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紅樓夢》劉姥姥簡介

《紅樓夢》劉姥姥簡介

《紅樓夢》劉姥姥簡介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緻,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劉姥姥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劉姥姥簡介

  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在文學史上擁有極高的成就。《紅樓夢》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共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紅樓夢》更是位列四大名著之首。此書以其磅礴的故事架構,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迂迴曲折的故事情節,而歷來被眾學者稱道。在這部小說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不計其數,而且人物關係極為複雜,要想讓每個人物都不至於同質化,極為考驗作者的人物塑造能力。

  實際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紅樓夢》,很好的表現了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性。諸如多情又專情的賈寶玉,清純脫俗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爽利潑辣的鳳姐以及佛心不淨的妙玉等。而本文要講的這位人物,實際上也是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一大成就。

  劉姥姥雖然出生貧苦,但其真誠實在,大智若愚等的表現,在出場不久後就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甚至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情景,被人們總結出許多歇後語,從而在民間廣為流傳。想來就是並沒有看過《紅樓夢》這本書的人,對劉姥姥都應該是有些印象的。

  劉姥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進入賈府之後處處體現了底層人民的生活技巧。這位來自鄉下貧農家庭的飽經風霜的老婆婆,讓我們見識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劉姥姥祖上曾與四大家族之王家同姓連宗,現今日子難過,便帶著孫兒前來賈家求助。想要依著與王夫人的那麼一點微薄的親緣關係,打打秋風,從而度過難關。也不知是劉姥姥運氣好還是如何,不想入了賈府老祖宗賈母的眼緣,從此便與賈家扯上了更深的關係。府裡的姑娘小姐,媳婦丫鬟,為了討好老祖宗競相對劉姥姥熱情款待,讓劉姥姥見識了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生活。在這麼一個過程中,劉姥姥並沒有流露出自卑的情緒,而是一直以平常心看待自己與賈母的差別,在見到眾多奢侈排場時,只樸實的表現出自己的直觀感受。劉姥姥幾次進大觀園,實際上是賈府衰落的一個重要線索。同時也有人說,作者塑造劉姥姥這麼一個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賈母作對比。總之無論什麼原因,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地位都極其重要。

  劉姥姥是個知恩圖報之人。劉姥姥最開始與賈府扯上聯絡,正是因為家中日子難過,沒有銀錢買糧米,因此想要靠著和王夫人的關係打秋風。而在得到賈家幫助,度過了難關之後,便立馬給予自己能力所在的回報。書中寫到,第二年糧食收成好了後,劉姥姥便帶著自家產的果蔬孝敬。《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劉姥姥因上次來過,知道平兒的身分,忙跳下地來問”姑娘好“,又說:”家裡都問好。早要來請姑奶奶的安看姑娘來的,因為莊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嚐嚐。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這個吃個野意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

  在得到賈府的關照後,也並沒有在外大肆宣傳自己與賈府的關聯,而是仍舊過著自己的日子。這其實是很難得的,畢竟拉上賈府的旗號,絕對會給自己的生活增添許多便利。別的不說,就說打著賈府的旗號,在外招搖撞騙也是能得到好處的。

  劉姥姥有著底層人民特有的淳樸善良,重情重義,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劉姥姥第三次進入賈府的時候,那個時候賈母已經去世,賈府的衰敗已經不可逆轉。鳳姐權柄不在,又感念自己命不久矣,想到自己苦命的女兒,便拉著劉姥姥的手,含淚託孤。精明的鳳姐深知,賈府財狼虎豹眾多,值得託付之人並不多。而劉姥姥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將巧姐託付給她,讓鳳姐更為放心。劉姥姥一口答應了此事,並在鳳姐以鐲子相謝的時候,推辭不受。而後來巧姐被“狠舅奸兄”賣了的時候,劉姥姥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拼力將巧姐救了出來。

