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事> 武術教頭吳斌的勵志故事

武術教頭吳斌的勵志故事

武術教頭吳斌的勵志故事

  小老頭叫吳彬,身高1。63米,是北京武術隊首任總教練,同行和學生們叫他吳教練、吳頭或者是吳老爺子,而他喜歡自稱“小老頭”。他總是說“你看看,我這個小老頭”。小老頭笑多,話少,笑起來眼睛就彎成了一條縫,再加上臉色黑中發紅,活像兩座小拱橋立在黑土地上。

  退休之後,小老頭的笑才多起來。之前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給人的印象多是嚴肅而沉默,當他的皮鞋聲在北京什剎海體校的木地板上響起的時候,原本聚成一團嬉鬧的隊員們立刻作鳥獸散,開始裝模作樣地訓練起來,這些六七歲時就被選入體校訓練的隊員,或許分辨不出別人的腳步聲,卻一定能聽出小老頭的腳步聲。

  那時候的小老頭還不是小老頭,他總是騎著一輛二八式腳踏車,前面坐著小隊員唐來偉,後邊坐著小隊員李連杰。一天的訓練結束後,迎著夕陽,穿過老北京深深淺淺的衚衕,小老頭會把這兩個年齡最小的隊員送回家。不過,這段溫情並不能抵消每天一二百次翻腰、四五百次踢腿,以及八百次連續快速起蹲所帶來的痛苦。

  “那個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他死掉,我們小時候都恨他,”李連杰在一次採訪中說。可如今,李連杰依舊保持著一年至少來探望他一次的頻率,偶爾遇見小老頭的父親,李連杰會行中國最傳統的禮節,雙膝跪地,磕頭之後恭恭敬敬地遞上紅包。

  “賴”在李連杰家三天

  1958年的秋天,北京市的楓葉紅彤彤地連成一片。彼時,天安門車站裡,一輛從上海駛來的列車剛剛進站,來來往往的乘客中,有一個年輕人好奇地打量著這裡的一切,這個人就是吳彬。

  吳彬的青少年時期大部分在上海中學度過,他喜歡在學校裡打打球、跳跳操,有時候也跟舅舅練練拳。從上海中學到吳彬家需要穿過一條狹長的巷道,巷道里的破書攤常常擺著幾本發黃的武俠小說,這就導致吳彬回家總比別人晚了幾個小時。隨著高考臨近,他在書攤上停留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一天,當他再一次路過這條巷道的時候,發現了北京中央體育學院的招生簡章。時至今日,吳彬都常常感慨,那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時刻,只不過在當時看來,那似乎只是普通的一天。

  1959年,周恩來和胡志明參觀北京體育學院,吳彬單獨表演了猴棍,和同學門惠豐表演了單刀進槍和空手奪刀。表演結束後,周總理握著吳彬的.手說“武術是中華的傳統體育,謝謝你們,你們表現得很好”,胡志明親手送給他兩塊越南水果糖。吳彬捨不得吃,一直儲存到放假,帶回上海。

  從體育學院畢業後,吳彬隻身一人來到北京業餘武術隊,成為一名武術教練。一切要從挑選隊員開始,吳彬奔波於北京市各所小學,一遍又一遍地測試學生,30米跑、立定跳遠、跳高、劈叉、下腰、體能、協調性、模仿能力、悟性,最終選出以李連杰、李霞為代表的二十餘名隊員。根據李連杰的姐姐李連萍回憶,當初其母並不贊同李連杰練習武術,吳彬為此連續三天“賴”在她家不走。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武術隊沒有專門的訓練場地,籃球隊訓練的時候,吳彬就召集隊員在過道里壓腿,做準備活動,籃球隊訓練一結束,武術隊馬上搶佔場地。隔三差五,他就帶領學生去公園的白塔跑樓梯,訓練體能。這些十幾歲的小隊員,連續踢腿有時可達千次,馬步站樁可以達到50分鐘。

  “苦”是吳彬訓練隊員的首要方式,其次是“巧”,在掌握動作要領的前提下進行科學訓練,是指手、眼、身、步四者的統一,武術的身法、韻律蘊藏在形神之中,神無形則不存,形無神則呆滯,最後要達到“精”,即精雕細刻、精益求精。

