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采薇> 《采薇》 教案

《采薇》 教案

《采薇》 教案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1、《詩經》內容——包括“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民歌。風的主題主要是:愛情+戰爭+勞動……

  其中“風”又可分為衛、鄭、秦、陳、檜、齊、曹、邶、唐、周南、召南等15國風,共160篇,是各諸侯的土風歌謠,大多數是民歌,最富於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

  各國國情不同,民歌的風格呢,也有區別。比如鄭風,它歌唱愛情,就比別的國家要大膽,要放肆(鄭風淫)。

  “雅”——宮廷樂曲。它是一種正統音樂(雅俗共賞)。“雅”是西周王朝地區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大雅”一般用諸侯朝會,31篇,“小雅”一般用於貴族宴享,74篇。

  “頌”——“頌”是統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又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

  篇,共40篇。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2、《詩經》表現手法—— “賦”、“比”、“興”。

  (1)賦是“鋪陳其事”,即直接的敘事和抒發感情。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關於“賦”的手法的運用,我們在初中就學過。如《木蘭詩》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南市買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2)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譬喻和比擬。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3)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即借用別的事物作為開頭,再引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比興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加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使它更具藝術感染力。如初中學過的《關》“關關鳩,在河……”《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風”“雅”“頌”“賦”“比”“興”,文學史上合稱“六義”。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薇即巢菜,又稱野豌豆,可食。

  【字詞點選】

  文言字音:

  歲亦莫(mù)止:莫,同暮。

  (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

  載(zài)飢載渴:又飢又渴。

  王事(gǔ):沒有止盡。

  我行不來(lài):無人慰問。

  彼路(lù)斯何:路,通。

  四牡(kuí):馬強壯的樣子。

  小人所(féi):隱蔽,掩護。

  象弭(mǐ)魚服:用象牙裝飾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語句透視】

  「語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透視」:古人評價一: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知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文情,千古常新。”

  古人評價二: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今人評價:描寫戍邊戰士歸鄉途中,雨雪阻隔,飢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該詩語調低沉,低迴往復,多以疊字加重氣氛,讀起來令人潛然淚下。

  【片段掃描】

  「片段」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不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賞」

  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詩仍以薇菜逐漸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飢渴勞頓。而“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片段」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君子所依,小人所。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曰戒,孔棘。

  「賞」

  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透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畫,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計程車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文章賞】

  倒敘章疊的結構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禦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多麼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四、五二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裡。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飢”,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全詩分三章,前三章跌出,以采薇起興寫薇由作而柔而剛,而戍役軍士遠別家鄉,歷久不歸,思鄉之情,憂心不已!作者寫道:山薇啊,你發芽了,出生了,我們總該回家了吧!但轉眼又是一年,我們都顧不上家室,這卻是為何呢?為了入侵之故,我們連好好坐上一會兒也來不及,也是為了之故。我們需要攻戰!又到了采薇的時候,薇葉長大了,枝葉柔嫩,這下總該回家了吧!心裡的憂傷如此熾烈,為戰事奔波,我們戍期未定,誰難替我們帶回家信!山薇長得粗壯剛健了,這下該回家了吧!已是陽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沒完,還沒法閒暇,憂傷的心情好不痛苦,卻無人相慰勞!四、五兩章是寫邊關戰事忙、緊張:那盛開的花是什麼?是棠之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軍伍車馬服飾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麼?那是將士的軍車,兵車既已駕起,戰馬高大雄健,戰事頻,軍隊又要遷徙,豈敢定居?駕著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馬,軍將們坐在戰車上,步兵們蔽依車後,戰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魚皮箭袋時時佩在身邊,的侵戰如此強大猖狂,馬能不日日加強戒備?這兩章寫的是的.兇悍而周家軍隊盛大的軍威,紀律嚴正,卒伍精強。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艱辛而緊張的,這些都是作者用寫實的筆法來寫的。第六章則筆鋒一轉,寫出徵人在還鄉路上飽受飢寒,痛定思痛的哀傷心情:想起出徵之時,那依依楊柳,枝茂葉盛,而此時風雪歸程,路遠,天寒,又飢,又渴,可謂十分狼狽而又悽苦。晉人謝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在文學史上影響極大。常為後世文人反覆吟唱、仿效。由於《詩經》素以渾厚、質樸著稱,這類如此悽婉動人的作品確屬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詩經》抒情作品的一個典範而為歷代文學家所稱頌。

  嚴肅的主題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的兇悍,周家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戊役,守衛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透過對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透過對他們忠於職守的敘述——“不啟居”、“不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裡卻是思歸的情愫,這裡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起興的寫作手法

  從寫作上看,它和詩經的許多作品一樣用以薇起興的手法,加上章法、詞法上重沓疊奏,使內容和情趣都得以層層鋪出,漸漸深化,也增強了作品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全詩有記敘,有議論,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寫,搭配錯落有致,又十分妥帖,因此《采薇》一篇確是《詩經》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此詩選自“小雅”,卻有“國風”民歌的特點,頗為講究句式重疊與比興手法的運用。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帖。第四章以常盛開象徵軍容之壯、軍威之嚴,新警奇特。末章以從徵前與來歸時的景緻,寄託不盡的感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的妙言佳句。

  【基礎鞏固】

  1. 對這首詩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說出徵時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條隨風搖擺不定的樣子,似乎是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說歸來時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遲遲”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來思”一句中的“思”,“載飢載渴”一句中的“載”都是語助詞。

  2.對這首詩的分,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運用了起興的手法。

  B.前四句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時和歸途中所見的不同景色對比,寫出了內心的傷悲。

  C.這首詩寫的是守邊戰士在歸途中的心情,透過詩句,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守邊是時的苦況,對從軍生活的厭倦,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嚮往和留戀。

  D.“行道遲遲,載飢載渴”兩句是直接描寫,最後兩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剋制的、平和的,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特點。

  3. 補充下列名句。

  昔我往矣,                 。今我來思,                 。

  行道遲遲,                   。我心傷悲,                    。

  4. 譯下列選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家室,之故。

  不啟居,之故。

  譯:

  

  5. 文學常識填空

  《詩經》內容包括                         三個部分。

  《詩經》表現手法包括                                       。

  “風”“雅”“頌”“賦”“比”“興”,文學史上合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