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朱自清《背影》四次寫背影及用意

朱自清《背影》四次寫背影及用意

朱自清《背影》四次寫背影及用意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下面是朱自清《背影》四次寫背影及用意,快來看看吧!

  四次寫背影的文字: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具體分析:

  一、記憶中的背影,①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二、車站送別背影,②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三、買橘爬鐵道的背影內,③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四、思念容的背影,④別後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與文章開頭呼應。

  《背影》是中國著名散文家、詩人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背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主要講述了他的父親離別時的背影,從而引發作者的種種思緒,同時也能體現出父母對子女的疼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感激。

  《背影》為什麼……在當時就能脫穎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現代文學研究名家李歐梵的意見是頗有啟發性的。他曾在一次講學中說過:魯迅在著名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所說,中國的“聖人之徒”“以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集中表達了五四一代人對於父輩的不滿,五四是個反傳統的年代,是個“打死父親”的年代,五四文學的父親形象都是負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裡,它第一次重點刻畫了一位正面的父親形象。在“滿街走著壞爸爸”的情況下,這一個“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要而言之,《背影》生逢其時,在一個特殊的語境下獲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