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1

  一、設計理念

  以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為主線設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林對昆蟲濃厚興趣,去感受和想象法布林在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從而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秘。

  二、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主體課文,這一篇童趣十足的敘事性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小時候對昆蟲的迷戀,透過兩件主要的事件寫出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讓讀者感受到法布林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四、教學重點、難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林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朗讀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如果你看到同學的口袋裡裝滿糖果,你會認為他——(貪吃);看見同學的口袋裡裝滿玩具,你會認為他——(貪玩);可是,竟然有個人的口袋裡裝滿昆蟲,你認為他——(愛昆蟲)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誰?(法布林)我們趕緊走進課文,繼續去認識法布林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小時候的法布林有什麼特點呢?

  (板書: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迷戀昆蟲)

  2.看,課文一開頭就寫到這一點,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樣講的。

  3.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4.從哪兩個詞可以看出法布林對大自然有著無限的好奇心?(無論、還是)

  5.口頭造句

  (三)品讀課文

  師:是啊,法布林對大自然裡的昆蟲有濃厚的興趣,那麼,課文告訴我們,法布林迷戀哪兩種昆蟲呢?

  生:紡織娘、小甲蟲

  師:從小生活在鄉村的法布林是一個對昆蟲非常迷戀的人。現在請你們回顧一下,哪些自然段在具體寫法布林捉紡織娘和觀察小甲蟲的呢?

  生:捉紡織娘(2、3)

  觀察小甲蟲(4——6)

  學習第2-3自然段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件事“捉紡織娘”。聽清要求,請你們自讀課文第二至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找,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讓你感受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從“三天前,法布林就告訴媽媽,花叢裡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三天前聽到的聲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尋找。

  我們再仔細品味,哪些詞語可以更加生動地體現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三天前”、“終於”)

  師:請試著讀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讀句子

  師:法布林被紡織娘美妙的歌聲吸引了,為了捉到它,三天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吃盡了苦頭,法布林對紡織娘多麼著迷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生:齊讀句子

  師:你們還能從這兩句話的什麼地方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生:我還從“動聽”、“歌唱家”中體會到他對昆蟲著迷了。法布林太喜歡這隻紡織娘了,已經把它當作是人,是會唱動聽歌聲的歌唱家了。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師:跟他學!

  生:齊讀句子

  師:(出示紡織娘圖)

  瞧,這就是讓法布林魂牽夢縈了三天的紡織娘。它是生活在草地裡的善於跳躍的昆蟲,它的後腿粗壯而有力,稍有動靜就會跳得老遠,很難逮到它。

  師提問:你們能想象一下,法布林為了捉到這隻紡織娘可能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生1:草叢中有小蟲子叮咬法布林,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一動不動地強忍著

  生2:法布林發現了紡織娘,猛地一撲,可紡織娘蹦走了,法布林摔破了膝蓋

  師評價:老師從你們的描述中好像看見了當時的情景,為了捉到自己喜愛的蟲子,法布林可真是費了不少勁,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吧!

  生:齊讀句子

  師:這隻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真漂亮!難怪法布林會高興地對媽媽喊著——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為了捉到這隻能唱動聽歌曲的歌唱家,法布林堅持不懈地尋找了三天,難怪他會高舉著紡織娘,對媽媽大聲炫耀到———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經過努力,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此時,你就是法布林,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生:高興,激動,興奮……

  師:法布林就是這麼高興,這麼激動,這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媽媽,一起來:媽媽……(指導讀出興奮和高興)

  學習第4-6自然段

  1.師:法布林對昆蟲著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時間去尋找他心愛的紡織娘,也可以為了觀察蟲子,一整天都趴在陰冷潮溼的池塘邊,一動不動。

  2.請同學們認真默讀4-6自然段,看看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並多讀幾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讀把他對昆蟲的濃厚興趣表現出來。

  3.生默讀、勾畫、練讀

  彙報: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林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談體會。

  我從“每到早晨,法布林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生1:他“一動不動”、“靜靜地”,觀察地很仔細,只有對昆蟲很著迷了,法布林才能夠克服周邊的一切困難全心全意地觀察。(師隨即勾畫句子和詞語)

  生2:這個句子中的“趴”也說明法布林觀察地很仔細。法布林深深地迷戀著昆蟲,甚至在雜草叢生、陰冷潮溼的池塘邊,也要趴在地上細心觀察,生怕錯過了什麼!

  4.師:法布林如此細心地觀察,那他可能會看到哪些昆蟲在幹什麼?

  生1:螞蟻搬家

  生2:蜜蜂採蜜

  生3:蜘蛛結網

  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世界卻是奇妙的,難怪法布林會這麼著迷。就讓我們和他一起再去看看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齊讀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林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迷戀。

  生:我從“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裡,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拾起甲蟲的動作很小心,生怕弄傷了它。

  師:你能來表演一下法布林拾起甲蟲的動作嗎?

  生:表演

  師:孩子們,從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麼是“小心翼翼”了嗎?

  生:“小心翼翼”就是動作緩慢,絲毫不敢鬆懈

  師:生活中,你們會小心翼翼地做什麼事情?

