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白居易與元稹

白居易與元稹

白居易與元稹

  白居易與元稹都是唐代著名文學家,不但過從甚密,而且文風和文學思想相近,世稱“元白”。下面為大家帶來白居易與元稹,快來看看吧。

  一、生平與著述情況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又因曾擔任太子少傅,後世又稱白太傅,白居易少時聰慧,五六歲就開始學作詩,二十二歲父親去世後,更加勤學苦練,於貞元十六年進士及第。三年後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始步入仕途。元和元年為了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閉戶累月,寫成《策林》七十五篇。應試後被補為縣尉,任官期間寫了《觀刈麥》以及千古名作《長恨歌》。元和二年,白居易調回長安,次年拜左拾遺,為諫官之職。期間創作了《秦中吟》、《新樂府》等諷喻詩。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仗義執言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是白居易人生道路和詩歌創作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居江州初期,他寫了表達其詩歌創作理論的《與元九書》,後又寫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元和十五年,白居易被召回朝,但他見到了是朝政的腐敗,朋黨傾軋,只好自請外調。先後出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在蘇杭任上,他寫有許多詠景名作。大和元年,白居易回京,大和三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看從此閒居洛陽,過上了“官隱”的生活。會昌元年告病免官,會昌六年卒於洛陽,終年七十五歲。

  元稹(779—831),字微之,別字威明,祖籍洛陽。貞元九年,元稹明經及第。貞元十八年,元稹再次參加吏部的拔萃科考試,次年成績公佈,和元稹同在榜上的就有白居易。元稹授秘書省校書郎。之後不久便娶高門之女韋氏。但他懷念初戀情人,遂寫了《鶯鶯傳》。元和元年,元稹以第一名的成績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被授左拾遺,頻頻上疏議論時政,終因獲罪權貴而出為河南縣尉,但還沒上任就開始丁母憂。元和四年二月授監察御史,三月充劍南東川詳覆使。元稹乘此機會,瞭解社會下情,訪查官吏不法,彈劾東川節度使。因此調回長安後被派分務東臺即洛陽,不久其妻韋叢去世。元稹為之寫了《遣悲懷》三首,感情真摯,最有名的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元和五年被召回京,路上在驛站因為與宦官“爭廳”,回京後遭報復,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在江陵時,元稹並未氣餒,在《酬別緻用》中說“達則濟億兆,窮亦濟毫釐”,與白居易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同。元和九年元稹奉詔回京,次年又被詔命司馬通州。通州自然條件惡劣,元稹到通州後即患病,所以《聞樂天授江州司馬》雲:“殘燈無焰影憧憧,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和十四年元稹因大赦回京,十五年因得穆宗寵信,遷祠部郎中、賜緋魚袋。長慶二年,穆宗命元稹為相。不久因為嫉妒者的中傷而被罷相,出為同州刺史。長慶三年,除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元稹除尚書左丞被詔入京,開始振舉紀綱,開除了幾個郎官,為當權者所恨,次年就被派為武昌軍節度使。長慶五年,元稹“遇暴疾”而卒,據考證可能是服食丹藥的原因。

  二、元稹與白居易的關係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許多雙峰並峙的作家。或是因文體相類而並舉,如屈宋。或是因成就相當而連稱,如李杜。或是因文風近似而同列,如韓孟。而元稹與白居易,不但交情深厚,而且在漫長的創作道路上互有啟發,互相影響,在文學史上並稱“元白”。

  元稹與白居易初識於拔萃科考試之時,當時白居易三十一歲,元稹二十四歲。從此他們從同僚發展成了詩友。雖然他們和當時的一些文人都有密切的來往,如元稹與李紳,白居易與劉禹錫,但他們都是彼此最親近的詩友。在他們交往的三十年間,彼此唱和詩作達千餘首。而且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是受了元稹的啟發。比如元稹讀了李紳的《新題樂府》二十首,立即和作其中十二題,並示與白居易。這對於創作了《秦中吟》的白居易來說,是一個挑戰,於是不但逐首和作了元稹相示的十二題,而且新擬了三十八題,寫成了五十題一組的.大型組詩。如果沒有元稹這個促進因素,白居易的新樂府規模可能沒這麼巨大,藝術成就也可能要打些折扣。白居易創作了《長恨歌》,元稹受其影響寫出了《連昌宮詞》。元稹寫了《琵琶歌》,白居易受其啟發創作了《琵琶行》。諸如此類的例子舉不勝舉,可以說二人在詩歌創作上互相借鑑、共同進步。

  元稹與白居易因為共同的人生追求走到一起,在文學上惺惺相惜,在生活上患難與共。在元稹丁母憂時,白居易分俸資助,這使元稹終生難忘,並在白居易丁憂時傾囊相資。在後來雙方遞遭貶謫時,也能不避嫌疑,互相關懷。可以說元稹與白居易的關係非常密切,立朝以正直相期,做人以道義相勉,作詩以風雅相律,他們的友誼是“同志曰友”的最佳註釋。

  三、總結

  元稹由於出身於沒落貴族,光宗耀祖成了他的人生目標,所以他結姻高門,結交權貴。其他如纏綿的兒女之情、文壇上的地位,甚至名聲、道德評價、生活質量等對他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成了丞相。只可惜好景不長,政治上的失意之後便是生命的終結。元稹的詩文作品,是這位才子才華的見證。

  白居易由於出身於小地主家庭,所以中庸之道影響著他的一生。他在生活上購置田產,追求安樂。在政治上雖能為民請命、造福百姓,但卻在發現官場黑暗後明哲保身、閒居洛陽,遠離政治的鬥爭。在思想上以儒為本,以道為用,以佛來逃避現實。也正因如此,白居易才能壽終正寢,且有“官隱”之名。

  元白的作品和文學思想,千百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研究元稹、白居易,不但有助於我們瞭解唐代文學,有助於對後代文人的理解,更有助於對整個古代史學史的掌握和貫通。

  白居易詩句

  1、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燕詩示劉叟》

  2、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青門柳》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詞三首》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

  5、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6、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空閨怨》

  7、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早冬》

  8、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南湖早春》

  9、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寒食野望吟》

  10、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1、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彭蠡湖晚歸》

  12、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春詞》

  13、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14、憐此皎然質,無人自芳馨。

  15、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16、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17、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1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9、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20、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

  21、不要輕視那折斷了的直劍,它比彎曲的全鉤還要強硬!

  22、浩蕩入溟闊,志泰心超然。

  2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4、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25、量才授職,則政成事舉。

  26、稱其任,則政立;枉其能,則事乖。

  27、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地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28、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窮人。

  29、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30、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

  31、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2、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3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34、既無長繩系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

  3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

  元稹名言

  1、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2、露溼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4、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5、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

  6、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7、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里鏡。

  8、年年漸覺老人稀,欲別孫翁淚滿衣。未死不知何處去,此身終向此原歸。

  9、春來愛有歸鄉夢,一半猶疑夢裡行。

  10、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1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2、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13、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14、門前本是虛空界,何事栽花誤世人。

  15、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16、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17、去年江上識君面,愛君風貌情已敦。