  除了以上幾點,劉姥姥還是個聰明能幹,堅韌不拔的人,她智慧、幽默,俠肝義膽,是《紅樓夢》裡重要的收場人物。

  人物經歷

  劉姥姥寡居多年,只靠兩畝薄田度日,她有一個女兒嫁給了與王夫人的孃家連過宗的王家子孫,叫王狗兒。劉姥姥本靠著兩畝薄田度日,女婿王狗兒因一對兒女青兒板兒無人照看,便將她接到家中過活。劉姥姥靠女婿過活,便一心一意為女婿一家生計操勞著,這一年年關將近,家中貧寒,連過冬的一應吃穿都沒錢置辦。

  王狗兒在家閒尋氣惱,劉氏也不敢頂撞,劉姥姥看不過,便提出叫王狗兒尋王家救濟,王狗兒覺得打嘴現世的不肯去。劉姥姥說出了極有勞動人民大智慧的話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劉姥姥便帶著孫兒板兒,去了榮國府,尋找曾經的王家二小姐,如今的賈家榮國府二房的二太太王夫人,尋求救濟。因此引出了紅樓夢裡兩次經典的劉姥姥進榮國府,還帶來孫兒王板兒和王熙鳳的女兒賈巧姐的一段姻緣。

  劉姥姥她見證了賈府興衰榮辱的全過程:前八十回,一進為求幫助,她小心謹慎,奉承周瑞家的,又奉承王熙鳳,希望能夠得到救濟;二進是報恩,她帶著勞動人民的質樸作為,被林黛玉戲稱是母蝗蟲,薛寶釵等也是鬨堂大笑誇她詼諧的好,突出了林黛玉等人的不知勞動人民的辛酸艱苦;續書後四十回的三進,則是映照了金陵十二釵之一巧姐的判詞“餘留慶”,是為了還王熙鳳的恩情救助她的女兒巧姐兒。

  一進榮國府

  《紅樓夢》裡面有三條主線:一是寶黛釵愛情線,二是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個社會的沒落線,三是大觀園盛衰線。除了這三條主線以外,還有很多副線,其中有一條副線的主要人物就是劉姥姥,由她的活動來引出賈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別是要引出王熙鳳。這樣寫有三個原因。第一,劉姥姥家跟王夫人有點瓜葛,所以劉姥姥才進得府去,說得上話,才能把那些事給引出來。第二,劉姥姥是個局外人,所以她看什麼都很新奇,那麼透過劉姥姥的眼光就把榮國府的情況很自然地介紹出來了。第三,劉姥姥是個農婦,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陪襯作用,她陪襯賈府上下的好心善意和勢利取笑。

  劉姥姥出場就表現出她見識不凡。她一個農村老婆婆,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兒強得多。這狗兒是務農為業,只會唉聲嘆氣,劉姥姥比他強多了。劉姥姥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是務虛。還務實,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你們王家二十年前,從前跟賈府有什麼瓜葛,王家的二小姐是王夫人了,當時我還見過,二十年前我還見過,那麼可以從這個地方開啟缺口,去爭取點贊助。她是又務虛又務實,這比狗兒明顯強多了。

  劉姥姥是怎麼稱呼這些僕人呢?她不是叫大爺,也不是叫老爺,而是稱他們為太爺。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要稱縣官縣令才是縣太爺,所以劉姥姥在稱呼上就顯示出她那種膽戰心驚,那種小心謹慎。她要找周瑞家的說,煩哪位太爺替我請他老出來,頗有農民進城辦事或到政府部門尋求幫助一般的低眉順眼,以自尊心和臉面換來一點實際或物質的幫助,細想來,也是不易和心酸,像劉姥姥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婆婆,在榮府的僕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盡小心。那些僕人當然都不把她放在眼裡了,幸虧有一個忠厚老僕,就對她說,說你呀,到後門的后街上去打聽去。那麼劉姥姥呢,就繞到後門上,這個“繞”字用得也非常好。到后街後門上,我們就知道了,寧府榮府佔了寧榮街的大半條街,前門到後門,她還沒進院子呢,還沒見到一個主子,甚至沒見到一個僕人,我們已經可以看出,榮府之大,僕人之多。