  生1:我會小心翼翼地拿雞蛋。

  師:為什麼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雞蛋打碎了。

  生2:我會小心翼翼地洗碗。

  師:為什麼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師:看來,對自己手裡的東西很在乎時,我們做事就會小心翼翼。法布林就是因為太喜歡這隻小甲蟲,生怕弄傷了它,所以他才會小心翼翼地——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生: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裡,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生:我還從“欣賞”一詞中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法布林已經不是簡單地看甲蟲,而是非常認真、仔細地觀察甲蟲。

  師:生活中,我們會去什麼地方欣賞什麼呢?

  生1:我們會去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

  生2:我們會去音樂廳欣賞動聽的音樂

  生3:我們會去電影院欣賞精彩的影片

  師:哦,原來“欣賞”就是帶著喜愛的心情觀看美好的事物。法布林已經把觀察蟲子當作是欣賞美好的事物,可見他是多麼迷戀昆蟲呀!

  誰願意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指名讀句子

  生:齊讀句子

  生:我還從這句話中“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在別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蟲,在法布林眼中卻是“寶貝”,這都說明他對昆蟲的迷戀。

  生:齊讀句子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林的口袋裡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

  生:我從“夕陽快下山時,法布林口袋裡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來了”中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的口袋裡裝著心愛的蟲子,他心滿意足,很高興的樣子。

  師:法布林藉著放鴨子的機會觀察蟲子,天黑了,才回來,難怪爸爸會怒氣衝衝地吼著——

  生: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師:法布林只有這一次是因為觀察甲蟲被爸爸訓斥嗎?你從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為觀察蟲子被爸爸訓斥

  師:是的,但哪怕是這樣,我們的法布林卻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蟲世界中,難以自拔。這部分課文,我們從法布林觀察和捉蟲子的神態、動作以及爸爸對他的態度中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的迷戀。一起來讀第四到六自然段。

  師:在法布林的眼中,所有的昆蟲都是那麼可愛,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麼美好,那麼神秘,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林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成為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蟲學家……)

  師:法布林的世界只有昆蟲,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他觀察、研究昆蟲,他已經深深地迷戀上了昆蟲。

  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法布林出生於貧農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卻憑著自己非凡的鑽研精神和堅毅的性格堅持研究昆蟲。到了87歲高齡,依然拖著他病弱的身體堅持研究寫作。他所著的《昆蟲記》一共有200多萬字,包括219篇文章,向人們介紹了400多種昆蟲和其他小動物,至今,《昆蟲記》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後人為了紀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兩個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裝滿了沉甸甸的昆蟲。這也是我們課題的由來。(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為什麼法布林的口袋裝滿了昆蟲?

  生:因為法布林從小隊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迷戀昆蟲……引讀:難怪後人為了紀念……沉甸甸的昆蟲。

  師:法布林的口袋裡,除了昆蟲,還裝了什麼?

  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細心觀察、認真、不放棄……(板書)

  (回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抓住關鍵詞,概括全文)

  (四)回顧並總結全文

  透過板書,引導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法,概括全文。

  (五)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濃厚的興趣

  法布林{無限的好奇心

  迷戀

  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細心觀察、認真、不放棄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1、本單元都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個主題展開的,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三篇主體課文。

  2、透過學故事,啟發學生從小養成善於觀察、發現、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向。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形成了較好的預習習慣和自讀能力,也有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的能力與願望。其次,學生對朗讀課文的興趣非常濃厚,並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第三,具有一定的多渠道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互相評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抓關鍵字、展開想象,深入的`瞭解法布林對昆蟲著迷的二件事。

  3、 讓學生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習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從課文中,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2、 讓學生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習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名著:《紅螞蟻》

  一、鞏固舊知,匯入新課:

  齊讀法布林《昆蟲記》的紅螞蟻。

  今天繼續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1、法布林從小有個什麼特點?痴迷到什麼程度?

  2、文中介紹法布林的哪幾件事?說一說。

  二、學習課文,啟發教育:

  1、默讀課文,從哪件事中體會了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迷戀?

  (1) 法布林會在哪些地方抓昆蟲?

  (2) 他會怎樣去抓昆蟲呢?

  (3) 如果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幹什麼呢?

  (4) 你們認為法布林用三天時間抓蟲子值得嗎?

  2、看插圖、填空:法布林的雙手( )地捧著紡織娘,他低著頭,眼睛( )盯著紡織娘,他想( )。

  3、你們有迷戀其它事情讓爸媽著急的事嗎?

  4、齊讀第2、3段。

  從第二件事中你能感到法布林迷戀昆蟲嗎?請你畫出關於法布林迷戀昆蟲的詞語。

  他觀察到了哪些昆蟲呢?

  指名讀第4段第二句話。

  齊讀;再齊讀。

  5、第5段還有哪些詞語體現法布林迷戀昆蟲?

  6、齊讀父親訓斥法布林的話。你們同意父親訓斥的話嗎?如果你是法布林,父親讓你扔掉昆蟲,你會怎樣對爸爸說?

  三、課時總結:

  1、為什麼法布林會成功呢?

  2、從法布林的身上,你們受到了什麼啟發?

