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教學反思

《弟子規》教學反思

《弟子規》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教學反思1

  我校近幾年一直重視經典誦讀,中午的午讀、大課間吟誦,節日的慶祝,無不滲透經典內容。

  近日,我也細細讀起《弟子規》這本書,內容寫的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已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並親近有德行的人。

  建議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的同時,對照解釋,讓學生明白意思,學生自然就知道怎麼做了,只背誦而不解其意,對學生的行為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百善孝為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裡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為國家棟梁。

  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讀《弟子規》,並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著自己的意願,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來,有的人不覺得慚愧嗎?

  羊跪乳,鴉反哺,為人子女理當“孝”字為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著家庭的負擔,每日裡,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為兒女,每天惦記著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應該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為後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願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去做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於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並化成行動,這樣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弟子規》教學反思2

  從事《弟子規》教學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裡,我是一邊學習一邊教學。使我對我國的國學有了新的認識。

  兒童透過誦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使其潛能在輕鬆愉悅中的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同時又能達到學習語言、培養情操以及提升素質,奠定人文底蘊的綜合目的,使兒童逐漸變得知書達理,善良聰慧和樂觀堅定。因此,學習一些永恆的經典作品,將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極其重大的作用。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透過採用多種形式的誦讀方法,幼兒喜聞樂見的文學獨裁去展示《弟子規》,喚起幼兒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探究、自主實踐、自主答疑。

  個別沒有《弟子規》的同學或自覺性不強的孩子背誦起來相當困難,我只好降低要求,他們能背一句是一句。我想他們在誦讀過程中肯定會受到薰陶和感染。

《弟子規》教學反思3

  新的學期,新的開端,新的起點。學期伊始,我們組內每人一節展示課如火如荼的展開了,經過充分的準備,我順利地完成了本次展示課活動。為了今後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現將本節展示課,總結如下:

  一、注重複習、展示學生。

  首先,課一開始,我便讓全體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背誦前面所學內容,學生們都能整齊流利的背誦,為了鼓勵學生,我為每一組加了一顆星,使每個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高啦!此外,在課堂上,我透過個別朗誦、齊讀、男孩女孩對抗賽等都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二、注重與語文學科相結合,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

  如文中的生字(利用遊戲“火眼金睛”訓練學生認識文中的生字,學生興趣盎然。),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加強學生的基本素養。

  三、注重遊戲教學。

  學生接觸古文知識較少,學習的難度加大,學習時就感到吃力,從而影響他們學習國學的興趣。我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注重開展遊戲教學,在課堂上採用“火眼金睛、小小復讀機、接龍、尋找外星人、小火車”等遊戲,深受學生喜愛。以往的很多遊戲只能讓個別學生參加,尋找外星人的遊戲卻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遊戲,真正起到了複習鞏固的目的,遊戲中同學們集體朗讀掩護外星人,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在熱烈的氣氛中,臨近下課學生們還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都在積極認真地讀,效果很好。

  四、利用影片講解、故事與原文字句有機結合,緊密聯絡生活並注重品德教育。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我將字句含義編成學生所熟悉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激發學生將弟子規所學的內容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此外,我還積極尋找影片幫助學生理解“無心非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並舉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區分無心非和有心非,透過情景設定,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過能改歸於無”的意義所在,鼓勵學生勇於承認錯誤、主動改錯。

  五、利用評價體系,讓學生體驗成功。

  課堂上學生表現出色時,我隨時都用大拇指表揚他們,朗讀的比較好還有小笑臉獎勵給他們,每組學生一起努力學習,能為小組爭得紅星,當他們最終取得勝利時,組內成員都有小印章的獎勵,這些措施都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國學的信心。

  六、 不足之處。

  在講解第一大段時,現實生活中的小故事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字句的內容,但我更應該將這些字句的意義講講,及時總結,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此外,多音字的滲透一直是國學教學中的內容,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拼音,我害怕多音字的學習會干擾他們本節課的學習,因此,我只針對容易出錯的兩個多音字進行了講解,其他的多音字並沒有豐富,究竟是否要將多音字全部滲透,這還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探討、嘗試;在最後的“小火車”的遊戲中,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學生讀得很熟練,我反思了一下,這個遊戲不太適合在新課中進行,難度有些大(學生不太認識字,讓他們順著全讀下來比較容易,而讓他們單獨接龍,一是可能會緊張,二是注意力稍微分散,就容易出錯。)要是用在複習課中,效果可能會更好。最後的環節應該改成學生展示自己,可以請個別學生朗誦甚至背誦,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課還應該將“知錯就改”的小故事貫穿其中,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樹立榜樣。

