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登鸛雀樓> 小學語文:王之渙《登鸛雀樓》

小學語文:王之渙《登鸛雀樓》

小學語文:王之渙《登鸛雀樓》

  引導語: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小學必學內容,幾乎每一個孩子接觸古詩文的第一首詩,就是《登鸛雀樓》。下面來看一篇關於小朋友《登鸛雀樓》上課內容。

  今天我們為小朋友們選了另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這首詩也是小學課本里選的詩。我們還是來先聽後讀,然後再給家長朋友們說說賞析。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主角吧。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並開始接待遊人。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四簷三層。更多詳細情況可以點選藍色連結鸛雀樓瞭解。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白話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

  《登鸛雀樓》是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日本遣唐使高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強調“景入理勢”,意思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說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該詩還幾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希望正在成長中的小朋友們熟讀了這首詩後,能學著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在向自己的目標一層一層前進時,能夠體會到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