  四、出示作業:

  寫一段話,寫寫自己對興趣愛好的迷戀。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並運用“迷戀”、“無論是……還是……都……”;

  2、分析感受文中優美詞句,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並能讀出感情;

  3、學會篩選蒐集到的課外資料;

  4、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匯入,體會“口袋裝滿昆蟲”是出於對昆蟲的迷戀。

  師:如果你看見同學的口袋裡裝滿糖果,你會認為他——(學生預設:貪吃);看見同學口袋裡裝滿玩具,你會認為他——(學生預設:好玩),可是這會有一個的口袋裡居然裝滿昆蟲,你說奇怪不奇怪?(人物簡介)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萬事起頭難,課堂伊始,我聯絡生活實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了解主人翁並學習文章的好奇心,以求創設良好的開端。

  二、課內感悟及語句運用訓練:

  1、體會“迷戀”和關聯詞“無論是……還是……都……”,並能說一句話,說出自己或別人的興趣,從而感受法布林對昆蟲無限的迷戀。

  2、找出課文中能表現法布林迷戀昆蟲的詞句,分析感受並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中年級學生對優美語句的理解和工具化訓練仍然重要,本課力求體現語文工具和人文統一。

  三、課外拓展,豐富人物形象:

  1、小組交流課外蒐集的關於法布林的資料,

  2、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全班聽,讓學生更加深入瞭解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從而達到情感的昇華。

  設計意圖:

  資訊高速發展的今天,語文不應只在課內兜圈圈,應該圍繞主題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因此我注重培養學生從課外蒐集材料的能力,以及對眾多材料進行篩選的能力,達到課內外知識的有機結合。

  四、口語交際:對法布林雕像說心裡話,表情達意。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3、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4、初步學習從多角度觀察同一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出示課件:主人公+事件=主要內容)

  生:法布林小時候對昆蟲的迷戀。

  師:文中哪個詞與它意思相近?課文通過幾件事寫出了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生:兩件事。第一件是抓紡織娘的事。第二件是放鴨子時發現甲蟲的事。

  師:(板書:抓紡織娘 發現甲蟲)

  師:課文就是透過這兩件事來寫發不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讓我們再細細的讀讀這兩個故事,進一步來感受發不爾對昆蟲的那份迷戀,那份愛吧。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他抓紡織娘的故事呢?

  二、品讀感悟(著力於導)

  1、自由讀後出示紡織娘圖片並介紹)

  2、推薦讀(2、3自然段)

  3、角色讀(課件出示:“法布林 地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想一想,法布林手裡拿著那隻會唱歌的蟲子,那他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他會怎樣地對媽媽說這句話的呢?想一想,在橫線上加上什麼詞語比較合適?)

  生:(學生怎麼說怎麼讀:高興、激動、得意、、、)

  4、抓“終於”理解,引讀

  5、他對這隻蟲子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為了找到這隻會唱歌的蟲子,法布林整整找了三天啊,想想,在這三天裡,他都可能做些什麼?

  6、師結合課件語言渲染三次引讀:

  “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高興、興奮、得意)

  7、抓到這樣一隻會唱歌的蟲子,讓法布林是那樣的高興、興奮與得意。此時你想對法布林說什麼?

  三、讀畫寫說(著力於學)

  自學4、5、6自然段(第二件事),先讀文段,畫出法布林對昆蟲喜愛的詞句,再寫寫自己的感悟,最後在小組裡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課件出示)

  1、“每到早晨,法布林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一動不動”“趴下”“靜靜地”,可以看出法布林觀察得很仔細,很認真,也年看出他善於觀察,善於發現)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裡,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知道法布林很喜歡甲蟲,把它當成了“寶貝”,不傷害它們)

  ①、從那個詞可以知道?(小心翼翼)

  ②、師解釋小心翼翼(行動很謹慎,絲毫不敢鬆懈)

  ③、指名說自己做什麼事會小心翼翼。

  ④、比賽讀這一句(讀出甲蟲的珍貴)

  ⑤、齊讀這一段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林口袋裡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來了。”

  ①、“夕陽快下山時”知道他找了一天,時間長,聯絡前文法布林去的時間(每到早晨去放鴨)可知道

  ②、“歡歡喜喜”可知道他找到甲蟲後的的心情特別高興。

  ③、齊讀這一句

  4、聯絡句子,理解“訓斥”

  “爸爸怒氣衝衝地吼著:“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才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四、介紹法布林

  齊讀第7自然段,法布林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難怪後人為了紀念他,給他建造了雕像。介紹法布林,這個雕像有什麼特點?這正是我們課題的由來。總結他為什麼能成為昆蟲學家?(《昆蟲記》:這本書把一隻只小昆蟲描繪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書中記錄了近百種充滿靈性的小昆蟲,讀著這本書你就好象漫遊於昆蟲的王國之中了。)

  五、拓展延伸(著力於練)

  師:不僅法布林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也傎得我們學習,請看大螢幕,誰來讀讀這幾個片語?

  生:“會唱歌的蟲子 歌唱家 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師:同學們有什麼發現?

