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範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範文

  一、匯入新課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詩、宋詞、元曲聞名世界,是我國燦爛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教學設計。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這節課我們學習唐朝古體詩兩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雁門太守行》,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教師先介紹詩歌的知識和特點,反覆誦讀後,瞭解《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此詩描繪了唐代邊地特有的風光、奇寒,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雁門太守行》一開頭便點明戰爭的危急形勢:敵人兵臨城下大軍壓境,有如烏雲重重壓下要把城牆摧垮。接著極力渲染戰場慘烈的氣氛:號角聲聲在秋風中迴盪,天寒霜重鼓聲不揚,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土地,在夜幕降臨時映出紫色的霞光。詩的末尾抒寫危城守將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

  三、閱讀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介紹詩歌的知識和特點。

  (1)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透過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發揮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詩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

  詩歌的種類:就體裁方面分為舊體詩(包括詞、曲)和新詩。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唐代以後的近體詩(律詩、絕句)。新詩有要求嚴格些的格律詩,有格律要求不嚴的、寫起來比較自由的自由詩,還有介於散文和詩之間的散文詩。

  (2)瞭解如何去欣賞詩歌的特點。

  ①透過分析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

  ②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③透過研究把握詩歌描繪的人、景、物。

  ④透過賞析領會詩歌的深刻含義。

  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簡介。

  歲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邊疆,對邊塞自然風光軍旅生活有深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他在軍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時寫的,抒發了無限惆悵之情。

  3.教師範讀本詩,學生反覆誦讀,對照註釋,逐句釋義,感知詩中景象,體悟詩人感情。

  4.分析。

  (1)第一句話寫了什麼內容?(討論後回答)起筆寫西北邊地氣候的奇特:風猛雪早。

  大雪飄灑,天地一色。

  (2)看著架滿樹枝的雪絮,詩人想到了什麼?有怎樣的作用?

  答:詩人張開了想像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教學設計》。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樂觀而昂揚。這句話是詠雪的千古名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奇與好奇。緊接下來,又渲染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情境。

  (3)文中哪些句子表現四周驟生奇寒?(討論後回答)

  答:“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勾勒了怎樣的雪景,起了怎樣的作用?

  這兩句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地勾畫出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必將是無比艱辛的。“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5)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寄離情,那麼以下則以白雪為背景正面寫送別之情。

  文中寫軍帳中錢別歸客的場面的句子是什麼?

  答:“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6)文中再次寫天氣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樣?

  答: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儘管風勢猛烈,轅門上的紅旗已被冰雪凍結得一動不動了。這一生動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了天氣奇寒。那以白雪為底色上的一點鮮紅,為那冷色基調的畫面增添了一絲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為潔白、寒冷;那雪花紛飛的空中不動的紅旗,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富有詩意。

  (7)“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幾句話答:點明瞭送別的什麼?最後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研討後回答)

  答:點明瞭送別地點,再以“滿”寫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艱難,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迴路轉,行人消失在雪地裡,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佇立良久,表現瞭望歸客別去的悵然心清。

  (8)既然是送別,為什麼要詠雪?二者有怎樣的聯絡?(再次誦讀,加以體會)

  答: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雲慘淡、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

  5.對重點內容進行訓練。(略)

  雁門太守行

  1.作者簡介及時代背景。

  李賀(790 -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少時在詩歌創作上就已有成就。李賀21歲時,因父親的名字“晉肅”在當時犯諱,所以不准他應考進士。他只做過三年的奉禮郎小官,辭官後心情一直抑鬱不平。26歲就去世了。李賀的詩歌,除訴說懷才不遇的悲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統治者殘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起彼伏,並且發生過多次戰爭。李賀的這首《雁門太守行》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寫的。當時年僅17歲。

  2.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詩。

  3.結合課下小注疏通文句,然後讓學生譯字面意思。

  戰局像烏雲重壓要把城牆摧垮,跳動著的鎧甲像魚鱗閃耀在陽光下。號角震天涼秋更肅殺,鮮血凝泥沙暮色中映出紫霞。半卷著紅旗易水河邊又起廝殺,濃霜凝住戰鼓聲悶也乏。君王招納賢才的深思要報答,高舉寶劍奮戰疆場獻年華。

  4.分析全詩內容。

  (1)同學們討論思考:詩中哪句話構思新奇,寫出戰爭的危急形勢?

  答:“黑雲壓城城欲摧”,點明瞭戰爭的危急形勢。敵人兵臨城下,大軍壓境,有如烏雲重重壓下要把城牆摧垮。這樣構思較新穎,用“黑雲壓城”極力渲染了兵臨城下的緊急形勢,用“城欲摧”極言大軍壓境的緊張氣氛。

  (2)詩中哪句話寫出了戰場的慘烈?

  答:“角聲滿無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3)詩中寫危城守將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的詩句是什麼?

  答:“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同時也反映了剛屆青年的作者已經立志報效國家。

  (4)詩中的名句是什麼?

  答:“黑雲壓城城欲摧”,組織學生再次誦讀本詩,要讀出一定的語氣,深入體會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擴充套件

  總結:這兩首詩同屬於邊塞詩歌,但所描寫的意境不同,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充滿奇情妙思,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雪,為送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環境。詩中有細節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再現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