  劉姥姥進榮國府,她見的第一個人是周瑞家的,第二個人是平兒,王熙鳳且不出場呢,可是讀者會感到處處有王熙鳳的影子。劉姥姥陪襯的第一個人物是周瑞家的,曹雪芹採取的就是步步陪襯的手法,他是透過周瑞家的來陪襯王熙鳳,透過周瑞家的那些言談,顯出榮國府的顯赫和王熙鳳的權勢。周瑞家的怎麼肯幫忙呢,因為當年周瑞買地的時候,曾經請狗兒幫過忙,從年齡來講應該是狗兒他爹在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可不是賈府買地,這是賈府的僕人買地,要是賈府買地,那肯定不會讓狗兒幫忙。而且還有一條,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頭,你想連僕人都有丫頭,你就可想而知,這榮國府是多麼奢華,僕人家都買地,賈府有多少地,咱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個就是透過平兒來陪襯王熙鳳,因為平兒長得又漂亮,穿得又非常闊氣,劉姥姥一開始以為她是王熙鳳,後來才知道,她不過是個有身份的丫頭罷了。

  劉姥姥見過了平兒跟周瑞家的,最後王熙鳳終於出場了。王熙鳳出場還不是直截了當地馬上就露面,這個地方寫得實在是太高明瞭,是透過劉姥姥的聽覺和視覺來寫出王熙鳳的出場。先是自鳴鐘,這個自鳴鐘就是掛鐘,這個甭說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誰家裡面有一個自鳴鐘,那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財產,聽了自鳴鐘響了幾下以後,只見小丫頭們齊亂跑,說奶奶下來了。周瑞家的和平兒忙起身,急忙走了,一個“亂”,兩個“忙”,就形象地寫出王熙鳳的權勢和威風,誰都不敢有一點差錯。王熙鳳還沒有露面,她手下人馬之多,權力之大,威嚴之重已經充分顯示出來了。然後,總算引見了劉姥姥,王熙鳳吃完飯了,王熙鳳問她有沒有吃飯,然後下令傳飯,最後又給她二十兩銀子。你看二十兩銀子王熙鳳找了個什麼說法,多高明,你看看這個地方二十兩零一吊,這一吊是我給的,那二十兩銀子是太太給丫頭們做衣服的,我還沒來得及給她們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你看她多會做人,多會說話。

  二進榮國府

  二進榮國府,有四個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透過劉姥姥的眼光和活動寫出大觀園之大、之豪華、之美麗。那時候大觀園的所有院子都已經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觀景,這當中還有很多跟大觀園內少爺小姐們,那些少奶奶們的活動和交流。這次還到了好幾個賈政當初沒有去過的地方,這樣就把大觀園更加全面地介紹出來了。在參觀的過程當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這個活動內容就非常豐富,從而把大觀園的豪華美麗表現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從賈政、寶玉眼裡看不一樣了。

  第二個作用是寫活了許多人物。寫活的人物當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們看妙玉獻茶當中表現出來她的個性,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給賈母用的杯子,給其他人用的杯子,都是珍品。給黛玉和寶釵的,上邊還有晉朝人的題字,還有蘇東坡用過的筆跡,都是稀世珍寶。賈母喝過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後就給劉姥姥喝,妙玉就不要了,讓道婆放到外頭,準備扔掉了。寶玉就說賞給劉姥姥吧,可以賣個錢,過日子,妙玉說幸虧我自己沒用過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過,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給她,這個地方就寫出妙玉喜潔。透過妙玉獻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這種潛意識,就是妙玉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個綠玉斗給寶玉喝了,給他用了。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對於所謂存天理滅人慾的那種封建禮教的批判。