  師:同一種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就有不同的寫法。作者抓住了紡織娘的顏色、形狀、聲音進行觀察,寫得生動逼真,讀完之後如見其蟲

  師:(出示:蝗蟲圖片“這是一隻 、 的蝗蟲”)

  生同桌交流後大組交流,師相機小結:同學們觀察的能力真強,只要我們平時從種角度仔細觀察周圍事物,也一樣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六、作業拓展

  1、抓一隻小昆蟲,從多角度觀察一下它的外形特點並寫在方格紙上

  2、找一找法布林《昆蟲記》讀一讀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課文,透過具體的事例感悟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對科學的執著追求。

  3.讓學生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法布林對昆蟲地痴迷。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1、請看大螢幕,(出示詞語:(1)、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殿堂;(2)、訓斥、迷戀、好奇(3)、無限、觀察、隱藏)這些詞語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2、這些詞語都和法布林有關,小時候的法布林是怎樣的?用上一個或幾個詞來描述,說上幾句話。(生自由說)

  二、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法布林對昆蟲十分喜愛,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迷戀(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迷戀)

  2、那課文是透過哪些地方來表現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2—6自然段,畫出能表現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句子並讀一讀,可以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3、(學生彙報交流)能交流一下閱讀的收穫嗎?同一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補充。(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相應段落)

  a、“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三天前,法布林就告訴媽媽,花叢裡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1)、為什麼能從這句體會到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就這一句誰還有不同的看法?法布林會告訴媽媽什麼?在這三天裡,為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林可能遇到了什麼?你願意用讀的方式表達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嗎?帶著你的想像你的感受你的體會讀讀。(指名讀,齊讀)

  (2)、是呀!一天過去了,法布林沒有發現那隻會唱歌的蟲子。第二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那位歌唱家。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一天馬上又要過去了,就在這時,他終於找到了——瞧:就是這隻“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課件出示: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師:於是他高興地激動地興奮地對媽媽說——引讀(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b:(1)、“每到早晨,法布林把……生物世界。”(指導朗讀,相機理解“每到早晨”“一動不動”“趴”“靜靜地”字詞的意思.)

  (為什麼這麼讀?我想你一定有你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哪些詞我們還要特別關注?)

  ( 2)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誰能試著讀讀。讀得輕一些,慢一些,別驚跑了昆蟲。這回他讀的時候,老師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讓我們用心靈朗讀,走進法布林的內心世界。齊讀)

  c:“在池塘的草叢裡,法布林發現了……珍珠一般的寶貝”

  這段話中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了法布林的這種心情?請你圈畫出。(根據孩子的回答品詞“小心翼翼”“欣賞”“珍珠一般的寶貝”)

  (什麼樣的情況下用“小心翼翼”?(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誰能用上小心翼翼說一句話?

  4、法布林對昆蟲的這份迷戀,當時他的父母理解他了嗎?從哪看出?(他被爸爸訓斥了)

  爸爸是怎樣訓斥他的呢?誰來讀一讀?

  5、在法布林眼裡“珍珠一般的寶貝”,爸爸卻認為是“無用的玩意”那是他不理解兒子的心,他沒有注意到這隻甲蟲有多麼的漂亮,他不知道兒子發現這隻甲蟲有多麼的不容易,他更不知道這小小的甲蟲在兒子眼裡是珍珠一般的寶貝啊。法布林怎麼會捨得扔掉這樣一隻漂亮的、辛辛苦苦得來的、這珍珠一般的寶貝呢?快來做做法布林的代言人吧!勸勸爸爸,把這隻可愛的甲蟲留下來吧。如果能用上剛才我們讀過書中的語句就更好了。

  6、法布林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並沒有驅散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麼神秘,那麼美好。

  三、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孩子們,如果讓你當導演,拍一段法布林的生活dv,你想,畫面上出現鏡頭最多的會是什麼?你會把鏡頭最後定格在哪?(引讀:後人為了紀念法布林——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兩個衣袋全部做得高高鼓起,好像塞滿了沉甸甸的昆蟲。)

  2、那麼法布林的口袋裡面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塞滿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所說的詞語。如: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等)

  3、是呀!無論是從法布林找紡織娘還是法布林放鴨子時觀察蟲子、捉甲蟲我們都能感受到法布林這種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像法布林這樣一生痴迷一樣東西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知道的還有誰?(生自由說)你從他們身上都學到了什麼?如果讓你們來為他們設計雕像,你會怎樣設計?(生自由說,注意引導孩子說出設計的理由)

  4、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想給自己佈置什麼作業呢?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像法布林一樣,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後,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孜孜不倦,永不放棄。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聯絡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3、初步認識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聯絡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感受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請你們把手放進口袋裡,說一說你的口袋裡放了什麼?你們知道嗎?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小時候在口袋裡裝滿了昆蟲,他是誰呢?

  2、簡介法布林

  3、揭示課題

  法布林怎麼會如此的瞭解熟悉那麼多的昆蟲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法布林,到《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讀讀法布林的故事,看看你對他小時候會有哪些瞭解?注意邊讀邊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並想辦法把它們讀準確。

  2、學生讀課文劃生字新詞。

  3、讀了課文,你對法布林小時候都有哪些瞭解?

