義:窗(門戶)戶;

  今義:住戶、人家

  念(念無與為樂者):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紀念,思念 ,讀

  蓋(蓋竹柏影也):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中庭(相與步於中庭):古義:院子裡;

  今義:庭子中間。

  詞類活用

  相與步於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懷民亦未寢:名詞作動詞,睡;臥。

  特殊句式

  倒裝句

  相與步於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後置,應為“相與於中庭步”)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閒人罷了。(定語後置,應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閒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大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起判斷作用)

  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淒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鬱,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