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冰心> 三篇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

三篇冰心散文

  引導語:冰心散文《圖畫》《一朵白薔薇》與《一隻小鳥》,大家學習過哪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冰心這三篇散文,我們一起閱讀學習。

  冰心散文《圖畫》

  信步走下山門去,何曾想尋幽訪勝?轉過山坳來,一片青草地,參天的樹影無際。樹後彎彎的石橋,橋後兩個俯蹲在殘照裡的獅子。

  回過頭來,只一道的斷瓦頹垣,剝落的紅門,卻深深掩閉。原來是故家陵闕!何用來感慨興亡,且印下一幅圖畫。半山裡,憑高下視,千百的燕子,繞著殿兒飛。城垛般的圍牆,白石的甬道,黃綠琉璃瓦的門樓,玲瓏剔透。樓前是山上的晚霞鮮紅,樓後是天邊的平原村樹,深藍濃紫。

  暮靄裡,融合在一起。難道是玉宇瓊樓?難道是瑤宮貝闕?何用來搜尋詩腸,且印下一幅圖畫。

  低頭走著,—首詩的斷句,忽然浮上腦海來。“四月江南無矮樹,人家都在綠陰中。”何用苦憶是誰的著作,何用苦憶這詩的全文。只此已描畫盡了山下的人家!

  冰心散文《一朵白薔薇》

  怎麼獨自站在河邊上?這朦朧的天色,是黎明還是黃昏?何處尋問,只覺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間雜著幾條白薔薇。

  她來了,她從山上下來了。靚妝著,彷彿是一身縞白,手裡抱著一大束花。

  我說,“你來,給你一朵白薔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說了一句話,只是聽不見。然而似乎我竟沒有摘,她也沒有戴,依舊抱著花兒,向前走了。

  抬頭望她去路,只見得兩旁開滿了花,垂滿了花,落滿了花。我想白花終比紅花好;然而為何我竟沒有摘,她也竟沒有戴?

  前路是什麼地方,為何不隨她走去?

  都過去了,花也隱了,夢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冰心散文《一隻小鳥》

  ─—偶記前天在庭樹下看見的一件事有一隻小鳥,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還未曾豐滿,不能遠飛;每日只在巢裡啁啾著,和兩隻老鳥說著話兒,

  它們都覺得非常的快樂。

  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兩隻老鳥都覓食去了。它探出頭來一望,看見那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緻;它的小腦子裡忽然充滿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飛到枝子上,放出那讚美“自然”的歌聲來。它的聲音裡滿含著清—輕—和—美,唱的時候,好像“自然”也含笑著傾聽一般。樹下有許多的小孩子,聽見了那歌聲,都抬起頭來望著─—這小鳥天天出來歌唱,小孩子們也天天來聽它,最後他們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來了!它正要發聲,忽然嗤的一聲,一個彈子從下面射來,它一翻身從樹上跌下去。斜刺裡兩隻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它的血從樹隙裡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來。

  從此那歌聲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著它,聽它的歌聲,卻不能了。

  冰心散文的言語特色

  用詞特點分析

  (一)善於化用古代詩詞

  冰心的.散文汲取了對優秀古代散文的傳承、融合和發展,因其自幼曾喜誦古代詩文,常以凝練從容的筆觸描摹如畫似曲的景色,從時而靜謐時而雀躍的感官中刻畫新的藝術創新和探索,對精妙深刻的詩詞作出新的引用和導演,賦予古色詩篇以新的啟示和評述,切實流露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審美情趣,返璞歸真,至情至深。例如在(《往事》(二)之三)寫到:“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無可比擬!彷彿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的明豔,卻不飛揚妖冶;是低眉垂袖,瓔珞矜嚴。……今夜的林中,也不宜愛友話別,叮嚀細語。”冰心善於從一種微妙細小的感官,化用“月下靜女”的審美,在這寥寥數筆為畫墨鋪上飛揚的線條,在古樸的水墨畫裡賦予色彩動感和靈氣,傳神地呢喃了月下山中的感受,在無限展開的想象中,將《詩經・邶風・靜女》中“靜女其姝其孌”的清秀小筆勾勒,“低眉垂袖,瓔珞矜嚴”的高潔神態與月光的清透無暇又相得益彰。相比於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對映的深邃與冷峻,冰心的文字卻清明地顯出一番空靈超逸的情調。冰心引景頓悟的點撥恰到好處,耐人尋味而又刻骨銘心。這也恰是“冰心體”影響激勵一代青年的造詣所在。