  總之,一節課匆匆而過,我在積極努力的嘗試創新中,雖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我相信,我會不斷進步的。

《弟子規》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詞,熟讀生字詞,學習偏旁“廠”“穴”。

  2.理解各種表現笑的詞語之間的`區別。

  3.能根據不同的語境讀出句子不同的語氣。

  4.熟讀並背誦《弟子規》節選部分,培養學生熱愛經典文化的情感。

  5.培養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兩字詞語。

  2.能根據不同語境讀出句子不同的語氣。

  3.初步學習《弟子規》,理解意思,熟讀並背誦,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識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師領讀,學生跟讀,開火車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出示生詞,學生自由讀生詞。同桌之間相互檢查、正音。

  3.分兩組出示生字卡,請同學們找找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廠”和“穴”)

  4.課件出示古代漢字及相應圖片,教師講解“廠”和“穴”所表示的含義以及

  二、詞語積累

  (一)笑得不一樣

  1.播放剪輯影片。教師:這些都是不同的笑,場合不同時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樣。我們來學習一下這些笑都叫什麼名字吧!

  2.出示9個關於笑的詞語,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3.理解詞意。理解每一種笑是什麼樣的。(播放影片,一邊放一邊講解,一一對應)

  4.讀一讀。教師讀詞語,全班學生來演一演,看誰反應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發現

  1.出示6個詞語,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教師:“尋找”這個詞中的“尋”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麼“尋”和“找”是同義詞,它們組成的詞“尋找”的意思和它們差不多。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指導:兩個意思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詞的意思也與它們差不多)

  3.舉例,驗證猜想。觀察剩下5個詞語,驗證這個規律。

  4.小結:我們學過這種型別的詞語還有很多,兩個字表示同一個意思,那麼它們組成的詞也和它們意思差不多,掌握了這個規律,更加有利於我們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2.請寫出幾個描寫笑的詞語。

  微笑

  三、句子朗讀

  1.出示3句帶加點字的句子,指名讀句子。

  2.加點的部分,應該怎樣讀出相應的語氣呢?(怎樣讀好加點部分)

  教師指導:“連蹦帶跳”讀出歡快、興奮,聲音洪亮,語速較快,可帶動作讀;

  “難為情”讀出勉強、愧疚的感覺,聲音低,語速慢;

  “和顏悅色”讀出和藹、平易近人的感覺。

  3.指導讀句子。分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弟子規》

  1.播放《弟子規》朗讀影片,初步感受《弟子規》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2.教師簡單介紹《弟子規》。

  3.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本69頁《弟子規》節選,把不理解、不會讀的地方畫出來。

  4.教師範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比賽朗讀。

  5.教師講解《弟子規》的內容。

  6.學生自由背誦《弟子規》。全班齊背《弟子規》。

  二、我愛閱讀

  1.學生自由讀故事,讀完思考:這個短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分段指名讀。

  3.小組討論這個短文的故事內容,主要任務、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讀短文。分四個角色:老奶奶、大兒子、小兒子、老爺爺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語文園地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讀讀認認和閱讀理解。難度遵循從易到難,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注重讓學生開動腦筋解決問題,我從旁引導,給予學生正確的探究方向,學生可以透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充分地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弟子規》作為我國文化經典,從低年段的學生開始接觸。這節課上,我主要讓學生初步瞭解部分《弟子規》的內容,熟讀並背誦《弟子規》,初步培養古文的朗讀語感,感受古文的韻律。《弟子規》的內容對學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讓學生能進一步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講文明的學生。

