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相見歡》詩詞鑑賞(通用6篇)

《相見歡》詩詞鑑賞

《相見歡》詩詞鑑賞(通用6篇)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相見歡》詩詞鑑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見歡》詩詞鑑賞 篇1

  【作者】:

  李煜——《相見歡》

  【內容】: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註釋】:

  此詞的詞牌亦有作"烏夜啼"。

  謝:凋謝。

  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

  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賞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起句"林花謝了春紅",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相見歡》詩詞鑑賞 篇2

  古詩原文

  微雲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蠟淚,青綾被,水沉濃,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譯文翻譯

  遙遠的山峰上飄著一抹微雲,冷溶溶的遠山,那一抹微雲的遠山像極了她清曉畫的眉形。

  妻子一人孤獨悽清的盞著紅蠟,蓋著青菱被,任那水沉香的香氣沉暈。但此時自己身在遠方,停宿黃茅野店,耳畔是西風獵獵,感到悽遲傷感。

  註釋解釋

  微雲一抹:即一片微雲。宋秦觀《滿庭芳》詞:“山抹微雲,天粘衰草。”

  溶溶:寬廣溫潤之意。晏殊《寓意》: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個人:猶言那人,指意中人。此句謂一抹微雲的遠山恰似那人清晨所畫的眉毛。

  畫眉:比喻夫妻感情好。出自《漢書·張敞傳》,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為京兆尹。據說,張與妻同村,兒時張頑皮,一次投擲石塊,誤傷其妻,但當時逃逸了,長大做官後,聽家人說起其妻因此一直未能出嫁,便上門提親,自此,每日為妻畫眉,並且畫的眉毛很嫵媚。後被後人評為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一,指夫妻恩愛。

  蠟淚:蠟燭燃燒時,油脂熔化,好似淚流,故稱蠟淚。

  青綾(líng)被:青色薄布縫製的被子。

  水沉:即水沉香,古時多陳設於閨房。

  黃茅野店:即黃茅驛,此處泛指荒村野店。王彥泓《丁卯首春餘辭家薄遊》: “明朝獨醉黃茅店,更有何人把燭尋。”

  創作背景

  這首詞有解為是思念妻子的作品,時間尚存爭議,但大抵認同創作於邊塞。納蘭雖只有三十餘年生涯,但可以肯定的是,步過了坎坷的感情經歷,他可謂已熟諳人生,對於生涯中美好的悲劇性追憶,成為他詞中主旨。

  詩文賞析

  秋色濃郁,遠山連綿,一抹淡淡的雲彩,籠罩在遠山周圍。秋氣乍起,升起一陣陣涼意。遠山、微雲,似乎也冷溶溶如水。這般景緻,與作者所思戀的那位女子在清早畫眉相像。清晨微涼,一派悽美銷魂,是那一豆殘焰也令蠟燭顧影自憐,起了思念,不然它如何會流下殷紅的淚水來,沾溼自己的全身。青色絲被任它不整,也不管它可否蓋在身上,沉水香裊繞出濃濃的香菸。這般景緻,卻如何只我一人獨自念想。猛地回頭,仍舊獨自在這野店茅屋中聽得西風一陣緊、一陣嚴。

  詞的上闋借景物起興,抒發離情。詞人在旅途之中見到了那被一抹微雲遮掩著的遠山,恰似清晨閨中妻子梳妝時所描畫出的蛾眉,不由得開始懷念家中的妻子。

  下闋以“紅蠟淚”三句描繪想象中妻子孤獨悽清的情景。妻子正獨守空閨,對著紅燭沉香,孤寂難眠;而此時的自己卻停宿在這荒村野店中,耳畔西風獵獵,臥聽西風,怎能不悽遲傷感,孤清寂寞?寥寥數筆,兼寫了妻子和自己的.孤寂之情,哀怨至極。

  這首詞意象選用亦頗為著力,詞整體的意象“溫度”有一番清涼微冷的感覺,情感上則營造了一種悲哀的秋氛。意象呈現方式也是素描與工筆結合。素描如:微雲一抹,霧嵐菲薄,山如眉黛,斯人獨立,黃昏野店,秋葉西風;工筆如:紅燭泣淚,青綾不整。意象上,覺出了它“溫度”的冷,情思上,讀之則感同身受,納蘭詞的“真”,其感染力便是如此淋漓痛徹。