  第三個作用自然也寫出了劉姥姥自己。劉姥姥可以說是個編故事的天才,張嘴就來,而且特別適合聽眾的需要,用時髦的話說,她就是能夠適應聽眾的審美需求。她編的第一個故事,她說下雪天,聽見外邊柴堆響,一看是個漂亮的十七八歲小姑娘。她為什麼說是個十七八歲的漂亮小姑娘?當時賈母身邊好些個小姐少奶奶還有那些漂亮的丫頭,不都是十七八歲上下嗎?說個十七八歲正好,肯定是討人喜歡。值得注意的是什麼呢?劉姥姥只講了外邊聽見那個柴堆響,有人好像抽柴。所以賈母就說是不是因為雪天,外邊有人路過,抽柴生火取暖。正好這時候外邊著火了。劉姥姥可沒說個“火”字,劉姥姥要說火字,完了,那底下就沒她的活了,就不會講第二個了。那個火字是賈母說的。所以等火救滅了以後,賈母讓她接著講。劉姥姥接受教訓了,不能沾這個火字,要特別小心。這回她編了一個萬無一失的故事,說有個九十多歲老太太,本來要絕後了。觀音念她心誠,賜給她一孫子,那孫子十三四歲。你說她編得多好,賈寶玉她看得出來就這一個男孩是賈母最鍾愛的,90多歲老太太比七十歲要年長二十多歲呢,老人都願意聽長壽的故事,而且肯定討人喜歡。所以說,民間藝術家劉姥姥善於根據聽眾的審美需要,進行即興創作。

  第四個作用,就是為日後賈府敗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筆。這裡邊就寫到當時王熙鳳的女兒,大姐抱著一個大柚子玩(那時候還沒取名字呢),見板兒手裡拿著一個佛手,然後她就要。丫鬟就哄著板兒把這個佛手給大姐換了柚子,板兒呢已經對佛手玩膩了,玩很久了,他看見那個柚子又圓又香,就換了,好,這裡頭什麼講究呢?這個好像是冥冥之中緣分是佛手指引的結果,曹雪芹在這兒他是進行了這麼一番暗示。所以,讓劉姥姥起名,劉姥姥不就說了嘛,取個“巧”字,將來必定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全從這“巧”字上來。而劉姥姥在第四十回中說的兩句連句也是值得注意的:“大火燒了毛毛蟲(指一場大火(諧音:”禍“)將會把賈府燒得一乾二淨),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指巧姐本是如花朵享受大戶人家的富貴,但是賈府之敗使她流落了煙花巷,後來經劉姥姥救助在農村有了個很好的結果),劉姥姥用莊稼人樂觀、幽默的本色,來暗示了賈府未來的處境,也體現了雪芹對鄉下人一種由衷的讚美。

  三進榮國府

  劉姥姥進榮國府,正面落筆的有:一進初識鳳姐;二進遊大觀園;三進鳳姐彌留;四進解救巧姐;五進巧姐團圓。但在暗場裡,遠不止這五次。如巧姐說:“那年在園裡見的時候,我還小。前年你來,我還合你要隔年的蟈蟈兒。”(113回)

  113回三進榮國府。因聽說賈府抄家,著實憂心,“幾乎唬殺了”。而更大的打擊還在賈母之死:“昨日又聽說老太太沒有了。我在地裡打豆子,聽見了這話,唬的連豆子都拿不起來了,就在地裡狠狠的哭了一大場。我合女婿說:‘我也顧不得你們了,不管真話謊話,我是要進城瞧瞧去的。’我女兒女婿也不是沒良心的,聽見了也哭了一回子。”(113回)賈母噩耗傳來,劉姥姥悲痛欲絕,次日天沒亮就趕著進城來了。探望過鳳姐,不及飲茶,先急著叫人帶了去“請太太的安,哭哭老太太去罷”。