  4、引導說課文大意:誰能說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5、剛才我們在讀課文的時候,還劃出了很多的生字新詞。現在,請你把這些生字新詞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1〉學生讀生字詞

  〈2〉開火車讀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6、指導理解詞語

  〈1〉同學們,這些詞語中有一個成語,是什麼呢?(小心翼翼)找一找它在課文中的哪個句子中。

  指名說出來,再齊讀這句話,誰來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你能用這個成語說一句話嗎?

  〈2〉老師還發現“訓斥”這個詞不容易讀準。看看這個詞語在課文的哪句話中出現的?

  爸爸是怎樣訓斥他的呢?讀出原句

  師導:如果你想記住哪個詞語,就可以像這樣,把這個詞放在句子中,多讀幾遍。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你就更容易記住它了。這是記住詞語的好辦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通過幾件事寫出了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提問相機板書:抓紡織娘,抓甲蟲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他抓紡織娘的故事呢?(2、3)

  3、學生自由朗讀2、3自然段。

  4、指名讀2、3自然段

  5、課件出示: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齊讀這句話

  想一想,法布林手裡拿著那隻會唱歌的蟲子,那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他會怎樣對媽媽說這句話呢?想一想,在橫線上加上什麼詞語比較合適?

  課件出示:我認為法布林___________地說:“媽媽,我在這呢!瞧,我抓到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6、法布林對這隻蟲子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為了找到這隻會唱歌的蟲子,法布林整整找了三天,在這三天裡,他都可能做什麼?

  7、有感情地朗讀2、3自然段

  四、課堂總結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3遍

  2、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抓紡織娘

  迷戀

  抓甲蟲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寫本課生字,重點認寫“強”、“傍”、“觸”。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3、學習第一、二自然段,體會法布林對昆蟲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運用輪讀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運用隨文識字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並正確認識其中出現的生字“強”、“傍”、“觸”。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主題談話

  如果你看見同學的口袋裡裝滿糖果,你會認為他——(生:貪吃)看見同學口袋裡裝滿玩具,你會認為他——(生:貪玩)要是一個人口袋裡裝滿昆蟲,你會怎樣認為呢?(生:喜歡昆蟲)這個人是誰?今天我們就要去拜訪這樣一個喜歡昆蟲的人。

  師板:法布林 (抽生讀好這個名字)

  二、介紹法布林,出示課題

  (出示課件:法布林圖片)法布林是法國的昆蟲學家。在法布林的眼中,無論是彩色的蝴蝶、釀蜜的蜜蜂,還是吐絲結繭的蠶寶寶,閃爍的螢火蟲,一直到令人討厭的蒼蠅、蚊子,所有的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著自己的身體結構,有著喜怒哀樂,還有自己特色的本領。

  想知道和法布林有關的故事嗎?我們一起學習課文,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篇課文很長,要讀好它可不容易,小朋友開啟書,自由讀課文,注意不添字、不掉字,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2、小朋友讀書可真認真。這些詞語你能讀好嗎?

  出示課件: 強烈、傍晚、觸角、一動不動、塞滿、揀貝殼、中毒、戀戀不捨、忍不住、沉甸甸、怒氣衝衝。

  如果把這些詞語放進課文裡,你還能讀好嗎?

  3、小朋友試一試,自己大聲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

  四、輪讀課文,對話建構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生讀第一自然段,正音,互評。

  (2)你讀懂了什麼?(生板:濃厚的興趣 強烈的好奇心)

  (3)學習“強”,注意糾正“弓”字旁的寫法。

  (4)師生合作讀好一自然段。

  2、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法布林對昆蟲有濃厚興趣和強烈好奇心的幾個小故事?(兩個)

  師生共同梳理:第一個故事是二自然段,第二個故事是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抽生讀第二自然段,正音,互評。

  (2)學習“傍”,注意正音,借熟字“榜”、“膀”記新字。

  (3)你知道法布林在幹什麼嗎?(捉紡織娘)

  (4)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法布林對紡織娘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

  交流:

  a、“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此時,小法布林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快樂)

  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出自己的理解。生個別讀。

  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讀,行嗎?

  創設情境讀:法布林興奮地說——(生讀)

  法布林趴在花叢裡,說——(生讀)

  法布林手裡抓著紡織娘,激動地說——(生讀)

  小結:瞧,小法布林對昆蟲產生了——(指板書:濃厚的興趣 強烈的好奇心)

  b、“三天前,法布林就告訴她,花叢裡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她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

  抽生讀這長句子。

  句子裡有一些有趣的詞語,可以看出法布林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你能找出來嗎?(生找:“三天前”、“經常”、“終於”、“歌唱家”等)

  (5)想看看法布林抓住的紡織娘長什麼樣嗎?(想)

  (出示課件:紡織娘圖片) 師介紹紡織娘

  課文裡有兩個詞語寫出了紡織娘的模樣,你能找出來嗎?(全身翠綠、觸角細長)

  學習生字:“觸”

  小結:小朋友,你們關注到這些有意義的詞語,我知道你們也對法布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你覺得法布林是個怎樣的人呢?

