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生產部工作計劃三篇

生產部工作計劃

生產部工作計劃三篇

  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無論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有了工作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產部工作計劃1

  生產部工作計劃如下:

  1、根據銷售計劃,科學地編制、調整生產計劃,滿足銷售的需要,保證市場供給。

  2、加強與部下的溝通、交流,力所能及地解除部下的後顧之憂,激勵部下努力向上;悉心聽取員工合理化建議,並應積極採納。

  3、組織生產部員工學習領會集團及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在生產部得以正確、順利地貫徹執行。

  4、深入現場指導工作,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思想素質、崗位技能、安全生產、質量控制的培訓。定期對員工進行技能考核,培養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

  5、建立健全裝置維修保養制度,鼓勵並組織機電工對生產工藝及裝置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督促機電人員確保公司全部裝置正常執行,保持公司水、電、汽路暢通。提高生產效率。

  6、準確測算生產耗用和生產成本,向先進公司看齊,抓好節能降耗,嚴格控制生產成本。

  7、鼓勵節約,杜絕跑、冒、滴、漏,制定消耗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層層分解落實。

  8、加強本部所屬收發貨及其它保管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嚴把成品、原料、包裝物等的進出庫關,維護集團和公司的利益。

  9、努力將集團規範化工作細則和其它管理要求落到實處,不斷深化、提高,並將改進建議及時報告總部。

  10、積極在本部門培養、選拔後備班幹部,並定期將其業務能力、工作表現考核材料報總部主管部門。

  11、關注報表資料,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稽核由生產部填報的各種報表並簽字,確保其準確、及時地報出。

  12、加強員工管理,根據工作表現做出公平、公正的獎懲決定或建議。有權調整、任免本部門班組長的工作、職務;有權向總經理建議調動或任免車間主任的工作、職務;有權向總經理建議本部門人員的辭退、晉升;有權對本部門的開支費用進行初審;有權對本部門員工處以五十元以內的罰款或三天以內的停工處罰,並對本部門產生的各類罰款情況詳細記錄,備案待查(罰款一律交財務部)。

  13、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協調關係,協助總經理搞好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14、向公司領導提出工作改進建議。

  生產部工作計劃2

  在生產部經理領導下,負責生產部的產量、工資、各種消耗的統計工作。具體工作如下:

  1、根據生產班組上報的生產記錄和成品交接單,逐日核算工人工資,月終彙總報生產部經理審批;核算每日生產耗用的原料、藥品、包裝、標籤、說明書等,月終彙總,算出損耗率,報生產部經理審批。

  2、協助生產部經理處理生產部內部事宜和監督各崗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發現問題隨時向生產部經理彙報,以便得到及時處理。

  3、負責整理生產部需要歸檔的檔案、報表、資料,根據生產、銷售計劃制定原料、編織袋等的採購計劃。

  4、協助生產部經理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係,熱情接待來電、來訪,回答有關問題,圓滿地處理好外部環境關係。

  5、隨時同財務部保持聯絡,彙報生產中出現的與財務部有關的問題,以便得到財務部的指導和幫助,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6、努力學習與自己工作有關的知識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知識;學習管理技巧,當好生產部經理的助手,爭做多面手。

  7、向公司和生產部領導提出工作改進建議。

  8、完成上級交給的其它任務。

  生產部工作計劃3

  一、生產管理的目標

  企業生存的根本是盈利,將利益最大化、長遠化。然而這一點必需立足在準時的把品質優良及成本低廉的產品交到客戶手上為前提條件。要達到這些目標,除各部門密切配合外,更需要生產部門人員的共同努力。因此,生產管理在廣義上說包括有關部門業務的管理和協調,狹義來說則僅指生產部門的管理與排程。

  1、準時交貨

  生產的第一要務就是在排定的交貨日期前準時交貨。為了達到此目標,生產部門合理規劃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控制產出、努力生產、降低生產報廢率;採購部門應及時供應品質良好的原材料,裝置部門應力求機器精良及運轉正常,技術部門應提供高效的生產工藝、設計優質的生產配方、人力資源部應招聘、培訓高素質的生產、管理人員。

  2、品質優良

  產品品質優良與否,僅靠品質檢驗人員的檢驗是不行也是不可取的,最主要還在於生產人員應具有強烈的品質意識及精湛的生產技術,這才是確保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優良品的最有力保障。品質是否優良,除與生產與品管人員的努力程度有關外,還與材料品質、機器精確度與技術配方、生產工藝正確與否等也有重大關係。

  3、成本低廉

  成本低廉與上述兩個因素一樣,都是企業競爭力形成的要件。生產部門欲求降低成本,應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人工成本,應降低生產報廢率以減除原料、人工及費用的浪費,應降低客戶退貨率以減少生產效率及報廢的損失。事實上,成本低廉除生產人員的努力外,更有賴企業各部門人員的配合與努力。

  二、生產管理的組織

  生產管理部門一般都是按照產品類別及加工層次分線管理,每一生產線配屬主管,技術員及領班若干,由生產部長任部門主管。

  三、生產管理的原則

  1、實施目標管理

  生產管理應根據目前的現狀及本年度所要達到的目標,就生產效率、生產排程、報廢率及品管退貨率等項分別設定目標,作為員工努力的目標。目標必須數字化,確實而不空洞抽象,設定時應與生產部門及工業工程部門共同討論。年度目標的達到需要分段進行,也就是要先設定較易達到實際目標,評核成本並總結改進,再設定下期較高的目標,逐步向年度總目標邁進。為了讓員工達到目標,可進行適度的激勵。

  2、建立健全的制度與簡明的程式

  為了使生產順利,避免混亂,對於管理必須建立制度與程式,使之系統分明、權責專一;力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前有指導、事後有考核。例如遇到中途插進緊急訂單或臨時變更交貨期,仍需循一定程式,不能因此顧此失彼,或不計成本加班趕產。

  3、採取機動性的排程

  生產過程中常會發生異常現象,如訂單的變化、原料的中斷、人員的`流動、機械的故障、工具的不齊全等,而影響到生產要求的變化,因此常需採取機動性的排程措施,以求應變。如原料中斷,應立即尋找代用品或採購足夠的儲備原料,以求不影響生產。人力不足時,則需各線相互排程支援。對於經常發生故障的機器裝置,也應儲存充分的零配件,以求縮短停機修理的時間。

  4、建立嚴密的報表制度

  對於生產績效進行考核,如生產差異率、生產排程達成率,生產報廢率及品管退貨率等,應建立嚴密的報表制度加以衡量和及時反饋質量與產量問題,並根據衡量所得的成績總結得失,實現PDCA迴圈,力求持續改進。

  5、激勵重於督導

  各級主管對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應以民主領導的方式去激勵員工土氣。為了激勵直線生產作業員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應施行適當的獎勵

  制度,確保作業員因效率的高低,獲得不同的效率獎金。為了發揚團隊的精神,可以定期在各生產線之間進行生產績效競賽。

  6、加強生產人員品管的觀念

  生產線主管、領班及技術員必須負起品管責任。對於作業員,應努力培養及灌輸其品質意識,並指導及監督如何生產符合品質的產品。對於成品品管退貨或客戶退貨,應有扣分、扣資金的規定,績效考核中品質考核的份額應有足夠重的比例,同時應建立技術過硬、品質專業知識良好的一線管理員與品質檢驗員,以把好過程質量關與出廠質量關。

  總而言之,小到車間大到公司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全面的規章制度並使之得到貫徹執行才能高效、順暢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