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藝術成就賞析
導語:《弟子規》作為中國啟蒙文學中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文學作品,其藝術魅力及成就是巨大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弟子規》的藝術成就有哪些。
《弟子規》的藝術成就
《弟子規》上承《論語》,中承《三字經》,是儒家典籍的代表,是訓蒙經典,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結構先總後分,章目清楚明晰
《弟子規》以《論語》“學而篇”孔子語作總敘,引出孝、弟、謹、信、泛愛、親仁、學文等的六部分內容,可以說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結構十分嚴謹。而且,六部分之間也有先後順序之分,強調先學做人,後學文化,這種內在的邏輯順序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孝悌是對內維護家庭穩定的規範,謹信是對外處世的準則,泛愛、親仁是修身的目標,學文是發展的基礎,可見,《弟子規》的各部分內容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絡。因此,《弟子規》的結構體系是森嚴的,結構佈局合理、嚴謹,確有獨到之處。
(二)內容傳承儒家思想,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弟子規》從總敘到分敘,各部分內容無不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閃耀著儒家思想特有的智慧光芒,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調孝悌倫理,維護家庭穩定
我們知道,儒家宣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也就是說先修身而後齊家,齊家而後治國,治國而後平天下。可見,修身在儒家理論體系中居於何等重要的位置。那麼,如何修身呢?《弟子規》告訴我們,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如果一個人不守孝悌之道,那麼這個人的家庭成員之間一定不能和睦相處,因此這個人的家庭一定不能穩定,就會出現父母與子女反目,兄弟姊妹吵鬧隔閡的情況。因此,守孝悌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是維護家庭穩定的基礎,作者把孝悌擺在首位,就不難理解了。
2、強調親仁信念,明確修身目標
《弟子規》所講的泛愛親仁信念,其實都在強調一個“仁”字。“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統治者要行仁政,老百姓要講仁義,這對維護封建王朝的穩定是有重要作用的。我們今天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仍然需要提倡儒家的仁愛思想,因為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仁愛”是要修煉才能具有的,心中有大愛、仁義,才能行仁愛之事,做仁愛之人。一個有仁愛的人,在修身方面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是品行高尚的。如果我們人人都是有仁愛之心的人,則何愁這個社會不和諧呢?
3、強調謹信準則,確立做人規範
《弟子規》主張做人要嚴謹、謹慎、誠信、內省,這是做人的規範要求。一個人如果能嚴謹做人,那麼,他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起居習慣,就會給人做事穩重的印象,就更能獲得別人的好感。一個人處世謹慎,他就不容易犯錯,就能遠離禍事。一個人如果誠實守信,就能獲得大家的信任,那麼,他做事就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就更容易成功。一個人如果能懂得內省,知道見賢思齊,那麼,他就能德藝漸進,遠離錯誤。因此《弟子規》強調的謹信準則,是我們立身行事的規範。反觀當今社會,因為不嚴謹做人而犯錯甚至犯罪,因為不誠信做事而坑害百姓,損害公眾利益的事件不勝列舉,從山西毒酒事件,到蘇丹紅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潲水油事件,哪一件不讓人觸目驚心?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不禁要問:人的誠信都到哪裡去了?講到這裡,我想,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弟子規》這樣的經典來重建人的道德體系,構築人的道德底線了。 4、強調學文方法,闡明學習要義
《弟子規》以簡明的語言告訴了我們正確的學習方法,並提醒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小節。學習方法雖有千百種,但基本的原則和規律還是明確的,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則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用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我們就不會擔心學習學不好。《弟子規》強調的讀書“心眼口三到”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其強調的讀聖賢書的要求,也值得我們謹記。
(三)語言仿照《三字經》,一段一韻琅琅上口
《弟子規》的語言仿照《三字經》,三字為一句,四小句為一段,每段押一韻。如“聖人訓”的“訓”和“次謹信”和“信”字,“而親仁”的“仁”字和“則學文”的“文”字押韻,這種押韻的句子讀起來琅琅上口,易讀易記。當然,《弟子規》的押韻不像唐詩那樣一韻到底,因為受到內容的限制,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弟子規》的語言是每四小句換一韻,這種語言風格配合了內容的'需要,體現了其靈活多變,形式服從內容的特點。《弟子規》的韻腳有“信、文、懶、承、定、變、虧、傷、去、羞、賢、聲、怨、床、絕、生、中、泯、後、到、能、立、餘、坐、宜、移、兄、時、手、切、穢、家、則、醜、敬、髀、稜、人、略、問、揚、明、偷、慳、焉、巧、之、傳、錯、糊、管、躋、警、勵、戚、卻、親、惡、辜、載、高、大、訾、新、擾、說、勉、作、虧、少、已、長、寬、言、稀、媚、壞、真、要、起、通、義、正、端、病、處、志、致”,共88個韻腳。其中,有3處重韻未統計,分別為“少、人、之”。另有一段較特殊,為“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算一韻。從押韻角度考慮,個別字的讀音要以押韻標準去判斷,如“出則弟”部分的“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當中的 “車”應念“jū”,不念“chē”,與“餘”字押韻。“信”這一部分的“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當中的“樂”念“yuè”,不念“lè”,愉悅之意,與“卻”字押韻。有些句子尾字用今音去讀不押韻,但古音是押韻的。這種情況還有幾處,此不贅述。這種現象反映了語音的古今演變情況。
四、新時期如何傳承和弘揚《弟子規》思想及文華精華。
《弟子規》閃耀著如此睿智的光芒,其思想文華的光芒足可照亮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構築道德的底線、和諧的基礎。在新的時期,我認為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傳承和弘揚《弟子規》思想和文華精華:
(一)學校層面
1、開展誦讀經典活動;
2、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3、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4、開展誠信教育活動;
5、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
6、開展仁愛教育活動;
7、開展學法教育活動;
8、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9、注重校本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
10、注重校園顯性景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
(二)教師層面
1、倡導教師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2、要求教師誦讀《弟子規》並取其精華;
3、要求教師透過學習《弟子規》加強師德修養;
4、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弟子規》,進而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5、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
6、要求語文教師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引路人;
7、鼓勵教師開設優秀傳統文化講壇;
8、鼓勵教師撰寫讀書心得體會及文學鑑賞、理論研討類文章、論文;
9、鼓勵教師開設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鑑賞選修課。
(三)學生層面
1、倡導學生誦讀《弟子規》原著;
2、倡導學生誦讀儒家經典;
3、倡導學生撰寫讀書心得體會;
4、倡導學生加強禮儀修養;
5、倡導學生培養感恩情懷;
6、倡導學生樹立誠信觀念;
7、倡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8、倡導學生樹立仁愛思想;
9、倡導學生注意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社會層面
1、從小學開始倡導誦讀《弟子規》;
2、大力開展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活動;
3、大力弘揚儒家思想及文化;
4、開展讀書及徵文活動;
5、開闢讀經典學者講壇;
6、在全社會開展感恩、誠信、仁愛、孝悌教育活動;
7、大力開展“八榮八恥”學習實踐活動;
8、在城市著名景點、街道廣告牌、宣傳欄中設定體現《弟子規》及儒家文化精華的經典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