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導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篇千古傳唱的名作。但對於這樣一篇大家都熟讀能誦的文章,其主題思想卻一直沒有定論,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爭論的問題。其實《長恨歌》主題是描寫愛情、歌頌愛情的,小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編有證據,接下來yjbys小編就帶你去找證據。
對《長恨歌》主題的爭議一直沒有停過,但長期以來又一直停留在詩句本身意義的研究上,因而爭端甚多。本文試圖從寫作背景、詩句內容和詩歌題目三方面闡述其主題思想,透過分析史料所載的白居易與湘靈的初戀和悲劇愛情經歷,認定《長恨歌》的成詩正是基於這一段感情經歷的,其主題必然不會與愛情毫不相關。同時,《長恨歌》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李楊戀情的發展和最終結局,詩題長恨兩字的含義即長久的、永遠的遺憾,也暗示了其用意所在。因而筆者認為,《長恨歌》主題應是描寫愛情、歌頌愛情。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篇千古傳唱的名作。但對於這樣一篇大家都熟讀能誦的文章,其主題思想卻一直沒有定論,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爭論的問題。筆者認為,一部優秀的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意義總是比較的複雜,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概括的。但我們總是可以得出某一結論,儘管並不容易得到普遍的認同。
有人認為以前關於《長恨歌》主題的種種爭論,並不是絕對地互相排斥,它們都有某方面的依據和合理性,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融通,從而共同構建出《長恨歌》的多重意蘊.
①,這種觀點,看似很全面,事實上是一種折中主義、包攬主義,多重意蘊的後面其實就是一種逃避。因此筆者試圖對《長恨歌》的主題再作探討。 一.從《長恨歌》的寫作背景看其主題 《長恨歌》寫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寫作背景:當時任縣蔚的白居易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談起50年前的天寶遺事,即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話及此事,相與感嘆當時,王質夫提議以文學作品連記敘這段故事,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陳鴻《長恨歌傳》) 白居易寫了這首《長恨歌》,同時陳鴻為作《長恨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