  (二)巧用清新活潑的口語詞

  冰心在《歸來以後》中寫道:“在總的路線中,我選定了自己的工作,就是:願為創作兒童文學而努力。我素來喜歡小孩子,喜歡描寫快樂光明的事物,喜歡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1]在行雲流水般的行文裡,冰心巧用清新活潑的口語詞,使生機勃勃的生命群組透出流暢明晰的動感。健康活潑的兒童,快樂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輝燦爛的遠景相連的構圖兀自輕巧,真切自然。如在《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中寫到:女孩子、男孩子……東一堆,西一簇,咭咭呱呱地,也不知說些什麼,笑些什麼,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香氣息。在知春亭畔開歡的孩子“東一堆,西一簇,咭咭呱呱,說些什麼,笑些什麼”星星點點的童趣在作者口語化的筆調裡顯得不亦樂乎,這些純口語的詞彙並沒有世俗的戾氣、華麗的辭藻,反而凸顯了文章活潑輕跳的基調,增強了文字的親暱感,讓人覺得成群結隊的孩子就活脫脫地散落在你愉悅的視野裡。優雅敏銳的冰心,內心向往寧靜閒適,渴於與自然相融,行文中清極秀極的景緻,透過作者明朗的口語化描述,給人留下視覺上樸素的悠然感。

  二、句式特點分析

  (一)善用明快靈動的短句

  短句的表達形式形成單純的語義關係,切實符合冰心創作的初衷。冰心在《1959-1961年兒童文學選・序》中寫到:為兒童準備精神食糧的人們,就必須精心烹調……為要兒童愛吃他們的精神食糧,我們必須講究我們的烹調技術……[2]兒童閱讀為核心的本位思想促使冰心喜於使用表意明快靈活的短句。例如在其作品《只揀兒童多處行》中有這樣的描繪:春光,就會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這樣地潑辣,這樣地華侈!……花也和兒童一樣,在春天的感召下,歡暢活潑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使出渾身解數,這時候,自己感到快樂,別人看著也快樂。這段中有十八處停頓,其中最長句只十字,每個停頓都為讀者預留了足夠的時間去接收行文的美意。詩化的短句新鮮活潑,簡潔流利,在文中採用“春光的飽滿、爛漫、潑辣、華侈”四個對稱、均衡的短句,在作者平實的類比對照中惟妙惟肖,三個名詞性偏正短語“……的……”闡述了“花也和兒童一樣”一遇春光,瞬間抖擻,無不顯示出兒童的心理和思維特點。

  (二)多用詩意化的定中結構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崇尚結構的平衡、對稱與和諧,其反射在漢語言上的特點即是語言的對稱和韻律的節奏。冰心散文中大量運用詩意化的定中結構,句式上的流暢婉轉為言語的表現增加了獨特的美感。例如在(《往事》(二)之三)寫到:今夜的林中,決不宜於將軍夜獵――朵朵的的火燎,和生寒的鐵甲,會繚亂了靜冷的月光踏月歸去,數里相和的歌聲,會叫破了這如怨如慕的詩的世界。行文句式沿襲了散文詩的音頓律,輔以詩歌獨特的排列形式,使每個音節流露出節奏美和對稱美。一系列的定中結構,賦予文中意象詩情般的氣質,“生寒的鐵甲”對應“靜冷的月光”,作者用詩人鍾情的“月光”來詮釋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的心境。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平衡除錯,使每個定中結構具有韻調上的彈性,急緩有度,韻味十 足。又如在(《往事》(二)之八)中:“我起來試步,我的軀體輕捷;我舉目四望,我的眼光清澈。遍天涯長著萋萋的芳草,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文中連續出現同一個定語,無形中加重了定語的分量,使不同的中心語形成強調語勢。冰心以第一人稱的感觀視角出發,“我”的重複使用,延續了迴環往復的音頓律,在並行的定中結構中,建構起一個流動深刻的心理世界,平實地訴說著母親的愛、渴盼與珍惜。從形式上看,由“的”作為中心軸而構成的對稱使意象的詩性表達更加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