  雖說小隊員們訓練的刻苦程度異於常人,不過在這種上帝也會犯錯誤的年齡裡,吳彬這位教練員還有一項特殊的工作——晾被子。清晨出操之後,發現哪位小隊員沒有疊被子,便準是溺床了,他利用孩子們清晨出操的時間,把溼漉漉的被子抱到外邊去曬,要是遇上雨天,就拿到火爐邊去烤。身為教練的吳彬,一直都擔當著家長的角色,即使是面對如今已然成名的吳京,他依舊擔心,“這個孩子的性格太外向了,愛說愛鬧,不瞭解他的人會不會覺得這樣不好。”

  提議“武術入奧”十四年

  在周圍人的認知裡,吳彬不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武術家,但卻是一個極好的武術教練。執教生涯近六十年,北京什剎海體校走出的武術運動員和武打明星數以萬計,小老頭有一本上了年紀的厚厚相簿,他把它擺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上,照片被工整地用膠水粘在照片紙上,內容全是學生們的日常活動。可是小老頭時常出差,不能把這些照片帶在身上,他就自己琢磨著,用手機把照片翻拍了一遍。小老頭舉著手機給周圍人看,“這個孩子現在在澳大利亞,這個孩子是日本武術隊的領隊,哎呦這個孩子我生日沒來,他老婆得病了——”說著說著,手機彈出一條廣告,小老頭突然笑起來“這個不是甄子丹嘛,我當初從美國領回來的孩子”。他口中這些孩子,如今都已經年過半百了。

  70年代末,導演張鑫炎找到吳彬,想讓李連杰擔任《少林寺》的男一號,吳彬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少林寺》成功上映後,吳彬覺得李連杰繼續留在武術隊會影響前途,可李連杰是連續五年的全國武術冠軍,放飛李連杰很有可能影響整個武術隊的成績。思來想去,吳彬仍然決定不再讓李連杰繼續參加比賽了,不過他無權對此事進行定奪。據瞭解,李連杰調至香港電影公司,是中央政府主管港澳臺工作的廖承志與魏明拍板決定的。

  90年代末的一天,張鑫炎又來到北京武術隊,這次他想找一個小孩子拍武打片《功夫小子》。當時正值為八運會備戰期間,知道張鑫炎要來,吳彬就把小隊員們都藏了起來,可是張鑫炎點名要看吳京。雖然不情願,但吳彬還是領著吳京去請張鑫炎吃餃子。然而劇本遲遲難產,第二年的時候吳京已經變成了1。7米的小夥子,演不成小孩子戲了。張鑫炎不死心,回去將劇本改為《功夫小子闖情關》,這部電影也就成為了吳京的銀屏首秀。

  武打電影帶動的中國武術發展出人意外,僅僅是少林寺一家就有十幾萬人在練拳,再加上這幾年中國對外形象的塑造,中國武館已經遍佈世界各地。退休之後,吳彬的主要工作也變成了宣揚中國武術文化。從2002年開始,吳彬以北京市政協委員的身份,希望申請“武術入奧”,這一提議就是14年。

  回顧自己的執教生涯,他始終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把傳統武術和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相結合,“你不能總是靠咱們家裡傳下來的東西,傳統武術也是有糟粕的,必須按著體育比賽的規則走,繼承下來之後必須創新。”

  中華傳統武術糟粕之一,是有門戶之見。吳彬對此深惡痛絕,“社會上總是自己家練自己家的,武術是要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他走訪各家武術流派,八卦掌、太極拳、翻子拳、查拳、形意拳,把各家名師請進體校,教孩子們練功。

  在學生們練習武術之前,吳彬會教他們最重要的一堂課,武德——武者,止戈也。學武之人拿起兵器之前應該先學會放下兵器。對於年齡小的隊員,吳彬喜歡給他們講楊家將、霍家軍的故事。武德教育的培養,促進了整個北京武術隊良好風氣的養成,在什剎海體校,只有北京武術隊享有“衛生免檢”的特權。

  如今,小老頭坦言不再收任何學生了,“沒有時間,也不能全心全力地去教學生。”他成了傳統武術和影視藝術相結合的積極推動者。2013年,他擔任電影《一代宗師》的武術指導,此後的幾年,凡是有關武術的電影上線,試映都會邀請小老頭去做點評。

  80歲壽宴當天,吳彬送給每個欽點的徒弟一把特質的劍,上面刻有“精、氣、神”3個字,精為形之基,氣為萬物之本原,神是生命活動現象的總括。吳彬說,百年之後,即使他不在了,武術文化也要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