  五、總結、梳理

  法布林對紡織娘這樣的小蟲子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對其他小蟲子呢?走進了課文,我們更加了解法布林。

  想想,我們今天用了哪些方法學習課文?(讀文,找句,勾詞)

  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3—4自然段。

  教學反思:

  在這次學校教師成長聯盟常態課展示活動中,我執教了《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這課是西師版教材二(下)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透過法布林小時候的兩個小故事,表現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迷戀。

  對於這堂常態課,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運用“本色語文”理念設計課堂

  在設計本課時,我發現這篇課文篇幅長,生字比較難。如何在課堂上,教師要放低自己,關注學生,讓學生處於一種無條件的積極關懷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怎麼從主體內部產生思考、獲得發展,這是我設計教學的思想理念。簡單地說,就是教師要退,學生要進。這樣的教學思想來自於張詠梅老師的“本色語文”。

  二、在課堂中實踐“本色語文”課堂模式

  在教師成長聯盟的學習中,我實踐著這樣一個建構模式:主題談話、複習、對話建構、回顧梳理。既然這次展示活動主題是成長聯盟常態課展示,當然本色語文的建構模式也應呈現於其中。在我的實踐中,我感到這樣的課堂模式,使教者的教學思路清晰,明確每一步將達到的教學目的是什麼,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最佳化過程中,知道自己在思考什麼,怎樣去思考,做個自主、清醒的學習者。

  三、運用“大花園理論”把握課堂

  本色語文的核心理論之一是“大花園理論”。“大花園是師生共有的偉大事物。教學是師生共同發現體驗大花園的過程。”在備課過程中,我進行各條路徑的預設,對花園每一個角落進行熟悉,對其精華景點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對每一步教學過程及其目的心中明晰。當然,這是教師準備的後臺。然後,我在課堂上傾聽學生,發現學生的興趣點,緊緊抓住“法布林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昆蟲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中心問題進行師生對話建構。其間,運用了隨文識字教學、輪讀教學等教學手段。

  四、對本色課堂“天黑住店”策略的困惑

  上完這堂課,老師們都積極地進行了思考,給予了我寶貴的意見。最大的困惑就是本課設計的課時劃分。有的老師認為學習一、二自然段的過程應放入第二課時,把法布林的兩個小故事合成一課時進行閱讀教學,整體感強。而我也是在教學中對“天黑住店”的教學策略作嘗試,對其把握並不夠成熟。在這篇課文教學中,在輪讀的過程中去學習生字、理解文字、和學生一起讀好課文的每一部分。課堂是個大花園,師生對話建構,共同探尋,獲得存在意義和認識方法。整篇課文兩課時完成後,課堂整合成一個話題:“從哪些地方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

  這次以常態課的面目對我所學習的“本色語文”作了一次大膽的嘗試,雖然還有諸多問題,但我也看到自己的課堂悄然地在思想、設計、策略上都起著變化,教育、教學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了,也是自我的成長!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方面,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時設計力圖以“自主選擇,主動發展”為主要特徵,營造主動發展的環境,留給主動發展的空間。

  目標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的第三篇主體課文。透過講述法布林兒童時期迷戀昆蟲的故事,引發學生學習其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就是法布林精神。本課課後思考討論題:法布林是怎樣迷戀昆蟲的?他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找出課文中與“濃厚興趣”相近的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它們的意思。會寫“濃”等11個生字,會認“限”等13個生字,學習多音字“中”。

  從教學目標上可以看出是以人為本,著眼於學生多方面的和諧發展。無論是知識的獲取,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的探究來實現。

  設計流程:

  一、激情匯入、引發探究

  1、上節課,我們讀了《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認識了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他是——(板書:法布林)

  誰來說說小時侯的他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相機板書:迷戀)

  2、令法布林迷戀的昆蟲世界是怎樣的?請大家根據自己收集到資料,談談昆蟲世界給你留下的印象。

  3、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昆蟲的資料,注意觀察。(展示cit課件)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顯示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最佳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絡、校內外聯絡、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採用交流資訊,利用圖片、聲音、色彩等媒體的展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情感、興趣,進而使其心情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問題探究、體驗過程

  1、透過大家細心地觀察和發現,我們體會到昆蟲世界原來是這麼的神奇。那小法布林是怎樣觀察和發現的,怎樣迷戀昆蟲的?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讀一讀,找出與“濃厚興趣”有關的語句來說說法布林是怎樣迷戀昆蟲的?

  (設計意圖:以讀感悟,讀中薰陶。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課程標準指出:要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故事富有童趣,構思精巧,讓學生透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這是教學這一課時力圖落實和體現的教學理念。在學習理解法布林是怎樣迷戀昆蟲的?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板塊有助於形成多元閱讀理解,讓個性化閱讀成為可能)

  (1) 個體學習

  (2) 小組合作

  (3) 組際交流

  (教師相機點撥引導提煉學習方法,如看圖法、聯想法、抓住重點詞句法、進入情景法)

  (相機導讀、板書重點詞語如:無論是……還是……都

  一動不動 小心翼翼 濃厚的興趣 無限的好奇心 靜靜地觀察)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沒有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學習,更談不上學習能力的提高與創造性的培養。為了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接著透過組際互動,引導讀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這過程中滲透提煉來自學生群體的學習方法,進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小法布林這樣的迷戀昆蟲,怪不得到了後來,他成了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誰來說說法布林迷戀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發?

