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庭堅> 清平樂黃庭堅教案分享

清平樂黃庭堅教案分享

清平樂黃庭堅教案分享

  《清平樂·村居》優質課教案設計【1】

  設計理念:

  詩詞是一種藝術,品讀詩詞應從形象入手,從意境入手,所謂“情緣景發”、“意與境會”、“思與境偕”,把握詩詞韻感,體會詩詞美感,領會詩人情感,從而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意、得言、得法。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本詩。

  2.透過看註釋,想象描繪詩中情景的方法,感受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體會人情之美和生活知趣。

  教學過程;

  一、讀懂題意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辛棄疾的詞《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是詞牌名,詞在當時是配合音樂歌唱的,詞牌名其實是填詞用的曲調名,他表示一種調子,一種節奏、一種情境,按照這樣的說法,猜猜清平樂的節奏應該是急速的還是舒緩的?題目是(村居)讀著題目,你覺得詩人會寫什麼?(農村的景象)可能會寫……那詞人是怎樣將這些農村的景象巧妙地組合在這首詞的46個字中的呢?

  二、讀出節奏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

  (1)為什麼念“bao”?(去掉物體的皮或殼時念bao)

  (2)蓮蓬的蓬,我們平時念輕聲,這裡為什麼念peng第二聲?

  (這是詩詞裡合仄押韻的需要,看“小、草、好、媼;東籠、蓬”)

  (3)翁指的是——媼指的是——(引導從偏旁理解翁媼)

  3.詞一般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闋之間要停頓,我們來喘一口氣作為停頓。——齊讀

  4.詩詞講究平仄,平聲就是陰平和陽平,聲音要拉長;仄聲就是上聲和去聲,聲音要短促。看著老師的手勢我們來試試。

  三、讀出畫面

  (一)環境圖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清平樂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詩都是一個生動的畫面。

  ——這些畫面有些是寫景的——請你讀(指名讀詩句),有些是寫人的——齊讀詩句。

  ——讓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個畫面。

  2.出示: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請自由地搖頭晃腦地反覆讀讀,讀著讀著:你彷彿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甚至聞到了什麼?試著連成一段話說說。

  ——交流:低矮的草房邊上,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動,岸邊草兒青青。(指名2生)

  ——簡簡單單9個字,卻讓你有這麼豐富的聯想,真了不起,請你讀一讀。

  ——這是這句詩帶給你的豐富想象,請你讀。

  ——這樣的農村風光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清新秀美、樸素雅靜)

  ——把你的感受送進去,讀一讀——指名讀(這樣的風景真令人嚮往)(指名讀)——齊讀

  ——這句詩中,詩人只描述了三樣事物,分別是“茅簷、小溪、青草”,那麼詩人看到的景象難道僅僅只有這些?為什麼詩人單單寫了“茅簷、小溪、青草”呢?(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

  ——辛棄疾真不愧是大詩人,選取了極具農村特色的景物,淡淡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農村風光展現出來。

  ——讓我們再一起走進這鄉村美景,——齊讀。

  (二)其他圖

  1.這就是高度凝鍊詩的語言,簡約卻有著極為寬廣的想象空間。詞中的其他的畫面我們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讀懂,請你選擇下面三句中最感興趣的一句,反覆讀讀,邊讀邊想象,並把它寫下來。需要提醒的是:這些都是寫人的詩句,我們肯定要去想象他們的動作、神態、語言,而且詩人描寫的角度不同,我們想象的側重點也要不同。比如,翁媼,你們覺得想象的側重點應該在哪呢?

  2,交流:我們按順序交流

  (1)一對滿頭白髮的老翁老太太,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只聽:……

  相媚好——在親熱地交談,會聊些什麼呢?

  ——執子之手,白頭偕老,這樣親親熱熱在聊天的場面就是“相媚好”,讓我們再一起重溫這暖暖的吳音,相媚好的溫情。

  ——指名讀——真是好聽——齊讀

  (2)大兒鋤豆溪東,二兒正織雞籠。

  ——你能用一個詞來誇誇他們嗎?(勤勞、孝順、能幹)

  ——請用這句詩來誇誇他們。——指名讀

  (3)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臥什麼意思?還可以用哪個字?(躺、趴、睡)帶進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麼?你覺得小兒可能是怎麼臥的?可以趴著,可以躺著,可以側著身子,想怎麼臥就怎麼臥,想怎麼剝就怎麼剝,看到這樣的小兒,你想到了哪個詞?(活潑、可愛、調皮)詩人用了哪個詞?(亡賴)我們現在理解的亡賴是……?而在這裡呢?(是一種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你有調皮的時候嗎?父母可能會這樣說:調皮鬼,你怎麼不聽話?看似責備,實則喜愛。

