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朱自清《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

朱自清《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

朱自清《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

  在《背影》中朱自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朱自清《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朱自清《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寫於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除了對背影作了筆酣墨暢的細緻描寫外,還以背影為中心,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襯托和鋪墊《背影》無論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卻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無論對我們還是學生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彙,明確“狼籍”、“躊躇”、“賦閒”、“頹唐”、“觸目傷懷”等詞語的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文章主旨

  3、學習文章飽含深情的、樸素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1、反覆誦讀,深入體會文中表現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寫人物的語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仔細揣摩文中各種描寫手法的表達作用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珍愛親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

  教學重點

  三、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及其作用,人物描寫手法的運用,領悟父子間的濃濃深情

  四、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質感的語言,領悟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五、課前準備製作課件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二課時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入題:(課件投影:播放歌曲《父親》)

  師:世界上,有許多愛包圍著我們,有些愛是細緻的,有些愛是厚重的;有些愛和風細雨,有些愛轟轟烈烈父愛、母愛、夫妻之間的愛、子女的愛、親人的愛……愛,已經成了中華文學史上永恆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的《背影》,讓我們來真切的體會一下濃濃的父愛(板書《背影》)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裡

  《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三)寫作背景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作者,走進《背影》

  二、檢查預習:

  1、指學生導讀準字音:

  2、指導學生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背影》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父子浦口送別)

  2、理清課文結構(全文分為四個部分,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3、我與父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

  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境慘淡父子離別

  4、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的?

  以“背影”為線索組織材料,

  第一次(在第1段):懷念父親惦記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別後思念再現背影

  4、為什麼要多次描父親的背影呢?(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寫背影最具體呢?(第二次)

  讓學生齊讀課文第六段

  5、自由發言:讀了這段,你感受到了什麼?或聯絡自己的實際你想說些什麼?

  四、小結:

  在你的生命過程中,父母的關愛一直陪伴在身旁,請你隨時留意,一定會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片段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習題“一1”

  2。熟讀課文,找出文中你覺得寫得精彩的文段,並說說理由。

  六、板書設計:

  四第一次(在第1段):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父疼子

  次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背

  描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別背影影子愛父

  寫第四次(在第7段):別後思念再現背影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精讀課文重點部分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感知了文中的內容,瞭解文中對背影的描寫,本節課我們再繼續來學習

  二、舊課複習:

  請根據課文填空:(投影7)

  我看見他著黑布小帽,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到鐵道邊,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過鐵道,要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著上面,兩腳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歸納段意:買桔子送別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第二部分

  四、問題探討:

  1、朗讀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父親?先勾畫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再想一思這樣寫有何作用?

  (1)外貌: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作用:表明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父親的體態:肥胖作用:表明行動不便,艱難

  (2)動作:

  走路的姿勢:蹣跚作用:年紀較大、腿腳不便

  爬月臺時的動作:攀、縮、傾作用:行動不便、步履艱難

  (3)語言: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進去吧,裡邊沒人”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裡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捨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為兒子著想

  老師點評:這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這樣簡短平常的話是否缺乏感情?不是,樸素的言語中往往含有深摯的愛意;平淡的話語裡往往隱藏著不平靜的心情

  老師贈言:真理是樸素的

  小結:同學們寫作時,要善於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深摯的情感;選材時,也要善於選擇那些平常而又飽含深情的素材

  2、過渡語:

  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下面我們再一同來感悟一下作者所寫的“父親送我上車”時的情形

  3、質疑探究、精心賞析

  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裡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捨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為兒子著想

  4、閱讀最後一段後,探討:

  (1)課文結尾寫父親的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這是為什麼?

  父親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說明他的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作者不禁淚如泉湧

  (2)“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能與他相見!”

  課文最後又寫到父親的背影,有什麼作用?

  這個“背影”寄託著作者對父親的深沉的思念,寫思念,是為了烘托父親的愛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題

  5、文中到底寫到幾次流淚?這幾次的所流之淚有何不同?

  (四次流淚:悲哀之淚;感動之淚;感傷之淚;傷心之淚)

  五、情感遷移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母任性過也有誤解過他們的愛心,請以“我想對您說”為開頭給你的親人寫一張字條

  六、小結:

  從這一文我們可以感受到: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裡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大家不妨試著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

  請同學們課後,再去認認真真地反覆閱讀,體會文中流露出的情感

  七、作業的佈置:

  1、完成課後習題

  2、寫你父親(或母親)送你上學的一個“背影”或一個場面

  3、課外閱讀幾篇寫父愛,母愛的好文章,寫一篇讀書筆記。

  八、板書設計:

  人外貌四悲哀之淚

  物動作次感動之淚

  描語言流感傷之淚

  寫淚傷心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