  (設計意圖:再創情景、發展思維。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所以形象教學十分重要。在交流“法布林迷戀昆蟲的事給你什麼啟發?”時,出示法布林的形象,並且設計了這樣的思維訓練:你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如你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嗎?你是怎麼做的?這樣既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三、利用文字、觸發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課程的實施不僅是學習內容的供給系統,也不僅是學生主題的規劃與設計,還是學生學習的情境、氛圍以及師生獲得的各種體驗,一言蔽之應是保證個性全面發展的系統。一個學習主題對於人的成長來說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更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培養學生真正內在的興趣。)

  四、拓展作業、延伸學習

  提供選擇性作業:作業超市——我選擇,我喜歡

  (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完成)

  1、把法布林迷戀昆蟲的故事講給家裡人聽,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選擇一種方法來表達對法布林的敬意;

  3、找找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讀一讀。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上,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說、聽、寫、做、讀等不同的作業形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去重讀人物,激活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

  三年級語文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設想

  《裝滿昆蟲的口袋》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林小時候對昆蟲充滿好奇的兩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裡,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設計本課的教學。

  (一)提出問題,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問題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並貫穿於學習的始終,學生透過問題來學習;同時學習過程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透過學習來生成問題。這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不僅僅是主動的語文學習,更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衝動和活躍的思維,更不可能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以及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創新實踐。這節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上課伊始,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而後提出“你還對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鼓勵學生閱讀這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學生比較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什麼問題需要幫助?” 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並幫助明確主要問題:

  (1)法布林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2)法布林對昆蟲有多麼感興趣?

  (3)他的口袋裡為什麼高高鼓起來?

  這樣就把問題集中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上。學生透過讀文產生的疑問猶如一塊磁鐵緊緊吸引了他們的心,學生們紛紛被調動起來,萌發了探究的興趣,為下面探究文字內容打下鋪墊。

  (二)啟發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內涵。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一切創造性的勞動,就是以創造性想象開始的。為此,在閱讀中我十分注重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某些有助於啟發學生想象的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的重點在於讓學生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為此,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林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時,我緊扣課文,提出問題:“法布林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幹什麼?”引導學生想像昆蟲世界的神奇有趣,從而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為了讓學生在想像之前對陌生的昆蟲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蟲活動的圖片,讓學生的想像更為真切。

  二、教學目標

  識字: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3、滲透性識字。

  寫字:1、學寫11個字;

  2、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按筆畫筆順把字寫好。

  閱讀:1、要讓學生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讓學生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結合詞語理解字義;

  2、正確書寫11個漢字;

  3、抓住描寫法布林對昆蟲非常著迷的詞句進行品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

  五、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分段。

  (四)瞭解關於法布林的資料。

  (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質疑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願意來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生: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法布林從小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林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心。

  師:你們還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感興趣呢?請大家趕快翻開課本91頁,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2—11自然段。)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有哪些問題需要幫助?(學生質疑,教師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林是怎樣觀察蟲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林對昆蟲有多麼感興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林的口袋裡為什麼高高鼓起來?……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文中寫了法布林觀察昆蟲的幾件事?

  生:課文寫了兩件事:一是找紡織娘,二是放鴨子時觀察小蟲子。

  師: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對第二件事感興趣。

  師: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各不相同,那就趕快尋找自己的學習夥伴,一起學習課文吧。(學生在新的學習小組中進行自學、交流讀書體會。)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有請喜歡第一件事的小組彙報自己的成果。(教師出示課文2—3自然段,學習2—3自然段。)

  師:這兩段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三天前,法布林就告訴媽媽,花叢裡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我從這句話讀懂了昆蟲不好找,法布林找昆蟲找了很久。

  生:我從“三天前”、“終於”可以看出法布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可見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個水落石出,決不放棄。

  師:(指引學生看課本插圖)看,法布林就是這麼專注地尋找了三天。

  師:能用你們知道的詞語來形容法布林的這種精神嗎?

  生:鍥而不捨。

  生:堅持不懈。……

  生:我認為法布林覺得紡織娘的叫聲很“動聽”,稱它是“歌唱家”,作者在這裡用了擬人寫法,也可以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

  生:我從法布林的話中體會到他找到紡織娘時心中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師: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林此時激動、喜悅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學生朗讀法布林的話。)

  師:讀得太棒了,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的?

  生:我是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的。

  師: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師:喜歡這一部分的同學一起讀讀第3自然段。

  師:這些小組的同學學得真好,其他小組的同學可別落下了。加油啊!

  (教師出示課文4—10自然段,學習4—10自然段。)

  師:這部分內容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林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從“每到早晨”看出法布林天天堅持觀察生物,每天都是這樣做的。

  生:我還從“一動不動”、“趴”、“靜靜地”看出法布林觀察得很仔細、以致於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於觀察。

  師:瞧,法布林觀察得多仔細呀。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指導朗讀這句話。)

  師:法布林趴在岸邊,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蟲?它們在幹什麼?

