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采薇> 《采薇》教學目標

《采薇》教學目標

《采薇》教學目標

  《采薇》融情於景,景中含情,情景兩渾,天衣無縫,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審美意境。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研讀文字,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 培養學生由表及裡,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 能自行翻譯,瞭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 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字進行鑑賞。

  3、 適當延伸拓展,啟發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由表及裡,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字,由瞭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並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瞭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 提出預習要求。

  2、 查詢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 確定主題。

  1)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並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2)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透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透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佔用課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境匯入

  《論語》解讀

  八佾篇·第三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學生背誦《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則內容。

  2、認真聽老師講解。

  3、積極回憶《論語》中寫到《詩經》的相關條目。

  《論語》是高一年級必讀的經典,分散在各節課堂之前講解,能培養學生每日讀論語的習慣,同時,透過老師的解讀,更明白經典的精髓。孔子與《詩經》有著非同小可的關係,所以,這節課前解讀《論語》可以作為匯入,自然引入課堂。

  課文探討

  溫故知新

  (1)《詩經》和“《詩經》六義”。

  (2)《采薇》的背景

  複習學過的知識,瞭解本篇課文的背景。

  透過複習這些知識,能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好這些知識點。

  重點探究:戍邊思鄉主題

  列出六個題目作為探究臺階:

  (1)該詩的思路結構有什麼特點?

  (2)詩從“采薇”寫起,這跟“曰歸曰歸”的思鄉情有何關係?

  (3)前三章所寫的“薇”有無變化?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4)四、五兩章表現了什麼內容?與濃濃的鄉愁矛盾嗎?

  (5)這首詩最經典的景物描寫在哪裡?你是如何理解的?

  (6)你怎麼理解這首詩交織著士兵思家戀土與保家衛國的複雜心理?

  學生結合問題以及自己預習的情況展開討論,師生互動,逐步推進討論的程序。

  學生可以暢談自己的獨特理解,並深入感知本文主人公複雜的心理。

  重點研讀文字,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透過教師設計小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由表及裡,抓住本質,深入探究問題。

  瞭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延伸探究:邊關思鄉( 征戰不歸,身不由己的天涯羈旅)

  柳中庸《徵人怨》

  李益《從軍北征》

  范仲淹《漁家傲》

  李白的《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