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學習《弟子規》有感4篇

學習《弟子規》有感

學習《弟子規》有感4篇

學習《弟子規》有感1

  放假期間,媽媽讓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清朝年間秀才李俊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除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弟子敦倫盡份.防邪存誠.忠厚家風的最佳讀。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給我的感觸最深。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在我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滑鼠,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世界上一切……與媽媽約定遊戲結束後一起拖地。可是我卻一直玩遊戲,把拖地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知道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依依不捨的關掉了電腦。

  如今,學習了《弟子規》,想一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自己的行為,我感到非常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

  《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的所作所為是不正確的,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驚醒自己,作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心的承諾向著自己的追求,不懈地去做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透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無窮,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學習《弟子規》有感2

  文章摘要:我們的社會需要跟多的溫馨和諧的畫面,所以,求求你,再次用用我吧?”他拿起了一個杯子,反問記者:“如果我鬆開手,這隻杯子會怎麼樣。學習《弟子規》有感作文脖頸連按著一個長方形的燈頭,開燈時,光就從這裡發出。1000字作文也不少你一滴水,跟我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多好呀?它有點難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論。它教導我們孩子需要講孝悌,要謹慎誠信,要愛周圍大眾,親近仁德賢人。倘若有富餘精力,多讀書多做學問。《弟子規》的教育觀念,我是非常贊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為本。我認為,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不多,有作為的人更少,而我們中國當前的教育是以成績為主,恨不得大家門門優秀,個個成為大科學家。中國現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決定了學生一生的命運。其實不然,有訊息稱,中國自恢復高考的三十年來,並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成為各領域工作者中的頂尖分子,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成績不能說明一切,因為成績只能說是理論知識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實驗工作等,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氣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與人家良好溝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還能談什麼工作呢?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讀後感。作者讀的作品是《弟子規》。作者對《弟子規》作了簡要概括,然後分析了《弟子規》的意義,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看法,語言流暢,內容完整充實,結構安排恰當,富有哲理。

  因此,我非常贊成以道德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因為你做人首先得講道理,要文明要有修養,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學識素養,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麼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了。

  畢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總是會有差異的,這樣導致人的成績有高低,但是,道德這方面,就拿《弟子規》來說,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時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時間,需要毅力。古時候,孩子們都學習儒家思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才會受人尊重與敬愛。那時,除了貧窮和不愛學習的孩子,大多數孩子們都努力學習,特別是隋朝開始了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有志之士就透過科舉,考取進士後就可以做官,為百姓造福。因此,歷史上自從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的時期,除戰爭時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進,很繁榮。但是現在,中國都沒有一個接受中國教育的人獲得諾貝爾獎;還有人均經濟水平實在是太低了!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大國,人民的素質卻是越來越低,導致很多人去日韓和東南亞等地旅遊時,被當地人罵!

  我認為,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大國,那麼就應該從孩子們的教育抓起,而孩子們的教育,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弟子規》應該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礎中來,讓未成年人懵懂之時,就開始習讀《弟子規》,踐行《弟子規》,做有素質的國人,民眾素質高,不愁國不強。

學習《弟子規》有感3

  學習《弟子規》有感一直以來,我的字都寫得不好,所以老是被媽媽批評,甚至撕本子。撕的我都有點恨她了,心想:幹嘛老撕我本子?我已經盡力去寫好了,只是手老是不聽話,總喜歡歪來歪去。看看對錯不就得了。

  可我卻不敢說出來,因為說了怕挨媽媽的'拳頭。唉,怎樣才能寫好字呢?今年以來,我們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的活動,全校同學都在誦讀《弟子規》。只因平時學習時間緊,我的《弟子規》斷斷續續地,一年了還沒背完。趁這個暑假,媽媽要求我堅持繼續往下背。

  每天早上15分鐘,在媽媽的監督下,我終於背完了,而且還能從頭到尾背出來呢。還別說,《弟子規》裡的學問還真不少,而且都是前輩們生活、實踐經驗和智慧的總結。其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說明學習時心不在焉;如果字寫的潦草、不整齊,說明思想不集中。

  這裡說的不正是我嗎?原來,我寫不好字的原因是因為平時寫字時精力不集中!仔細一想,也的確如此:每次寫作業時,我腦子裡總想著布娃娃、摺紙、小零食、、、、、、總不能安靜,難怪字寫不好。為了提高書寫質量,我開始集中精力練習鋼筆字和毛筆字。媽媽讓我把“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幾個大字用電腦列印下來,貼在我的書桌前,每次寫字時,我都要先大聲地讀上兩遍,媽媽說這是為了提醒我注意。然後開始寫鋼筆字,再練毛筆字。

  不管是天陰、下雨還是天晴,每天早晨30分鐘的寫字課我從未間斷過。每次寫字,我都記著《弟子規》裡的那句話。一個假期下來,我的字大有進步,媽媽看了很開心。她把我的作業本前後進行了對比,我看了後覺得很羞愧。

  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注視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記住: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心,沒有什麼做不好的,只要堅持練習,你一定能寫好字。”我答應到:“嗯,我會的。”寫好字是小學生的義務,這也是我對媽媽的承諾,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學習《弟子規》有感4

  在生活中有許多書讓我愛不釋手讀後感 ,感悟很深,比方《三字經》《弟子規》《意林》,可是讓我受害盜淺的仍是《弟子規》。

  媽媽告知我《弟子規》裡弘揚了我們中華官族多少千年的傳統美德,告訴了我們良多做我的路理。記得有一地早上,媽媽讓我吃早飯,我實在是實的吃不下,就保持不吃,於是大泣大鬧伏去,讓媽媽很賭氣,我口裡也很好受。晚上躺在床上,我拿起《弟子規》順手開啟,書裡點第一頁第一言大字就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細細望著書上的講授,回憶早上和媽媽的不高興,我感到很對不訖媽媽,“首孝悌”我作的不賴,可我又不好心念和媽媽該面報歉,於是我用書信的方式跟媽媽說了一聲“對不起”。

  《弟子規》讓我理解了幹己的情理從書面知講了咱們禮節之國的長久歷史,曉得凡事以 “孝”替先《弟子規》讓我養成了很多良惡的習慣是我生涯中的第二位佳老師。

  第2篇

  我學《弟子規》的感悟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在我三歲那年,媽媽帶我去了學《弟子規》的義教課堂,這是我第一次學到的作為學生的行為規範課,在那裡有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義教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我們人生第一次集體教育課。

  每星期我們都會跟著義教老師大聲地誦讀經文,老師再一句一句地給我們講解其中的意思,然後讓我們根據她講的意思去踐行。記得那年的母親節,老師邀請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和我們一起上課,在我們背誦完《弟子規》後,老師讓我們邀請各自的父母站在自己的面前,然後讓我們向自己的爸爸媽媽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謝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弟子規》讓我懂得了感恩和孝順。

  《弟子規》陪伴著我慢慢地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