  《相見歡》詩詞鑑賞 篇3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全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

  2.描述“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所表現的意境。

  仰視天空,缺月如鉤,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離愁別恨呢?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怎能不產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簡述“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份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

  4.請體會“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中的“鎖”字的妙處。

  即使是悽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然而“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

  5.請體會“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的妙處。

  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毀於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

  6.請體會“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中“別是”二字的妙處。

  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常人也難能體會。

  《相見歡》詩詞鑑賞 篇4

  原文:

  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

  落花如夢悽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閒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譯文及註釋

  譯文

  落花如煙似夢,悽婉迷茫;紅日墜向小樓之西,室中麝蘭飄香。

  無限憂愁使閨中人容顏消瘦,可沒人知道她的憂傷。閒來無事調弄鸚鵡,教它誦唸情郎贈我的詩章。

  註釋

  ①悽迷:形容落花凋謝零落的樣子。

  ②麝(shè)煙:焚燒麝香所散發的香菸。麝煙即點燃麝香所散發的煙。麝香是一種高階香料,室內放一丁點兒,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

  ③潛下小樓:指太陽已經落到小樓偏西的地方。

  ④閒教鸚鵡:此句化用前人意象。柳永《甘草子》: “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

  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賞析

  《相見歡·落花如夢悽迷》是一首“閨怨詞”,詞中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在閨閣之中懷春思人的情形。

  上闋寫春天即將過去,曾經在枝頭上絢爛地綻放過的花朵,這時已經凋零,看著枝頭殘花,花瓣在風中翩翩飛舞,少女覺得自己恍如夢中,但是這場夢帶著淡淡的悽清迷惘。納蘭透過寫麝香慢慢燃盡,來暗指時間的推移,結合下一句“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可知這位閨中女子看著園內紛飛的落紅,一直到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加上韶華即逝,本就沒有積極向上的氣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無限,愁緒更是強烈。從“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經不止一次在夕陽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飄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點點的情況亦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這種愁日復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陽中積累著,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長,說不清也道不明。

  下闋的第一句,納蘭把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愁緒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現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了一個愁容滿面,倦於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為了來排遣心中無限的憂愁,少女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閒來無事之時就教自己的鸚鵡來吟誦情郎為自己寫下的情詩。雖然此舉可以暫時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鸚鵡唸詩之後,留下的則是更多的空虛和無奈。曾經的那些詩是他親口唸給自己聽的,而如今,唸詩的有情人卻變成了一隻不解風情的鸚鵡,讓人感嘆心酸。

  這首詞寫得極為含蓄,甚至納蘭連詞中的主人公是誰都沒有直接告訴讀者。整首詞彷彿是許許多多破碎的畫面,需要讀者在心中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細細品讀,還不難發現納蘭在作詞時確實頗為用心,就在這短短的三十六個字之間,他分別運用了環境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動作描寫,筆筆細膩生動,形象傳神。

  《相見歡》詩詞鑑賞 篇5

  遙思當日情濃,夢匆匆。

  暗想低迴何處伴徵鴻。

  含淚嘆,言辭淡,冷心融。

  《相見歡》又名《烏夜啼》相見的歡愉竟然會和烏鴉夜半啼哭的悽哀相同。這個倒是千真萬確,世間的事總是在好了一時後滑到了低谷,甚至是直接墜入深淵。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我們古人說的天理迴圈的道理。

  一個宣告極高、用了十數年堆起來的聲望,可以被一時糊塗糟蹋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小丑;一個決定命運的時刻本來滿是希望,一段飛來的橫禍,可能留給你只有愣神的份;一個有夢的、有能力的追夢的人,見到了世事百態墮落到了混世的地步;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一個好好的家,一些好好的人,一個美美的生活可能就會被命運設計出來的一個個突如其來、莫名其妙的鬧劇破壞的殘碎敗落。