  ——你能讀出小兒的可愛,讀出對他的喜愛嗎?——指名讀——齊讀

  (4)在翁媼的三個兒子中,你們覺得詩人最喜歡誰?為什麼?雖然都是寫翁媼的兒子,詩人卻各有側重,大兒、中兒一筆帶過,而小兒描寫得形神俱備,喜愛之心不言自明——讓我們再來感受這這份濃墨重彩的喜愛——齊讀下闋。

  3.隨著辛棄疾的描述,我們看到了清新秀美的田園風光,聽到了翁媼的吳儂軟語,看到了他們的三個兒子,他們就這樣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村居圖,——配樂指名讀——配樂齊讀——也讓我們在腦海中深深地記住這幅村居圖——齊背誦。

  在你眼裡,辛棄疾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溫馨、恬靜、安寧、幸福)把這些感受匯成這首詞中的一個字,那就是:醉(板書:醉)

  醉僅僅是指老爺爺和老婆婆喝點酒,微醉嗎?還會是什麼?(陶醉)誰陶醉了?陶醉於什麼?(翁媼、詞人)是啊,寧靜、和諧、溫馨的生活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教師講課技巧【2】

  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甜"

  有些教師的課堂語言比較生硬,語氣粗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猶如教堂裡扯長嗓音的誦經聲,既不能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也不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影響。為此,有必要強調一下,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甜一點。這裡的"甜",是指充滿教師的激情,飽含知識營養,能激發學生求知慾的言語,是讓學生在甜美、歡悅的感情所造成的氛圍中,集中精力,認真學習的言語。

  第一,語言的"甜",源自對學生、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愛。只有愛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才能瞭解到學生的喜怒憂樂、興趣愛好、希望要求。作為心聲的語言,才能溫和、親切、甜美。有人對教師這個職業一腔怨氣,對工作抱應付態度,動輒生氣,遷怒於學生,又怎會有"甜"言奔湧?從教十餘年來,我漸漸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看到學生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喜歡他們。緣於這份愛,學生評價我的課堂語言甜而親切。因此,首先要愛學生、愛職業,有道是言由中出,甜自愛來,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要注意心理修養,善於控制和表現自己的情緒。無論在課外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在走進教室之前,一定要使自己恢復常態,不能把自己惡劣的情緒傳染給學生,更不能向學生流露甚至發洩。這種高度的情緒控制力首先來自於平素的心理修養,來自於高度的職業道德。在教室裡,每個教育者,都是屬於教育事業的,屬於教育物件的;即使在課堂上碰到了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甚至有不遵守紀律現象,也應該冷靜,保持良好的心緒,和藹、親切,講出"甜"的話語來。

  記得剛上班時,一看到學生搗亂,我就會怒上心頭,禁不住狂風驟雨訓斥一番,弄得學生顏面掃地灰頭土臉。現在想起仍覺得很後悔。我們有義務教育他,但是也要維護學生的尊嚴,注意方式。可以把他叫出來用甜的語言教導他,這樣即維護了他的尊嚴,同時也會贏得他的感激和尊重。

  第三,注意揣摩言語技巧,運用語氣、語調、節奏等把話說得更"甜"一些。甜的言語,除了浸透了感情之外,一般還表現為語氣親切,柔軟,但不失莊重感;語調低一點,但不失其速度與生氣;語感兒童氣足一些,又沒有矯揉造作之嫌。話中洋溢著與學生一道探尋知識奧秘的興味。這就需要學點兒童心理學和兒童語言,儘量把自己失去的童心尋回一些兒來,使自己的口語對兒童的口味。唯其如此,才能使學生聽出"甜"味來。

  第四,要注意表情的運用。人們的面部表情是豐富多彩的,它最複雜、最敏感,也最微妙。甚至很難用語言表達的細微深刻的感情,都可以透過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地表達出來。課堂上,學生不但要聽,還要看。要讓學生感覺出語言的"甜"味來,無疑表情可以幫你大忙。如果你面目慈祥可親,情感表露豐富,會大大加強言語"甜"的效果。上大學時,一位姓顧的老師教我們《理論力學》課,這門課深奧晦澀,但是我們整節課都聽得很專注,而且能學會。為什麼呢?因為顧老師和藹可親,眼神中含著笑意和鼓勵,諄諄善誘的語言洋溢著快樂,像敘家常一般,在不知不覺間,每一個知識點像潺潺的泉水一般流進我們的腦海。因此,且不可忽視面部表情的作用,特別是眼神的運用。要讓學生從你的眼神中看出深厚而動人的感情,傾心而熱烈的囑託,熱情而深沉的關懷。

