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重點句子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的重點句子有哪些呢?《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抒發了蘇軾的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一篇深受人們喜愛的詩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的重點句子,歡迎大家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的'重點句子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解析:採納了擬人的修辭伎倆,妙在“入”字,將月光寫活了,並且突出了蘇軾的豁達的胸懷。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解析:寫景抒情。“空明”寫月光澄清明亮,很形象。將月下竹影、樹影比喻為水中藻荇交錯,很妙。觀賞如此細緻清楚,可見二人“清閒”盡現。
3.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爾。
解析: 敘事簡淨,寫景如繪,而抒情即寓於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閒”。入“夜”即“解衣欲睡”,“閒”;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閒”;與張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哪麼仔細,那麼清楚,兩個人都非常“閒”。“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冬夜出遊賞月看竹柏地,卻只有“吾兩人”,因為別人是忙人,“吾兩人”是“閒人”。結尾的“閒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閒”反襯“吾兩人”的“閒”。惟其“閒”,才能“夜遊”,才能欣賞月夜的美景。讀完全文,兩個“閒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觀賞的究詘瞳,都歷歷如見。實際上對生活有熱愛、追求之意,可謂“點睛”之筆。
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