  (播放昆蟲圖片,學生想象。)

  生:這些昆蟲正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

  生:螳螂家族舉行拳擊比賽,兩隻小螳螂為爭奪冠軍,打得可兇了。……

  師:多可愛的小生靈呀!法布林被吸引住了,他——

  生續讀:“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裡,打算回家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從“小心翼翼”一詞可以看出法布林在抓蟲子時十分小心,怕弄傷了蟲子。

  (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裡。

  他小心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蝸牛殼裡。)

  師:如果老師把“小心翼翼”換成“小心”好嗎?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動很謹慎,絲毫不敢鬆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師:為什麼法布林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蟲子拾起來?

  生:因為它喜愛昆蟲,怕把小蟲子弄傷了。

  師:能告訴老師你做哪些事時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話說說。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喜愛的花瓶放回櫃子上。

  生: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珍貴的瓷器放入箱子裡。

  師:誰還有不同看法?

  生:從“欣賞”一詞也可以看出法布林喜歡昆蟲,“欣賞”是指觀看美的事物,法布林把觀察昆蟲當作欣賞美的作品。

  生:我聯絡下文“這珍珠一般的‘寶貝’”,體會到法布林十分喜愛這些昆蟲,把它們當成了珍珠一樣的寶貝。

  師:誰還有補充?

  生:“夕陽快下山時,法布林口袋裡裝著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著鴨子回家了。”“歡歡喜喜”這個詞說明法布林拾到昆蟲,心中特別高興。

  師:作者抓住法布林的動作、神態寫出了他對昆蟲的喜愛之情。我們一起讀讀上面的三句話。(指導朗讀上面三句話。)

  師: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可爸爸是怎麼認為的呢?

  (指名讀爸爸的話。)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生:因為爸爸是“怒氣衝衝”的,證明爸爸很生氣。

  生:爸爸不但生氣,還罵他。要有訓斥的口氣。

  師:法布林的愛好遭到了爸爸的強烈反對,讀到這兒,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生:我最關心法布林有沒有放棄自己喜愛的昆蟲?

  師:老師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誰能解答呢?

  (學生根據第11自然段的內容回答)

  師:什麼原因使法布林沒有因為爸爸的訓斥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昆蟲呢?

  生:他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和“濃厚的興趣”意思相近的詞語嗎?

  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出示句子對比:

  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濃厚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裡。

  爸爸的訓斥沒有驅散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強烈的興趣已經種在他的心裡。)

  師:讀一讀,思考:作者在這裡為什麼不繼續使用“濃厚的興趣”一詞。

  (學生討論後回答。)

  生:“強烈”比“濃厚”程度深。

  生:“強烈”更加能體現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程度很深,爸爸的訓斥不能阻止他繼續研究昆蟲。

  師:強烈的興趣使法布林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後人為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麼樣的?

  (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教師簡筆畫出法布林高高鼓起的口袋)

  師:這沉甸甸的口袋裡究竟裝了什麼?

  生:口袋裡裝滿了昆蟲。

  生:我覺得口袋裡裝的不只是昆蟲,還有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的知識。

  生:口袋裡裝的可能是法布林對昆蟲的興趣、堅持科學研究的精神。

  (三)擴充套件延伸。

  師:法布林的雕像構思巧妙、富有創意,老師也想請同學們噹噹小設計師,為自己喜愛的一位名人設計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設計成什麼樣?正好我們學校的教學樓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還沒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說清楚,看看哪個同學的設計最富有創意,我們就把他的設計推薦給學校。

  (學生在小組交流後說說自己的創意。)

  生:我要設計一座李時珍的雕像,李時珍肩上揹著竹筐,手中拿著一株草藥,正在仔細研究它的藥性。

  生:我要設計愛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著試管,一手握著燒杯,專心致志地做實驗。生:我要設計天文學家張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著頭,伸著手指頭,正在數星星。……

  (四)總結。

  興趣令我們感受生活的多彩,興趣給我們帶來探究的快樂。同學們,用心感受周圍的事物,堅持不懈,相信你們一定能成功。

  六、教學反思

  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師誤認為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權,就可以了,所以課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課堂放開了,熱熱鬧鬧;學生活躍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有許多是老師始料不及的問題。教師面對學生的爭論無所適從,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給予的評價一律都是“好”。從表面上,學生是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維。該點撥的沒點撥,該講清楚的沒講清楚,教學效果差。對此,我在上完《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後,感觸頗深。質疑匯入要學的內容後,就放手讓學生選項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20分鐘。結果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了五花八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只能對每一個環節匆匆帶過,文中許多語言文字來不及細細體會,一堂課草草收場。

  由此可見,改革教學方法不能簡單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只是調動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把課改簡單地理解為就是讓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學習。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既動得了,又動得好呢?《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還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強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引導,恰當控制節奏,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三是教師要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斷地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自主探究式學習並不是一種無序、盲目行動,學生的知識儲量、學習能力、生活閱歷的侷限,需要藉助教師的引領、參與與排程。唱戲的是學生,搭建舞臺、導演製作的應是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