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詩> 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賞析

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賞析

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賞析

  《憶江南·歌起處》輕描淡寫的陳述句式,卻有十分豐富的意蘊,首先是說明家鄉之所在,其次點《憶江南》之題,洋溢著舟子,也是詞人對家鄉的熱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王世貞《憶江南·歌起處》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憶江南·歌起處

  朝代:明代

  作者:王世貞

  原文: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註釋

  ①篙:竹篙。

  ②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黃熟時的連綿細雨。

  ③耐:宜,適宜。

  ④藕絲風:形容風雨細如藕絲。

  ⑤五湖:指太湖。

  鑑賞

  這是一首輕快活潑的短歌。起句以悠揚的歌聲,抓住讀者的聽覺,先聲奪人,引出明麗的畫面:斜日半江紅。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灑在江面上,碧綠的江水出現了“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詩)的瑰麗畫面。接著詞人又以“柔綠的竹篙”和“黃梅細雨”點綴畫面,夕陽之下,細雨,江水新漲,著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撐船之人更需奮力,情緒漸漸高漲,推出詞中的主人公:穿著淡黃衣衫撐篙的舟子。他那隨藕絲般微風飄動的黃色衣衫,不僅給畫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給畫面增添了生氣。“藕絲風”三字把無形之風寫得富有質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優美的視覺效果。最後,以“家在五湖東”收尾。這是舟子的家鄉,也是詞人的家鄉太倉的所在地,輕描淡寫的陳述句式,卻有十分豐富的意蘊,首先是說明家鄉之所在,其次點《憶江南》之題,洋溢著舟子,也是詞人對家鄉的熱愛。

  全詞寫景如畫,色彩和諧,折射出詞人心靈的平靜。境界的開闊和景物的明麗,又透露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摹景抒情,詩中有畫,表現了詩與畫的同步造詣和審美情趣,達到了唐代詩人“詩中畫趣”的優美境界。

  作者簡介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好為古詩文,始於李攀龍主文盟,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生平

  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是明代文壇盟主、史學巨匠。

  生於以衣冠詩書著稱的太倉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晉南北朝時期世代簪纓的琅琊王氏餘脈,唐宋時期王氏家族曾長期定居於浙江桐廬,唐有刺史王朐封,五代有衙推王仁鎬,宋有司諫王縉,世世貴顯。元初王夢聲被行省徵辟為崑山州儒學正,始定居太倉。夢聲祖孫三代任教職,以儒傳家。太倉王氏自王僑、王倬兄弟於成化年間同舉進士,自此科第蟬聯。世貞祖父王倬,成化十四年進士,終南京兵部右侍郎,為弘治正德年間名臣。父親王忬,嘉靖二十年考中進士,終總督薊遼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兵部尚書,為嘉靖年間名臣。

  世貞登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刑部主事,屢遷員外郎、郎中,又為青州兵備副使。世貞恃才傲物,數積忤於權相嚴嵩子世蕃。值忠臣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論死,世貞又馳騎往營救且經濟其喪,嚴嵩父子大恨之。三十八年,父王忬以灤河失事為嚴嵩所構,論死,世貞解官奔赴京師與其弟王世懋每天在嚴嵩門外自罰,請求寬免。未成,持喪歸。隆慶元年(1567)訟父冤,得平反,被薦以副使蒞大名,遷浙江右參政、山西按察使,又歷廣西右布政使,入為太僕寺卿。萬曆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數奏陳屯田、戍守、兵食事宜,鹹切大計。因忤權相張居正罷官。後起為應天府尹,覆被劾罷。居正歿後,起為南京刑部右侍郎,辭疾不赴。久之,起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書,以疾辭歸。二十一年卒於家,贈太子少保。