  本回重點是鳳姐病逝,臨終前託付劉姥姥看顧巧姐。當時鳳姐已是“神衰鬼弄人”,專候劉姥姥,“劉姥姥看著鳳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裡也就悲慘起來”。劉姥姥不負鳳姐,患難見真情。文中還寫到劉姥姥一種奇特的本領。“鳳姐愈加不好……劉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裡唸佛,搗了些鬼,果然鳳姐好些”,然後連夜回村莊替鳳姐許願求菩薩。這份本領亦與42回為巧姐、賈母送祟照應。

  四進榮國府

  119回四進榮國府。邢大舅、王仁、賈環、賈芸、賈薔等一干狠舅奸兄及邢夫人趁賈璉不在家,合謀擺佈巧姐,要把她賣給一個外藩王爺。平兒和王夫人無計可施,心急如焚。這時劉姥姥忽然到來,和平兒一起悄悄把巧姐送到鄉下藏起來,這才免了一難。東觀閣批曰:“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好了,好了!”這是劉姥姥仗義營救巧姐的故事,真正的大情大義,非別個能及。

  人物鑑賞

  寓言色彩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多打了兩石糧食”,就把頭一茬摘下的瓜菜送來,以感謝賈家的關照。沒想到,這一來,卻意外受到賈老太太的愛寵和厚待,並且給大觀園的小姐太太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後十回中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時她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這時的榮國府已被查封,王熙鳳已經落到“力詘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傷害的人們,都來乘機報復。她在眾叛親離、極端狼狽的垂死之際,卻把自己的獨生女巧姐託付給劉姥姥。在封建社會里,所謂託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義或信任。精明過人的鳳姐,憑藉她銳利目光看出,在當時的榮寧二府中,只有劉姥姥這個人才是善良的,才不會對她落井下石。

  劉姥姥沒有因自己和賈府的關係招搖撞騙炫耀鄉里,也沒有因王熙鳳的背時而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劉姥姥一進入榮國府,就很快受到賈母、寶玉、鴛鴦、平兒等人的喜歡,表現出了她的機智過人之處,這和她經歷了各種磨難仍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情趣有著極大的關係。她的幽默風趣,她的精明強幹,無不充滿寓言色彩。她辦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無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帶有哲理性。也正如王熙鳳所料想的那樣,在她死後,巧姐的“狠舅奸兄”為了圖幾個錢,要把巧姐賣給外藩王爺的時候,劉姥姥勇敢機智地救出了巧姐。劉姥姥在這裡的具體行為,表現了這個人物高貴、機智的品質,她敢做敢為,有計有謀有辦法,也毫不顧慮拯救這個無助孤女會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和危險。王熙鳳當初用自己對劉姥姥的一點同情心態,換取了女兒免遭厄運,這件事本身就極具寓言色彩。

  生活藝術

  (一)表演藝術

  40回宴席上見那雞蛋小巧,“劉姥姥便伸筷子要夾,那裡夾的起來?滿碗裡鬧了一陣,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親自去揀”。行令時,劉姥姥兩隻手比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都顯露出過人的表演才華。41回賈母令女伶奏樂,“當下劉老老聽見這般音樂,且又有了酒,越發喜的手舞足蹈起來”。黛玉說她那是“牛舞”,看似取笑,實則深許之。別忘了“聖樂一奏,百獸率舞”恰是有文獻記載的中國舞蹈藝術的最早起源。

  最令人稱奇道妙的要數鳳姐和鴛鴦“捉弄”劉姥姥的那一段:“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40回)接著放筆描寫眾人的笑態:

  “史湘雲撐不住,一口茶都噴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哎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裡,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裡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她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這是《紅樓夢》的一組經典鏡頭。但看她“站起身來,高聲說”,說完後“自己卻鼓著腮幫子不語”。見此情景,覺得比54回那兩個才疏藝淺的說書女先兒有趣多矣。如此高超的'喜劇天賦,豈是一般庸人能做得到的?

