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詞好句> 形容動作緩慢的詞語

形容動作緩慢的詞語

形容動作緩慢的詞語

  動作具有一定動機和目的並指向一定客體的運動系統。而關於動作的詞彙在文學上運用非常的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形容動作緩慢的詞語,歡迎閱讀!

  1、有條不紊

  [yǒu tiáo bù wě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紊:亂。形容有條有理,一點不亂。

  出 處

  《尚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2、揚長而去

  yáng cháng ér qù

  【解釋】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道士)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緊,要緊!三日後我來收取,管叫你病好。’說畢,徉長而去。”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多用於因為不滿意而離開的場合。一般作謂語。

  【正音】而;不能讀作“ěr”。

  【辨形】揚;不能寫作“楊”。

  【近義詞】拂袖而去、不歡而散

  【反義詞】不期而遇

  【例句】他沒有接受批評;反而大吵大鬧一陣後就~了。

  3、慢條斯理

  【近義】從容不迫、蝸行牛步

  【反義】快馬加鞭、風風火火、大步流星

  【釋義】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用例】“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不要掂量。”(馮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4、姍姍來遲

  shān shān lái chí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表示遲到的意思

  【解釋】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現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例子】黃遠庸《虛三級省制案之輪廓》:“蹉跎復蹉跎之省制案中,被以奇異之服色、~者,則所謂虛三級省制案者也。”

  5、鵝行鴨步

  é xíng yā bù

  【近義詞】蝸行牛步

  【反義】大步流星

  【用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補語;比喻步行緩慢

  【解釋】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出處】元·楊暹《西遊記》第四本第13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宗闞,鵝行鴨步懷愚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