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的說課稿

答謝中書書的說課稿

答謝中書書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⑴讓學生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式

  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讀邊引導分析。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課件1)。

  陶 弘(hóng) 景 曉霧將歇(xiē) 丹陽秣(mò)陵

  夕日欲頹(tuí) 與(yù)其奇者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㈡匯入

  1、導語(課件2)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窗外的一瞬間,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蔥籠,鳥的飛翔……無不讓你心曠神怡。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課件3)

  答 謝中書 書

  ①答:回覆。

  ②謝中書:見課文註解①。

  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

  3、作者簡介(課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課件5)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說明]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2、瞭解作者的生平,有助於體會作者寄於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㈢正課

  1、齊讀課文。

  2、疏通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