《弟子規》教學反思5

  1、拓展教材,使教學內容豐富立體

  《弟子規》雖然是國學經典,但時代不同,裡面涉及的一些內容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設定教學環節,比如說說父母生病時你該怎樣做?演演在平時的生活中又該怎樣孝敬父母等,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說,有事做,他們在上課時發言踴躍,積極表現,得到的知識和啟迪也超越了原來的教材。

  2、層層遞進,提高了學生能力,昇華了學生情感

  在教學中,我首先透過播放動畫讓學生理解《弟子規》原話的意思,理解了之後又設定了幾個問題讓他們學會活學活用,培養了他們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課堂上,他們能很快說出原文意思,在解決實際問題環節,他們的積極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決現實問題。另外我透過讓孩子們討論生病時怎樣照顧父母,平時又該怎麼做?對父母之外的人應如何感恩等環節讓孩子的孝心得到了昇華,在寫話環節他們寫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話語言。

  3、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在準備這節拓展課時,我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活動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提高?這些問題促使我一遍遍地精研教材,查詢相關資料,自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發展。

  4、不足之處

  1。由於個別同學在實際生活中缺乏對父母的關心,在交流怎樣孝敬父母時有人云亦云的現象。

  2。部分學生自我表現欲太強,課堂氣氛過於活躍。

  改進設想

  1、課前應多讓孩子蒐集一些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蒐集的過程也是他們學習、行動的過程,這樣在課堂上交流時效果會更好些。

  2、在小組討論交流時,要讓學生懂得傾聽,懂得尊重他人。

《弟子規》教學反思6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的開篇所闡述的道理就非常精闢,這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是多好的德育教育呀!於是我想在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弟子規》這本教材,要好好把握《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教育我的學生,讓孩子們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薰陶下,都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很重視每週一節對學生《弟子規》的詩文講解課,幫助學生理解詩文內容,透過講故事,做遊戲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後我再抓典型,樹榜樣。雖然花一些時間來學習《弟子規》,但學生受到的思想薰陶,為班級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潛移默化地作用。長此以往,日積月累,孩子們就會更懂事了,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比如,在學習第一部分:總敘,首孝弟 。 在講到孝敬父母時,我問我們班的孩子們:你們平時在家是怎樣孝敬父母的?為父母做過一些什麼事?一些同學能講出為父母倒茶、揉肩,在家裡有時掃地洗碗,可也有一些同學愣是說不出自己為父母做過什麼事。於是我就對那些做得好的同學美美地表揚一番,然後佈置了一道作業:今天回家後為父母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在後來班會中學生的彙報和家長會一些家長們的反映,效果確實不錯。

《弟子規》教學反思7

  我們班在沒開展“誦讀經典詩文”這門課前,我們班有些學生在課間的舉動很隨意,就如書上寫的:“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上到這些內容時,我覺得很有必要糾正學生這些不良的行為。因為課堂教學是進行“誦讀經典詩文”重要途徑之一,如何發揮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我主要堅持“三個認真”。

  一、認真鑽研教材,明確《弟子規 》教育的結合點

  語文課標指出:課堂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的規律,以學定教,選擇教學策略,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學習需要。教學《弟子規》,也應該如此。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善於營造一種寬鬆的課堂氛圍,儘可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鍛鍊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能力。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教學契機,給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想象,當學生們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積極性被老師的“按教案上課”這一思想打擊之後,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還有多少呢?對他們的個性發展,一生的發展會有多大影響呢?假如,我沒有改變教學步驟,學生會老老實實地隨著我的牽引,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效果如何呢?而這樣,我們還能欣賞到孩子們稚嫩的、閃著火花的獨特體驗嗎?……

  二、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增強《弟子規》教育的實效性。

  教學中,我把教育作為課堂的主要目標,緊緊圍繞“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這三句話的思想教育內容展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真正明白如何去為人處世,切實把思想教育的核心牢牢抓住。

  三、認真開展以《弟子規 》為內容的班級活動,鞏固教學實驗效果。

  課堂上我設計了運用《弟子規》的環節,要求學生根據特定的環境,使用恰當的《弟子規》語言,來規勸或讚揚別人。這個環節主要是促進《弟子規》的運用,真正讓《弟子規》學習落實在學生的行動中,使《弟子規》得思想深深在學生心中紮根。