  二、教學語言的速度要得當

  教學語言的速度"快些慢些",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學,對於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影響。並且,這"快些慢些"之間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學問。

  日常生活中,每位教師各有自己的語言習慣,彼此說話的速度總是有差別的。比如,年輕教師說話比較快,連珠炮式;老年教師說話往往緩慢,"掛慢檔";女教師講話,常常比男教師快;這些都是指"生活語言"來說。至於"教學語言"則屬於一種專門的工作語言,它在許多方面與生活語言不同。就拿速度來講,不論是什麼年齡、性格、籍貫、性別的教師,一旦進了課堂,上了講臺,就不應該用日常的生活語言習慣速度去講課,而必須受課堂教學自身規律的制約,受與教學有關的諸多因素的支配,不得有任意性。

  凡有事業心、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語言速度進行一番科學的分析與檢驗,都應該認真地探索和把握最科學、最合理的教學語言速度。

  有些教師上課時說話的速度過快,看起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學生聽課的效果並不好。我們學校有一位女教師,敬業精神首屈一指,但是講課的語速太快了。上一句尚未聽清,下一句又嘰裡咕嚕出來了,學生們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來聽課,久而久之就疲憊不堪了。這正是因為傳送資訊的頻率太高,使聽課人的大腦對收取的資訊處理不迭,勢必形成資訊的脫漏、積壓,導致資訊傳收活動的障礙甚至中止。

  反之,假使教學語言速度過慢,遠遠跟不上學生大腦處理資訊的速度,弊病同樣很大。因為,那不僅會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而且,更壞的結果是將導致教學物件精力渙散。我上大學時教《測量》的一位教師,說話的速度很緩慢,慢悠悠說完了上句,沉吟片刻又說出了下句,時常有的學生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這是因為大腦對所收到的資訊已經完成了選擇,進行了反饋或儲存的處理,這時仍然沒有新的語言資訊傳送過來,一再地脫節、等待,持續時間一長,感官和大腦皮層細胞自然會引起倦怠,從興奮轉入半抑制狀態。在心理上也會呈現出厭倦疲乏的反應,降低聽課的興致與效果。那麼怎樣才能科學地確定和把握教學語言的合理速度呢?

  一般地講,至少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教學物件的年齡因素--這是確定教學語言速度的重要依據。給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上課,教學語言的合理速度有明顯差別。對中學生、大學生,其感官功能、大腦發育情形與負荷能力都逐漸成熟,呈現出精力充沛,反應靈敏、迅速的特徵。這時,他們說話、思維和舉止動作都是速度很快的。面對這樣的教學物件,教學語言的速度就得與之相適應才是合理的。

  其次,是教學內容因素--這是確定教學語言合理速度的又一重要依據。即,在同一年級,對同一批教學物件,講不同學科的課或者同一學科的不同內容,由於教材有深淺難易之分,教學語言的速度也應有快慢之別。比如,講述的速度一般快於講解的速度;講淺顯易懂的內容一般比講艱深繁難的問題時說話快。

  再次,是教學環境因素--這也是制約教學語言速度的條件之一。例如,在小班上課與在合堂教室上大課,教學語言速度就有差別;上內堂課與上外堂課也不同。空間大、距離遠,語言速度就要相應地放慢。另外,課堂內外環境安靜不安靜,有無噪音干擾等等,也對教學語言速度有影響。

  三、教學語言的響度要適當

  由於性格、氣質、體質、語言習慣等多方面的差異,每個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的高、低、強、弱各不相同。有的愛粗喉嚨大嗓門兒,有的總是柔聲細語。各種語言習慣,在生活中一般並不妨礙思想交流。但是,上課堂講課,說話的高、低、強、弱就是個不能不講究的重要問題了。如果響度不當,不光對授課效果有影響,而且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有關係。響度合理是理想的.教學語言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一切運用有聲語言的場合應當講究的問題。

  教師上課,傳授知識,是交流思想、傳遞資訊的活動。為提高教學效果,不能不努力尋求教學語言的"合理響度",也就是使自己說話的音高、音強、音長達到和控制在最適當的程度。具體標準是使坐在每個位置上的學生都能毫不吃力地聽清楚教師講的每句話,發出的每個音節,並且耳感舒適。如果達不到或超過這個合理響度,就會妨礙資訊傳遞,影響聽課的效果。