  (二)語言藝術

  她形容賈母的屋子道:“人人都說,‘大家子住大房’,昨兒見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櫃、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櫃子比我們一間房子還大,還高。”(40回)活話出賈母屋子的氣派。她又打趣那雙沉甸甸的象牙鑲金筷子道:“這叉巴子,比我們那裡的鐵掀還沉,那裡拿的動他?”用莊稼人日常生活的農具來比配,收到奇特的喜劇效果。興之所至,連一個雞蛋在她嘴裡說出來也變得妙趣橫生:“這裡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一兩銀子,沒聽到響聲就沒了”。她讚歎大觀園的美景和惜春的才氣,也是趣味盎然。

  讀這兩回,只覺劉姥姥妙語連珠,惹眾人連連發笑。從她身上我們看到藝術並不神秘,而是就在生活中,真正生動有趣的藝術應該與生活共生。

  劉姥姥的喜劇表演並無落單,而是處處有鳳姐配合。一部《紅樓夢》,大家都知道鳳姐的語言藝術是最上乘的,尤其是大量諺語俗語俚語歇後語的運用,堪稱紅樓一絕。如今劉姥姥恰好和她結成一對兒拍檔,一唱一和,同為傑出的生活藝術家。

  (三)詩歌藝術

  正邪兩賦有情人,正因有情,所以有才。有情人不一定要寫詩,他的生命自成一首詩,他這有情的一生本就是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妙好詩。用生命寫詩的有情人都是真正的詩人。劉姥姥便是這樣一位融入生活的詩人。而且作者筆下還真就讓她做了詩,她的詩才便透過金鴛鴦三宣牙牌令顯露出來:

  左邊“大四”是個人——是個莊稼人

  中間“三四”綠配紅——大火燒了毛毛蟲

  右邊“么四”真好看——一個蘿蔔一頭蒜

  湊成便是‘一枝花’——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

  “大火燒了毛毛蟲”,與賈母的“這鬼抱住鍾馗腿”有異曲同工之妙,皆喜劇樂事。“一個蘿蔔一頭蒜”,蘿蔔言其大,蒜言其多。蒜的瓣粒多,容易成活,象徵多子多福。“倭瓜”,《光緒順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飢,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參照“綠葉成蔭子滿枝”,喻女子結婚生子,暗示巧姐與板兒的姻緣。

  劉姥姥的酒令儘管文雅不足,卻也是莊家人現成的本色,透著別樣的村野風光,正符合76回妙玉詩論“歸到本來面目上去”,比某些文人詩“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檢怪”強多了。因此,我們讀了劉姥姥的酒令,就該肅然起敬,而不可嗤之為“俗”。更何況她那“大火燒了毛毛蟲”“花兒落了結了個大倭瓜”的警句新奇別緻,氣勢不凡。倘使她也知書識字,不愁不是個詩翁了。

  (四)藝術欣賞

  這次園遊會,劉姥姥並未汲汲於財貨,而是看重經歷、體驗,道是“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的,都經驗了”(42回),在此過程中顯示出非凡的藝術欣賞水平。

  大觀園之美,她贊不盡,便用畫兒來形容,“比那畫兒還強十倍”(40回),對園林和繪畫很會欣賞。她喜歡那點心的花樣子靈巧,說道:“我們那裡最巧的姐兒們,剪子也不能鉸出這麼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捨不得吃,包些家去給他們做花樣子去倒好。”(41回)

  鳳姐取來一套竹根杯,劉姥姥眼中看去,“喜的是雕鏤奇絕,一色山水樹木人物,並有草字以及圖印”,正是懂得欣賞品鑑的行家眼力。後文妙玉又給寶玉取出一隻竹根茶杯,與劉姥姥的竹根酒杯前後輝映,見得寶玉能享用能鑑賞的,劉姥姥也能。正是這些文字表現劉姥姥與寶玉心靈相通,嘉許她為正邪兩賦有情人。