  家族

  家族成員如下:世貞伯祖僑,成化十一年進士,工部郎中。僑子憬,弘治十七年舉人,黃陂知縣。僑孫世芳,正德十六年進士,廣東按察司副使。僑孫世仁,國子生,溫州府通判。世貞胞弟世懋,文學家,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南京太常寺少卿。世貞子士騏,文學家,鄉試解元,萬曆十七年進士,終吏部郎中,贈太僕寺少卿。世芳子一誠,隆慶二年進士,溫州府推官。世貞族孫三錫,嘉靖八年進士,光州知州。世貞族孫三接,嘉靖十四年進士,河東都轉運使。世貞族孫任用,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禮部主事。世貞族孫周紹,隆慶二年進士,刑部郎中。世懋孫瑞國,天啟元年舉人,增城知縣。世貞曾孫王鑑,崇禎六年舉人,明末仕至廉州知府,為清初畫壇領袖。世懋曾孫王昊,康熙年間徵為博學鴻儒,為清初著名詩人。三錫孫臨亨,萬曆十七年進士,杭州知府。世懋玄孫輯修,康熙二十三年副榜,府谷知縣。三錫曾孫志堅,著名詩人,深於經學,萬曆三十八年進士,湖廣按察司僉事。世懋來孫良榖,名諸生,富陽知縣。任用玄孫永祚,萬曆四十六年進士,右僉都御史。任用玄孫慶祚,崇禎十二年舉人,昌邑知縣。三錫玄孫元臣,康熙九年進士,會稽知縣。世芳晜孫淑京,康熙五十一年進士,眉州知州。三錫來孫喆生,鄉試解元,康熙二十一年進士,翰林院編修。世懋仍孫昭麟,國子生,以善書名重一時,江山知縣。三錫晜孫景獻,雍正元年進士,懷遠知縣。任用仍孫荃,乾隆元年舉人,福建道御史。三錫仍孫鶚,國子生,萊州知府。三錫雲孫若沂,乾隆五十一年舉人,孟津知縣。三錫雲孫若常,冀州知州。三錫耳孫京星,乾隆五十七年舉人,望江知縣。

  成就

  王世貞與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首領,倡導文學復古運動,認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當時有一定影響。家藏書甚富。自稱平生所購《周易》、《禮經》、《毛詩》、《左傳》、《史記》、《三國志》、《唐書》之類,過3000餘卷,均為宋本精槧。家有別墅“弇州園”,於園後建“小酉館”,貯書達3萬餘卷。另將經學之書專藏於“藏經樓”中。對宋槧元刊之書,作“爾雅樓”貯之,又於“九友齋”中,藏宋本兩漢書,為齋中第一寶。此書後歸於“天祿琳琅”。與唐順之結為莫逆之交,二人皆以文學、藏書而知名。他以詩文名於世,與李攀龍、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並稱後七子。攀龍歿,獨領文壇二十年,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門下。鑑於臺閣體文風不振,他提出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其詩歌取材贍博,縱心觸象,都能化為詩料,形諸歌詠。除了一部分模擬痕跡較為嚴重的作品外,諸體詩中都有一些頗見藝術匠心的佳作。他的某些樂府詩不刻意範古,甚見詩人才思,如《將軍行》鋪敘豐腴,中帶古勁,縱橫開闔,很有氣勢。他的`有些律詩既有高華宏麗的氣象,又能注意錯綜變化,迥旋自然,有相當功力。王世貞七絕最有特色,在其詩歌創作中較少模擬痕跡,能夠意到調成,自然宛轉。如“新傳牌子賜昭容,第一仙班雨露濃。袋裡相公書疏在,莫教香汗溼泥封”(《西城宮詞》之二),在舒緩的調子裡,暗藏諷刺,彌有風趣。王世貞亦能詞,如〔浣溪沙〕“窗外閒絲自在遊”在抒寫清愁淡怨時,善於藉助景物渲染,烘托其淒涼情緒。又如〔憶江南〕“歌起處”以“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勾勒江南景色,頗能傳神。但他的詞因受傳統束縛較大,內容狹窄,題材單調。王世貞晚年深有所悟,於唐好白居易,於宋好蘇軾,詩文以恬淡為宗。又好史學,以史才自許。自弱冠登朝,即好訪朝家故典,晚年又得見內府檔案秘籍,著述甚豐。既是文人,也是學者。學問淵博,文章不拘一格,雖摹秦仿漢,依舊自有特色,具有“博綜典籍,諳習掌故”之特點,如《題海天落照圖後》。

  其著作文學方面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續稿》二百零七卷和《藝苑卮言》十二卷;史學方面有《弇山堂別集》一百卷,松江人陳復表將其所著的各種朝野載記、秘錄等匯為《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內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傳記、邊疆史地、奇事佚聞等,是一部較完整的明代史料彙編。

  研究

  此外,王世貞對戲曲也有研究。他的曲論見於《藝苑卮言》的附錄,即《□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後人摘出單刻行世,題曰《曲藻》。王世貞已較深刻地認識到戲曲藝術的美學特點,“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關鍵在於“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彷彿如生;問答之際,了不見扭造,所以佳耳。至於腔調微有未諧,譬如見鍾、王跡,不得其合處,當精思以求詣,不當執末以議本也。”由此出發,他認為戲曲成功與否首先在於是否“動人”。他稱賞《荊釵記》,因為它“近俗而時動人”;他批評《香囊記》,因為它 “近雅而不動人”。這是他戲曲觀的精華處。《曲藻》在引述前人曲論時,或贊成,或駁難,都頗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