  不少教師自恃聲音"宏亮",即使在小課堂上課也習慣於放開嗓門,像在大會上講演。殊不知這種習慣的壞處實在很多:首先是講者不必要地做多餘的功,無謂地消耗能量和精力;其次,由於學校教學區的建築結構,不論樓房平房,總是一排排教室毗鄰連線的,當這屋上課時,那屋也在上課。如果某個教室裡教師講課聲音過大,對四鄰是很討厭的干擾,對整個教學秩序也起著破壞作用。再者,對本班的學生來說,超過所需響度的講話會使聽者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寧,影響收取資訊和及時反饋。這個學期,學校聘請了一位很有實踐經驗的老工程師講課,他的聲音簡直如雷貫耳,學生應該聽得很清楚了吧?其實學生苦不堪言,尤其是第一排的學生,不聽覺得可惜,聽得話又震得耳朵難受。

  反之,如果教師說話聲音過小,達不到必須的響度,後面幾排座位上的學生就聽不清,不能順利地收取到教師發出的全部語言資訊,當然也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我講課的弊端就是聲音太小,後面的學生總提意見。聲音不能覆蓋全堂,不僅降低了教學效果,同時也好像自己自信心不足似的。

  到底怎樣科學、合理地把握教學語言的響度呢?這要靠教師自己善於體會揣摩,善於在實踐中總結。話是講給教學物件聽的,要時時從聽者的角度著想。這裡,不可忽視的一個標準,是講課者本人的耳感。即自己講話同時,自己的耳朵也在聽著。自己說話聲音高低強弱,音響效果怎樣,自己的耳朵就隨時在"監聽"和檢驗,有一種現象很有趣:大凡耳聾或聽力弱的教師往往習慣於用過響的聲音說話。這正表明,個人的聽覺對於個個把握說話響度的重要。

  有經驗的講課,總是很自然地藉助個人耳感,根據課堂空間大小,最近和最遠的學生座位與講臺間的距離,聽課人數的多少,教室有無天花板,門窗是開是關,課堂內外噪音大小等等各種與音響有關的因素,以及個人聲音的特點,把握個人說話的合理響度,追求響度的最佳效果。

  對有聲語言來說,響度合理的是保證交流思想、傳遞資訊效果的最重要條件之一。要掌握得好,既需弄清許多複雜的原理,又需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應當充分重視,切切實實地下些功夫。

  四、講課要有節奏感

  語言節奏是指講課時語音、語調的高低和說話的速度。

  首先,語音要清楚流暢。教師明快清晰的語音,能博得學生的好感,為撥動學生的心絃創造良好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儘量使用普通話講課,避免難懂的俚語和鄉音,只有教師講課字字清晰,學生才能聲聲入耳。

  其次,語調要抑揚頓挫。這種語調高低的交迭伴隨著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種節奏。這種節奏作用於學生的感官神經,就能導致大腦皮層不斷產生興奮,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強烈的感情共鳴,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高爾基說得好,"在距離近的地方要避免使用同樣的字眼、聲音和音節。"語調只有高低相別,錯落有致,學生聽起來才能精神飽滿,興趣盎然。

  再次,說話要快慢適度。一般來說,說話速度要根據講課內容和學生情況而定。

  對重點內容要反覆地講,以期使學生加深印象;對難點要緩慢地講,讓學生有回味咀嚼的過程。有時這一點我就沒處理好。在學習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這一節中,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力系,而且力系的合成在以後的課程學習中會不斷用到。儘管我在講述力系合成時刻意放慢節奏,但是從反饋回來的資訊看,我講的還是偏快,立即反映出學生在上課時並沒有徹底理解合成公式的內涵。

  對一般內容要簡明地講,使學生了解概要。我的學生曾對我說,如果課堂上老師講課節奏太慢,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下降,學習熱情會冷談下來。比如在我的一節課中,我採用快節奏的方式講課。因為這一節中知識點少,而且學生在初中已有所瞭解,內容較少且枯燥。我就多舉例子多設問,並讓整節課節奏緊湊,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被我吸引著,這樣的節奏既省時間,又能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迅速轉入新的知識點學習中。

  因此,適當的講課速度能使學生在教學節奏中把握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一律用同等速度平鋪直敘,那就會機械呆板,使學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領。

  綜上所述,良好巧妙的教學語言,即要"甜",又要有恰當的速度、響度、節奏感,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