《弟子規》教學反思8

  “弟子規”講的就是一種為人的規範,一種處世的準則。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

  幼兒對《弟子規》的學習,從培養興趣入手。在開展《弟子規》教學時,我先讓幼兒觀看影片,對著影片用手比劃著,指點著上面的文字,大多能讀出上面的文字。每當學習《弟子規》時,他們便跑到老師身邊興奮地說:“讓我來讀,讓我來讀吧!”這樣一來其他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也高漲起來了。

  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也能保證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我班在教授時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比如《弟子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於記憶,在剛開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只求培養幼兒的興趣。我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空閒時間反覆吟誦。比如在早餐後誦讀幾遍,午睡前誦讀幾遍。不斷地反覆記憶,增強了幼兒的記憶能力。

  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採用遊戲的形式,利用讀音的輕、重、快、慢、高低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當幼兒能熟讀後,教師還可與幼兒進行“對讀法”,即老師讀前面幾個字,幼兒讀最後一個字;老師讀前面一句,幼兒讀下一句,依次對著讀,有利於提高幼兒的注意力,鍛鍊幼兒的思維能力,增強趣味性。

  1.學生行為習慣的明顯好轉

  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經常出現老師喊沒人應、打打鬧鬧、亂扔東西等不良現象,我們就從品德教育入手:當家長來接,老師及時提醒幼兒《弟子規》中父母喊自己時,應該怎樣做?這時全班齊聲喊:“我們要趕快答應。”那些不聽話的,即使不情願也會很快地跑到老師和父母身邊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我們學“冬則溫……”時,要求幼兒回家給長輩洗腳,捶背等,真正理解經典並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們有了關心大人的行為了,他們非常感動。

  2.幼兒的思想品德得到改善。

  在我們班有一小部分孩子,個性比較張揚,每當有人有自己沒有的卻自己有很喜歡的玩具,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一定要佔為己有。

  3.家園關係更和諧,親情更甜蜜。

  在我們教學《弟子規》的過程中,時刻注意與家長的溝通,希望家長每天抽時間與學生學習,並及時將自己的想法與孩子的變化反饋給老師,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學了《弟子規》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他們更理解老師,更配合老師的工作,每天都能認真輔導幼兒閱讀、背誦、講解意思,與學生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弟子規》教學反思9

  自從本學期開展學習《弟子規》以來,我很重視。想了許多方法。為了使學生學得紮實,計劃每月背誦一篇,達到背誦熟練,理解意思,結合實際改正自己沒有做到的方面。為此,讓學生每人影印學校發給老師的那一張《弟子規》內容解釋。

  每天早上,讓領讀班長帶領學習兩行,達到背誦。並且逐一對照理解意思。為了提高背誦積極性,讓男女生比賽,班長打著快板背誦。學生也確實背誦積極性很高,從總序到出則弟背誦相當熟練,當老師隨口提到一句,學生也能說出意思。

  學校要進行《弟子規》測試,考前一節課,都在領著學生複習弟子規,並舉例說明意思,比如解釋“衣貴潔,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雖然還沒有背誦到,但是讓學生了解是必要的。告訴他們衣服穿整潔乾淨就行了,不要穿貴的,要根據自己家庭條件穿衣服。不要總想著穿名牌……

  以為平時抓的夠緊的,可是試卷收回來,我改最後一道題,結果把我氣的無語。別的班級也就幾個沒有寫,空白,扣去10分。但是我班竟然有十多個沒有寫!而且有幾個還是平時程度較好的孩子!後來到班裡問他們為什麼不寫?回答“不會。”他們竟然沒有讀懂“《弟子規》中那句話給你印象最深,請寫出來,並說明理由”這一要求!他們是這樣理解的:平時讀書學習一句話,是以句號、感嘆號、問號為標準的,而《弟子規》中都是三字,沒有標點,他們以為沒有一句完整的話,因此就不寫了!嗚呼哀哉!怎麼這麼死板?我該怎樣教學?

  馬上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像這樣的理解力,怎能考出好成績?

  以後教學時,應該啟發他們多角度思維,開動腦筋,遇到問題多想辦法。更主要的,是引導他們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