  劉姥姥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過得如此逍遙自在、天真爛漫、風趣活潑而又不失原生態本來面目,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更別說她還被那個清貧粗鄙的生存環境包圍,這就更不容易了。

  本色演出

  劉姥姥將一個快樂、節儉、愛熱鬧、滿身土裡土氣的農村老婆婆那份本色戲演得活靈活現。

  她信口開河惹得寶玉刨根問底的那個小故事顯出劉姥姥抖包袱的本事。說到雪天聽到屋外響動,以為有人來偷柴草時,便故意停頓,賣了個關子。惹得賈母的思維不得不跟著她往下走,不覺得入了戲,猜測是過路客人拿柴草烤火禦寒。這時劉姥姥將包袱抖了出來,說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標緻小姑娘。包袱抖出來後,因為南院發生了小火災,便戛然而止。知道賈母因為失火而厭煩了這個故事,劉姥姥知趣地打住。可是賈府另一個重要人物寶玉卻不依不饒問到底,她便順著寶玉的愛好,信口編了一段悽婉的故事,惹動了寶玉憐香惜玉之心,傻傻地派焙茗去找那個子虛烏有的廟。這即興創作的水平如何?

  劉姥姥滿口村話,卻是那樣幽默有趣,形象生動。如大夥兒給劉姥姥頭上插滿花,她自己打趣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索性做個老風流。”粗鄙的詞彙、充滿鄉土氣的動作正是劉姥姥打動大觀園中諸人的根本原因。就如趙本山的小品一樣,只有充滿東北黑土地的鄉野氣息,才博得了觀眾的喝彩。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劉姥姥假裝斯文,說那些著三不著四的文辭,趙本山改變戲路裝城裡的紳士,效果如何?肯定是東施效顰。

  劉姥姥的表演,毋庸諱言,是在討好賈府的主子。她扮演的是丑角,但她絕不是醜惡的人物,她知道大家在取笑她的土氣,但她是樂在其中,更以為大家帶來歡樂為樂。

  相親相愛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陪著賈母取樂,賈母鳳姐平兒鴛鴦等人對她相當尊重。如賈母留客,說道:“我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我正想個地裡現結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象你們田地裡的好吃”(39回)。這是真心話,賈母是真懂生活。

  劉姥姥被調笑,賈母忙解圍:“鳳丫頭,別拿他取笑兒,他是屯裡人,老實,那裡擱得住你打趣他?”劉姥姥摔倒,賈母笑罵丫頭們道:“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只站著笑。”又關切道:“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頭們捶一捶。”(39回)酒宴中,“賈母、薛姨媽、王夫人知道他有年紀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說是說,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這頭一杯罷。’”(41回)對比飯局上惡作劇式的勸酒者流,明顯可見賈母等人是真心喜愛劉姥姥。

  劉姥姥粉墨登場,賈母樂得合不攏嘴,鴛鴦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所以她是真心感激劉姥姥。42回鴛鴦替劉姥姥打理包袱,自己也送了許多衣物玩件,又邀請道“閒了再來”,又陪著去鳳姐那裡拿了東西出來,“直送劉老老上車去了”,竟有些依依不捨之意。

  平兒也是一位重情重義的有情人,她待劉姥姥同樣一片真心。除了送給劉姥姥許多東西外,更有知心話道:“休說外話,咱們都是自己,我才這樣。”(42回)

  39回劉姥姥的信口開河自然而然蘊含女兒尊貴的精神,暗合寶玉心事。寶玉體貼劉姥姥的生活艱難,就把妙玉的成窯杯送給了她。寶玉不僅不嫌棄劉姥姥的粗俗和髒,而且對她的情頗為讚賞。作者特地將她這樣一個卑賤粗鄙的村野老嫗寫進榮國府,寫進大觀園,並一直寫她進怡紅院,更至於醉臥寶玉床上。正是為了啟示讀者:天下有情人如同源之水,終系一脈,而不分乎貧富貴賤。