  以前聽人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還不信以為只有自己家才有。在這難唸的經唸到我頭疼得不行的時候,又聽了些朋友的故事,心裡很不是滋味。記得聽人說過中國人的劣根,不擔心自己家的牛死,就怕鄰居家的牛不死。我居然也是劣根很重,聽了別人的苦,自己的負累居然覺得輕了。想想其實也並非全然如此,有人和自己一樣那不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淪落人,也算得上是一種知心,有了知心自己的心鎖不就解開了許多。

  正月十五剛剛過完,今年年過得早,這個時候離著開學還很遠。能在這個時候回來學校,心思不全然是學習的人大概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有個朋友很有志氣,來自重山之中卻思量著自己飛翔於四海九州之上。揹負著行囊,懷揣著夢想,獨自到了四平小城,無家可歸、流浪幾日後才被特批迴到寢室。她做得一切為的只是給自己的夢做得真實加上些籌碼。哭笑過後,留給我的是對她的欽佩。還有個朋友,含淚於破夢之刻,肩頭擔子重得千斤。在人前卻怎麼也看不出她的苦楚,看到的最多也就是懷疑她家境的困難而已。這樣的人我稱之為英雄,英雄不一定要經天緯地,英雄需要有一顆英雄的心。

  對於第一個朋友我有的是慚愧,我遊手好閒二十年還是沒有變化,差不多成了啃老族。對於第二個朋友,我有的還是慚愧,我怎麼也沒有她那份堅強。對於她們我還同樣懷有敬佩,敬佩她們不畏千險萬難,敬佩她們不畏嚴寒身單,敬佩她們不屈不撓沒有被世俗汙染的心志,敬佩她們我所沒有、所欠缺的一切。

  我就是很悲情的,明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卻總是提不起勇氣去做。暗暗尋思見到了淪落天涯的朋友,卻比不上朋友們堅強的心,我的心不覺得又脆弱了些。

  虞美人

  風花雪月何時盡,

  雙淚將心浸。

  娉婷嬌燕醉夢中,

  不畏天涯歧路有狂風。

  天涯不過天邊遠,

  能有幾多險?

  誰人看劍挑明燈,

  不棄相隨攜我踏征程。

  《相見歡》詩詞鑑賞 篇6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相見歡》

  公元975年,南唐亡國降宋,第五代南唐國主李煜成為階下囚。

  國亡了,江山易主,曾經作為一國之主的無限風光,旦夕之間,化為浮塵,隨風逝去,李煜啊李煜,一個國家交到你手上,竟成了這般模特,這真是你所願意看到的嗎?

  你精通詩詞、音樂、書法,尤其以詞著名,後人評價你為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但,對於一個君主來說,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一國之主,不僅要知文學,還要曉武藝。你鍾情於文學,也註定你不是一個偉大的君主,面對宋的侵犯,你為了避免戰爭,減少國民傷亡,率領眾大臣向宋投降,或許這樣做,會被後人用“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大道理”來諷刺你,這時,我忍不住站出來為你鳴冤:當時的情況,你在接手南唐時,這個國家已亂成一鍋粥,面對強大的宋王朝,再發動戰爭無異於徒增傷亡,於是你用自己的榮華富貴,換來了百姓的平安,這才是真正的大義啊!

  投降後,你被幽禁於人煙作文稀少之地,還被迫接受“違命侯”這樣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封號,由一國之主躍落為階下囚,過著屈辱的生活,心中的悲恨,無限愁苦,有幾人能懂得?於是你借詩詞來略微排遣。

  讀你的《相見歡》,我彷彿來到你身邊:

  在悽清的夜晚,你又憶起了亡國之恨,因無可說話之人,只能默默的登上西樓,展現給我們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抬頭一望,竟是如鉤的新月一輪,呵,連月亮也要與你作對,誰不知自古文人雅客皆以新月來喻離愁別緒呢?你的心情愈發惆悵,再望去,這栽著梧桐樹的深深院落十分寂靜,為一片清秋的孤寂氣氛所籠罩,此情此景,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惆悵的情緒,脫口而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種講不出,說不清的複雜微妙感受著實令人難受。

  此詞感人之深,令黃升的《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讚道:“此詞最悽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的確如此,在我看來,你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能識時務者為俊傑,只有當兩者權衡時,取其利益最大、傷害最小的,果斷擇取,才是當今世界生存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