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簡介
簡介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本書為“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中的一本,由著名作家劉心武主編,配合教學,對《邊城》這部名著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進行分,並附有名家導讀、讀後感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成績。
●地位與影響
沈從文先生一生寫下很多部小說和散文集,但是在他眾多的著作之中,《邊城》則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邊城》奠定了沈從文先生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1999年6月,《亞洲週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對20世紀全世界範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說進行了排名,選出前100部作品。
參與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內外著名的學者、作家,如餘秋雨、王蒙、王曉明等。在這一排行榜中,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位列第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單篇小說計,《邊城》則屬第一。《邊城》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
●內容精要
川湘交界的茶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一戶人家。獨門獨院裡,只有爺爺老船伕和孫女翠翠兩個人,還有一隻頗通人性的黃狗。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城裡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是個灑脫大方,喜歡交朋結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樣豪放豁達,不拘俗套小節。老二的氣質則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說話,秀拔出群,叫送。小城裡的人提起他們三人的名字,沒有不豎大拇指的。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送,送在翠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先送一步託媒人提了親。兄弟兩人都決定把話挑明瞭,於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訴了弟弟,說這愛是兩年前就已經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著把話聽下去,且告訴哥哥,他愛翠翠也是兩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著實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送。而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爺爺自然是曉得孫女的心事,卻願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約定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弟弟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到了城裡,人們卻告訴他:原來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也忘不了兒子死的原因,所以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老船伕操心著孫女的心事,後終於耐不住去問,送卻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責老船伕,自己下桃源去了。船總順順也不願意翠翠再做送的婦,畢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麼。夜裡下了大雨,夾雜著嚇人的雷聲。爺爺說,翠翠莫怕,翠翠說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著送的歸來。送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