  劉姥姥的笑料純是一片真情,她對待老太太和姑奶奶並那些小姐們連各房裡姑娘們真心喜愛體貼,竟能覺悟到:“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40回)劉姥姥與賈母年齡相仿,對人世風霜俱有同感,故而惺惺相惜,相互愛重。難得的是她也能推己及人,體貼人情。42回鳳姐說起賈母被風吹病了,劉姥姥聽了,忙嘆道:“老太太有年紀的,不慣十分勞乏的。”此話來得何等自然。

  黛玉雅謔

  劉姥姥遊大觀園文中,黛玉有三事頗受人詬病:取笑劉姥姥講的故事道“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39回);諷刺劉姥姥的舞姿道“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41回);調侃劉姥姥為“母蝗蟲”。

  如所周知,黛玉從來都是一副病西施模樣,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可是我們看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兩宴大觀園,簡直活蹦出另一個開朗活潑的黛玉來,叫人幾乎不敢相信這就是黛玉。您看她一舒愁腸,展放愁眉,和姐妹們開懷大笑,原文特寫她的笑態,“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笑得兩手捧著胸口”。42回補敘她在酒令上“失於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焉知不是由於一時高興,得意忘形所致?

  黛玉這段真正無憂無慮的幸福快樂時光拜誰所賜呢?此人非他,正是劉姥姥。回目“雅謔補餘香”,細想黛玉雅謔的靈感從何而來呢?不就是受到前兩回劉姥姥藝術表演的啟發麼?原來作者有意將劉姥姥的藝術才情讚譽為香。一個“香”字,與黛玉菊花詩“口齒噙香對月吟”一樣韻味,是以謂之“補餘香”。

  正文黛玉的雅謔也像劉姥姥一樣信手拈來,如“人物還容易,你草蟲上不能”,“別的草蟲不畫罷了,昨兒的‘母蝗蟲’不畫上,豈不缺了典”,“你快畫罷,我連題跋都有了,起個名字,就叫作‘攜蝗大嚼圖’”。黛玉這些奇思妙想都是受到劉姥姥風趣幽默的喜劇藝術感染而生。她那靈機一動,她三次諷刺劉姥姥的妙語,竟然都是學習了劉姥姥的生活藝術現炒現賣創作出來的。黛玉被劉姥姥高超的生活藝術才情深深感染,無形中她成了劉姥姥的大徒弟。

  前數回一路只見劉姥姥把眾人逗得歡笑不絕,42回黛玉這個大徒弟也不負眾望,依舊讓大家又樂了一把:“說著,大家都笑起來”,“眾人聽了,都拍手笑個不住”,“眾人聽了,又都笑起來”,“探春‘噯’了一聲,笑個不住”。更有點睛之筆還在後頭。當黛玉說出那句經典臺詞“攜蝗大嚼”時,作者故技重演,又將眾人笑態大書一筆,將此段與“老劉老劉”對看,前後恰好相映成趣。

  作者還將劉姥姥的語言藝術提到與鳳姐、黛玉、寶釵對等的高度,可見曹雪芹的確有意透過劉姥姥遊大觀園這幾回大文創作一幅生動絢麗的生活藝術和喜劇藝術的長卷。黛玉所說“昨兒‘母蝗蟲’不畫上,豈不缺了典”竟是特別提醒惜春,更提醒讀者:別忘了劉姥姥才是這幅大觀園遊樂圖不可或缺的第一主角。

  黛玉三次雅謔,表面上好像諷刺劉姥姥,內在卻寫她愛重劉姥姥。劉姥姥給黛玉帶來了非常特殊的快樂心情和藝術靈感。如果說海棠詩、菊花詩洋溢著纏綿悱惻的詩意美的話,那麼緊隨其後的二進榮國府、兩宴大觀園便處處閃現著綺麗爛漫的畫意美。它們共存於海棠詩社這個大段落,大大增強了《紅樓夢》詩情畫意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